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与运用

2011-03-20 20:28廖宇婧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榜样理想信念红色

廖宇婧

(江汉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与运用

廖宇婧

(江汉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我国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优选与创设方法是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本文在将理性思维与信仰生成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参与相结合、正面引导与文化养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情境体验促成法、价值澄清引导法、榜样示范激励法和行为践履转化法等四种教育方法。

红色资源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方法与运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心理认同,而且可以促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方法是人们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工具、途径、技术和范式,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活动客体的具体对象,正是通过方法才得以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1]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提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同样的道理,对于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方法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是关键。毕竟,在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实现。方法运用的恰当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红色资源教育价值能否实现。

优选与创设方法,一方面符合方法创新的特质,有助于提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尽管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在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的功效,从而导致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单调、孤立,不利于方法的立体化、动态化发展。在具体方法的选用上,更倾向于权威模式,热衷于单向灌输。优选与创设开放式、发散式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遵循当代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成长的一代青年,大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开拓新领域,具备许多超越前辈的优点和特色。但他们崇尚自由和多元化,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和独立意识,渴望冲破权威和习惯的力量,在理想信念的接受上表现为接受途径的多样化、接受内容的复杂性、接受方式的平等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他们极力排斥非此即彼的传统思维方式,更多时候呈现出批判性、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于是,在遵循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基础上进行的方法优选与创设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我们要坚持三个“结合”在将理性思维与信仰生成结合起来,将理论灌输与实践参与结合起来,将正面引导与文化养成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探索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情境体验促成法

红色文化“入心”,体验先行。因为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必须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特点、接受规律。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其独立的知识、思想、观念体系,而红色资源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有效地接受教育和引导,信服并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哲学家狄尔泰说过,生活表达在体验中,人们生活在体验中,并通过体验而生活。对于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3]还有人认为,体验是一种移情和理解,它使他人、他物融入我“心”,浸染生命,撼动心灵。[4]不管何种理解,体验都是与个体主动地参与、感受和建构分不开的。大学生以已有的经历、丰富的心理、深刻的感悟去感受、体味各种情感,并从这些体验中获得启示,从而自觉地约束、调整自己的言行。而只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才能让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这就需要营造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去感受和体味,发展智慧,开拓思维,即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为体验创设情境,促进大学生的情境体验。

在具体运用上,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再现情境,真实体验。这主要针对参观相关纪念馆而言,真实再现当时的情境,会让人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情感。如带领大学生参观贵州息烽集中营,不用过多地渲染,普通的牢房和刑具已足够让学生体会、感受当年爱国志士们所受到的非人待遇,激发起他们对爱国志士们宁死不屈的钦佩,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手段的痛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保护红色资源的重要性,防止过度开发,人工修葺痕迹过重。二是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有些情境是没办法真实再现的,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有效情境。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氛围的营造来达成。如上演红色舞台剧、大型音乐剧等,布置场景,激发大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三是对比情境,深刻体验。很多时候大学生对空洞的说教、单一的灌输反应不大,效果也不明显,相反,如果让他们在对比中得出结论,一方面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结论也更深刻。这就涉及心理学和管理学中的“对比效应”。

二、价值澄清引导法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终是要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价值目标的多变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直接造成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失落、选择的困惑和目标的错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尊重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重视学生主体的教育,使主体性的发挥在理想信念形成和稳固中起重要作用。

把价值澄清引导法运用到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价值澄清引导法的概念初步界定为: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调查总结出较为普遍和典型的混乱的价值观,通过教师的主体引导教育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混乱的价值中解脱出来,提高其自主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的教育方法。[5]它主要通过几个步骤来实施:一是提出澄清引导问题。以大学生理想信念为中心,教师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提出需要澄清引导的问题。二是把需要澄清的问题解决方案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特别是结合红色资源,将不同时代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念和认识提供给学生。三是师生互动,对教师提供和学生选择的各种理想信念进行共同分析讨论,共同进行价值澄清。四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选择公之于众,并对选择结果进行全面思考和践行。五是跟踪学生的选择与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和反馈。

在澄清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一方面,师生要相互尊重,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学生观点多么极端、荒诞、错误,都要平等交流,鼓励他们说出来,从而将澄清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另一方面,重在引导。引导,就是启发诱导。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诱导,通过开展讨论来启发诱导,通过谈话来启发诱导,通过对比来启发诱导,等等。[6]在澄清引导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任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下去,要依托红色资源中典型的人、事和物,挖掘其中的红色内涵,并借助自身阅历和知识,肯定学生理想信念中的合理成分,又要对其中消极、偏激、不符合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观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三、榜样示范激励法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的确,榜样具有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号召功能、启迪功能和警醒功能。对榜样的学习和效仿,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激励理论是现代管理学中行为科学学派的重要理论,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其运行按照“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的基本模式,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刺激变量引起机体变量如动机、需要等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个体积极的行为反应。[7]在新时期,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不能忽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青年大学生可塑性很强,都有见贤思齐之心,红色资源里有许多先进的人物和事迹,通过红色资源中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大学生,会激起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从而激励自己积极上进,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以之去指导自己的践行。

榜样示范激励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先进典型的正强化产生激励作用。它寓理于情,以情感人,可以启真、使善、怡情和养性。它的基点是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指向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强化。在运用榜样示范激励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榜样要具有针对性,要帮助大学生缩短角色距离。我国的红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囊括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或者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或者面对逆境毅然坚持,或者面对诱惑毫不动摇,等等。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善于选择有针对性的榜样,让大学生觉得亲切、真实可靠。同时要把学习榜样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缩短大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将降低目标激励的水平。其次,要促使榜样成为大学生自律的力量。在学习榜样的时候,要着眼于把榜样从一种他律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自律的力量,从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要经常组织大学生讨论和交流,帮助大学生深刻把握榜样的思想言行和社会意义价值,加深他们对榜样的认识理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作用。最后,榜样也可以是某一种正确行为的认可。在很多时候,人们误以为榜样就是人物,选择榜样就是选择先进或英雄的人。事实上,行为也可以成为榜样。无私的行为、高尚的行为都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指导大学生科学践行。

四、行为践履转化法

《荀子·儒效》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其实就是强调“行”的重要作用,即践行的意义。除此之外,古代还有其他丰富的践行思想和方法,虽然不同于今天的现实,但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让大学生深刻体会红色资源的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外,其最终落脚点在于激发学生行为践履的自觉性,提高其行为践履的能力,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为践履转化法,就是在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后,将之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此来稳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有着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直观,注重学生亲自参与,能够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将理想信念在实践中体现和巩固,才更可靠和真实。在实施行为践履转化法时,我们需要采取几种方式:首先,广泛搭建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1997年起至今,中宣部共公布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00多个,还有各省、市、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为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目的是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投入学习活动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通过丰富个人体验、参与集体决策,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8]只有真正让大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顺利由内化向外化转变,落实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上。最后,注重评价和行为反馈。在大学生行为践履后,需要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充分肯定其积极行为,否定消极行为,以利于随时做出调整,巩固大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1]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0.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3]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

[4]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行[J].人民教育,2006,(9):7.

[5]张志坚.价值澄清引导法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5.

[6]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330.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4.

[8]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榜样理想信念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