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0) 孙 旭 李万龙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案例的替换运用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0) 孙 旭 李万龙
源起:教材所涉及的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只有少数区域会被幸运被提及。例如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章节中使用了“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要认真看哦,这是地理教材中唯一出现常州的地方,很多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常州便是从这张图开始。”学生非常兴奋而又积极地读图思考回答我的问题,很好地完成了相关内容的预设与生成。可见乡土案例的巨大优势,但常州在教材中仅仅被提及一次,所以要充分结合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对课程中的乡土案例进行替换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文采用“常州城市化进程”、“常州聚落形态的变化”、“常州主要的产业集群分布”来对人教版必修二中三则对应的案例来进行替换。
作用: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易于学生更好地观察、调查、理解。远胜于通常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与我们通常课堂上列举一个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作为教材补充不同,教学案例的乡土化替换是以课本原有的案例及体系为基础将其替换为乡土案例,总体跟原案例的体系保持一致,保证原汁原味的效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材中的案例就在身边,在不影响教材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并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知识原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爱乡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一)常州城市化进程
说明:此案例用于替换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中案例“英国城市化进程”。由于常州的城市化进程没有到后期阶段所以仅作为部分替换,本案例仿照教材图2.22 伦敦的城市扩展图绘制了常州城市扩展图(图1),让学生观察常州的城市吞并乡镇的状况,并利用夜间灯光卫星地图向学生展示初具雏形的长三角城市带。
案例: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其城市化的发展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一个缩影。历经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常州的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从1954年的34万到2004年的157万,在半个世纪里,常州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8%提高到46%。
随着常州城市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来位于常州周围的五星、三井、永红、茶山、西林、勤业等乡镇逐渐被常州缩吞并成为常州的一部分(如图2)。从南京经苏锡常一带到上海的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从该地区夜间灯光卫星地图(图3)便可看出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已经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
现阶段常州城市还在处于人口迅速增长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图2 常州原有的乡镇与现在的市区
使用效果:本案例中首先仿照教材图2.20绘制了常州城市扩展图,又利用谷歌地图中常州地名更改滞后的特点保留了常州原有的乡镇名称)截图向学生展示城镇被常州市区吞并的效果,最后利用夜间灯光地图展示整个长三角日趋形成规模的城市带。整个案例与教材案例类比鲜明,发生发展就在学生眼前,信息来源真实可靠,一目了然。学生很好的掌握城市化发展中前期的特点和进程,并对常州的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问题:本案例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替代原案例伦敦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的城市化过程。无法完整的展示城市化的整个过程。
图3 长三角城市的夜间灯光卫星地图
(二)常州产业集群分布
说明:此案例替换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中活动题案例“温州主要专业商品产销基地的分布”,苏南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常州案例更典型,比温州更为合适。案例搜集了常州的产业集聚的相关资料绘制成“图4常州产业集群分布”替代教材“图4.18浙江温州主要的专业产销基地的分布”,并查询常州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作为案例文字素材。
案例:江苏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最先崛起的地方,也是乡镇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乡镇企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苏南模式”。环绕常州市区的乡镇企业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常州的乡镇企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行业或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逐渐形成一个个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展品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都占有了很大的份额(例如横林的木地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5%,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但是在过去常州的每一个产业集群中的大量同类企业同时生产同类产品,而相应的存在着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薄弱,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的问题。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相互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从90年代初开始,就暴露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到1996年,常州的乡镇企业利润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使用效果:邹区灯具、横林木地板、湖塘纺织……这些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常州乡镇企业的骄傲,许多知识都是由学生的日常生活体会来学习的,所以学生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的对常州的乡镇企业进行发掘并以数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的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的要求。
问题:常州乡镇企业的中重工业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大,这似乎与教材所述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有所矛盾,所以在制图对学生展示时不得不大量删除重工业的相关资料只保留轻工业。
图4
(三)常州聚落形态变化
说明:由于此案例用于替换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中的案例“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常州的聚落形态变化原因和嘉兴基本一致,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常州的案例替换嘉兴。绘制了常州城市拓展与交通图(图6)来替代教材“图5.7 浙江嘉兴略图”,并大量搜集了常州的城市及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料,来作为案例依据。
案例:常州城市的诞生、发展,乃至辉煌,得益与常州的区位条件和历次交通变迁。常州历次交通变迁,深刻影响着城市轮廓的变化。
京杭运河在过常州时分叉呈菱形绕城而过,城中向各方向皆可达运河,所以没用明显的沿河
图5 明清时期的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