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尔寿地理教学思想简介

2011-03-23 01:12山东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256603常华锋
地理教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陈先生思想教育

山东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256603) 常华锋

陈尔寿地理教学思想简介

山东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256603) 常华锋

老一代地理教育学家有丰富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思想整理、传承下来,那么它对我们的地理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基于这样的认识,十几年来,我收集一些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王树声等前辈的著作、文章,以期学习研究他们的地理教学思想。本文试图就陈尔寿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作一简要分析与概括。抛砖引玉,以期待更多的人一起研究、传承老一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

陈尔寿1916年出生,1941年毕业于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地理系。曾任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格致中学首任校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辑室主任;曾合著或主编《中国地理概论》、《新世界地理》、《小学地理》、《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等教科书;曾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通过学习研究陈先生的著作(包括陈先生主编和参与编写的教科书、教师用书)、文章和会议讲话材料,认为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可概括如下。

一、重视地理课程的价值与学科建设

地理教育是通过地理课程开设与地理教学实现的。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地理课程,就没有地理教育。为此,陈先生十分重视地理课程的建设。他说,“地理教育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教学计划中,有无地理课程的设置,这是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价值的前提。”在1980年,陈先生在与吴履平合作发表的“从国内外经验中,探索改革我国中小学地理教育的途径”一文中明确指出“地理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跟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一样,是中小学教育方面不可缺少的内容。”他认为,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这些价值是别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也正是由于陈先生十分重视地理学科的建设工作,才使得他曾为此付出了很重的代价。早在1957年,当中国的地理教育因国家教育决策失误,受到重大挫折(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全部取消,初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也被砍掉)时,陈先生不计个人得失,把各地师生和地理学界专家们的意见如实向上级反映,结果被错划成“有言论有行动”的右派,并下放到内蒙古,直至1978年平反昭雪。

同样,在1994年国家取消高考地理、生物学科以后,陈先生与吴传钧学部委员(院士)、褚亚平教授等老一代地理(教育)学家积极呼吁恢复地理、生物在高考学科中的位置,并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高考取消地理、生物科目不符合国家意志,不利于中学教学”一文。

二、注重课程引导教学改革和发展

教科书(教材)对教学具有引导作用,特别是在“一纲一本”条件下更是如此。陈先生在新中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与教科书建设以及对地理教学的引导与推动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陈先生曾先后参与1956年《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1986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的制定工作。陈先生还先后在1954~1956年主持编写新中国第一套小学地理课本;1982年,主持研究和设计高中地理教科书(教材);1990年,与吴履平合作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科书(教材)。

陈先生在领导或参与地理课程建设与教科书(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是:

1. 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性知识的传授,便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知识迁移。陈先生强调,“如果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论和幻想。”(2008)

2. 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运用地图、各种图像和统计图表研究地理事物、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实地观察、调查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3. “人地关系”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陈先生指出,“我们既要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出现这些问题,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去探索这些问题,研究‘怎么办’的对策,在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实践中,如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参与社会进步决策,协调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社会进步与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伴生与共存。”(1990)陈先生还指出,“将‘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科中心,既符合地理课程设置的目的,也体现了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志。”(2008)

4. 注重知识呈现顺序

强调逻辑:区分知识产生的逻辑顺序与表述逻辑。人一般是从感知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出发,然后介入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最后获得简单的、基本的和抽象的知识。知识的表述逻辑是指对结果性的、现成的知识体系进行表达和陈述所依循的逻辑,即从简单的、基本的和抽象的知识出发,然后经过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最后建构起关于复杂的、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体系。

陈先生强调,改变过去课文从概念出发,单一的、说明文式的表达方式,注意从感性到理性用多种表达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从分析课本上的彩色照片图像,或是阅读《中国地图册》的各种地理要素分布图入手,再引入课文。从阅读选自报纸、杂志上的新闻报道入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适当采用一些地理性强又为学生所熟悉的歌词,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的思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先生提出并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统一的中学地理体系,其结构如下:

陈先生说,“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认识地理环境的开端。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了解地理环境的结构,各圈层的性质、特点、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础,资源和能源也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它存在于各圈层之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而产生的。所以,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纽带。”

“人类利用资源和能源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使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现代社会文明;另一方面由于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不力,出现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环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协调好人地关系。”

这样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有关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应用于社会实际,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

四、教师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权

陈先生认为,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职业。教师工作不仅直接影响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紧密维系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地理教师更应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热爱地理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陈先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在陈先生主编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既注意到南方与北方地理环境差异以及由环境差异所形成的生活习俗的不同,也注意城市与农村、牧区生活环境的差异。这体现了编者平等对待不同地区学生的思想。

陈先生认为,从课程设置的视角看,“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能适应学生分流的不同需要。”就选修课而言,选修课还可再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志文科的学生必选的“人文地理” ,其教学内容应包括人文地理概论(含经济地理)和区域地理;有志理科的学生必选的“ 地球科学” ,学习内容以天文、气象、地质、海洋、环境科学的基础理沦和自然灾害的实际,以及观察实验为主。另一类选修课,可由各地区和学校根据需要和条件,自定选修科目,如可开设天文学、地质学、人口学、环境保护、测量绘图等。

五、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陈先生很重视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明确提出:“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应结合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潜移默化地进行,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1982年,陈先生撰写“加强地理教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一文,提出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即培养学生热爱自己乡土的思想感情,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爱国主义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为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奋斗。

1989年,陈先生提出“树立‘以地为生—人地协调,持续发展’ 的理念,提高对地理教育意义的认识。”进一步阐明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1993年,陈先生进一步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内容,反映时代精神”,提出地理课程与教学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需要的角度出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要着重帮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全球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学生在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协调发展,长期共存。陈先生说,“如果人们对学习地理都有这样认识,重视地理教育,那么地理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公民文化科学素质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陈先生特别强调国情教育。只有了解国情,才能更深刻认识祖国,才能更好地理解基本国策。1990年,陈先生发表“论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1992年,陈先生进一步把基本国情概括为:“国土广大,山川壮丽;资源比较丰富,物产众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然灾害的频繁多发;地区差异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陈先生并且提出了国情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加以具体分析。同时要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关政策法令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六、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

中学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一方面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很强的可学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中包涵着丰富的趣味性内容。

陈先生很重视“趣味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前提与关键。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任何教学方法如果离开趣味性,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地理教学只有在学生具有学习地理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水到渠成,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入门的钥匙,是成功的先导。“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

同时,陈先生也指出,兴趣是在学习中逐步得以强化的。兴趣引起学习,学习强化兴趣。前者是感性的,而后者则是理性的。理性的兴趣更持久,更有力量。如果说前者是直接兴趣,那么后者就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充分发挥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小学以感性兴趣为主,高中以理性兴趣为主。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兴趣—学习—兴趣—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七、重视教学训练

教学不是训练,但是训练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陈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撰文提出加强地理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地理离不开地图。地理训练的主体内容是关于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的训练,以及填绘略图、制作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此外,还有关于记忆、理解、观察、想象、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关于读图和用图,陈先生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一是对读图用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对运用地图,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观念和探索其分布规律的训练;三是对在地图上准确地标注重要的地理名称的训练;四是对运用图像(地图、示意图、模式图等)说明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训练;五是对绘图能力的训练;六是对统计图表的训练;七是对观察、实习、实验的训练;八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如联系乡土地理,对家乡地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九是对自学能力的训练;十是对计算能力的训练。

由于对陈先生资料收集的局限性,特别是本人对陈先生地理教学思想理解的局限性,本文可能没有全面概括先生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甚至在某些方面对陈先生地理教学思想的理解有偏差。为此,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陈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以使先生的地理教学思想能得以传承与发扬。

同时,也衷心祝愿老一代地理教育学家身体健康,并将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传递给我们,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致谢:在收集陈先生有关资料以及本文写作过程中,覃燕飞同志给予了很多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猜你喜欢
陈先生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永远的怀念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