高考人文地理试题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11-03-28 05:31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3165
地理教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考查人文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3165) 徐 伟

高考人文地理试题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3165) 徐 伟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课程的核心论题,更加突出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新课程高考也逐渐加大了对人文地理的考查比重。下面笔者以近三年山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为例,简析新课程高考中人文地理试题的几个突出特点,并浅谈由此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新课程高考人文地理的试题特点

1.联系社会现实,考查学生关注重大地理问题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言”首先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新课程高考人文地理试题也特别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力图考查考生对“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观念的内化程度。由此人文地理试题在材料选取、情境设置等方面彰显浓郁的时代性特征,以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以当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中心,以区域环境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并体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2.围绕人文地理主干和核心内容,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由于人文地理是从区域的角度研究社会现象的,必然要涉及人口、聚落、经济、旅游、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即具有“宽泛性”特点。高中地理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讲授这么多的内容,因此在必修模块只选取了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个主题。相应地,高考人文地理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重点内容。例如山东文综卷2008~2010年考查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产业转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等。这些内容均为人文地理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最核心的理论。尤其是每年必考的区位理论和人地关系更是体现了人文地理试题突出考查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命题特点。

3.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高考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人文地理试题更是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具体体现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四项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实际上,其核心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包括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由低到高的思维层次。

示例: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9题: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左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右图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该题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为背景,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问题的设置中,可以看出第(1)小题主要考查前三项考核目标与能力,即要求考生读懂图表,获取图像信息,将所学“城市化”的有关基础知识与试题的材料和设问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准确、全面地描述出来。第(2)小题则主要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要求考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论证和探讨问题。

4.强化图表运用,考查考生的情境学习能力

人文地理的知识内容往往以地理图表为呈现载体,近三年高考人文地理试题也无一例外地需要从图表资料中获取、解读和应用有效信息,在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如2008~2010年山东文综卷人文地理试题共使用了区域分布图6幅、模式示意图2幅、统计图5幅、统计表4个,统计图中又有柱状图、折线图、结构图、金字塔示意图等,凸显了地理学科丰富的学科“语言”,也为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人文地理研究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注重运用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分析评价某一区域环境中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或对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进行反思,因此高考试题选取了不同的地理区域为载体,重在考查学生从区域地图提供的学习情境中迁移和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人文地理研究也有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高考试题也注重考查考生从统计图表中处理有关数据,发现、分析和描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5.设置开放性问题,考查考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因此高考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逐渐增加。如2008年山东卷第29题第(2)小题(上面示例中)、2009年第26题第(4)小题的设问:“对该省(福建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开放性,考生无论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无论选择“赞同”还是“不赞同”,只要写出理由阐述支持个人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这不仅给学生发挥个性思维留有充分余地,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高考人文地理试题特点对教学的启示

1.体现人文地理内容的“思想性”,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

从学科终极目标来看,人文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理解人在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作用来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层面上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人文地理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弘扬过程,更是一种科学人地观的体现过程。教学中,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才能使学生逐渐接近这样的目标。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凭刻意说教,而是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观念教育,多进行现状分析与反思,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来审视、分析和评价当今人类自身的行为和人地关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判断,多关注解决人文地理问题的对策,把决策性教学上升为人文地理教学的主导方法,让学生在分析体验和决策实践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及价值判断能力。

2.突出人文地理内容的“现实性”,锻炼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内容是非常鲜活的,与生产生活实际、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非常密切,这与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更是非常接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人文地理知识的基本内涵和内容实质,密切联系和结合重大的社会现实或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和利用典型适切、鲜活生动的案例,创设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和运用,例如教学案例的选材尽量取自本地实际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既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又使学生感到人文地理学习的实用性。避免仅局限于教材案例的教学,或“照本宣科”,忽视对学生知识迁移与灵活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教材中的案例材料,并不一定要进行记忆性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抓住人文地理内容的“理论性”,构建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教学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学,把握和落实好学科核心和主干知识。对于人文地理知识教学来说,需要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地理理论做基础,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人口迁移动力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利用这些理论能使人文地理教学因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而吸引学生,也更能体现地理科学的特点,减少人文地理教学容易产生的肤浅化、政策化、口号化的现象。其中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同时必须重视结构性知识和知识的结构化,特别要强化和优化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维模型”,如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地域联系主要方式、环境问题的基本要素或因素等。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人文地理知识结构的前提要把握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核心概念群体系,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城市功能区、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化、区位、地域类型、地域联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等。构建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

4.关注人文地理内容的“开放性”,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人文地理内容宽泛、发散,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思辨性,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分析思考。在教学中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讨论式教学,建立互动式的探究性、开放性课堂;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农业土地利用、工业区选址、城市功能区规划、交通规划、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5.重视人文地理内容呈现方式的图表化,培养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人文地理知识内容一般以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作为呈现载体的特点,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重视图表教学,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找规律,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相应结论,进行描述阐释,继而迁移应用。例如,“人口增长模式”一课的教学,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表自主“建立”起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再给学生出示一幅“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原因。以分析反映人文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图表入手,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考查人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人文绍兴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