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琴卫
(浙江省三门中学,浙江 三门 31710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政治教育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中学由灌输学生知识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学习精神、独立健全的人格转变。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也就相应地要做转变,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建设者转变,而且要在注重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政治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健全学生的独立人格。另外,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自身形象的建设和提高。所谓“身正则令行”,政治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经常在业务上进修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内涵,给学生树立一个为人师表的典范。
传统意义上的中学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知识的灌输者,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一如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授业解惑。做的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承工作,使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做法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长于记忆的饱读诗书的学士,缺乏主动思维和创造能力,这点在中国中学生和外国中学生的能力比较上有很明显的体现。所以,教育界一直在呼吁并倡导素质教育,这种灌输知识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学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灌输给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政治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者。从实践上来看,很多政治教师就成了学生眼中的道理说教者。如果说教的方法得当,就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果说教的方法不得当,就极容易流于形式,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毫无疑问,这种将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都寄托在政治教师通过政治课来解决的看法是非常有问题的,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日能成,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的增加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教师扮演的不应该是简单的学生思想的指导者角色。以往,我们崇尚所谓“精神导师”,这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很容易导致盲从现象。而指导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思想境界会影响到盲从的结果,如果指导者的素质有问题,那么盲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目的。受这种传统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新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以成绩为导向的,通过对成绩的追求来达到对人才的培养,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这不仅在中学阶段有所体现,在中学升大学阶段更是有较为显著的体现。因此,中学的所有学科都是为高考做准备,所授课程都是为了学生顺利通过高考。中学政治教师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所授知识也单纯紧紧围绕高考这一目标。自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并改革高考制度以来,这种以成绩为唯一目的的观念有所改变,教师的观念也随之有所改变。
传统意义上教师这一职业的流动性较弱,教师的培养进修渠道也较少。教师守着三尺讲台,教授着多年不变的知识,讲的是一直不变的政治理论,用的是一直不变的说教的腔调。长年累月的讲授,使得中学政治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部分教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其教学效果不佳。更有甚者,经常有教师行为不端的报导见诸报端,对教师这一群体造成不少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部分教师道德水平的滑坡,说明他们在对自己的思想修养的学习和提高阶段存在很大问题。现阶段,顺应形势的需要,国家给教师提供的培训渠道多了起来,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多样化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对中学教师的能力要求高了起来,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高了起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都要多样化,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就多样性了。与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学生的朋友,要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师者的定义最为经典的是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为师者最为主要的功能,今天人们依然将这些看成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文化对师者的要求是“严”,“严师”与“慈父”相提并论,师者的形象因此刻板起来。今天我们对师者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加多元化,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而且要做学生的益友,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守护者,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者。该严格时做严师,该轻松时做益友。
具体来说,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角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中学政治课一直以来,都起着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作为传授这些知识的主体,教师就具有了学生思想品德塑造者这一角色。这是“师者”的主要作用。教师要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社会所期望的价值标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红色经典影片、举办一些向先烈学习的活动等。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政治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例,教育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什么才是正确的法制观念,改变那种传统的说教行为,增强教学效果。偶尔播放一些红色经典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在现阶段爱国的表现有哪些等,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日常的教学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老师,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发展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青少年的敏感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当的关怀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塑造人的品格的意义上来讲,政治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正确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以一种快乐的心态接受知识,接受正确的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提倡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远远不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来得重要。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做好督促工作。
中学政治课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来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于受当下政治经济文化思潮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如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学习适应障碍、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对早恋的不当处理等。这些问题涉及政治与心理的交叉学科,是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新内容。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有莫大的影响,好的行为可以起到模范榜样作用,不好的行为则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对学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起到自主学习的典范。古语云:身正则令行。教师要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行为,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侧重的是“教”的功能和“师”的身份,无疑,这一侧重已经表明了教师要做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但是随着对教师身份的重新认识,我们认为,中学教师需要改革旧的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自身,教师不仅是“师”,而且随时都可能是“生”。所谓“生”,一是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在学习,从学生身上学习,从教学过程中学习。二是,教师需要随时对自身充值。三是教师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跟上时代的变化。四是教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观念,认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不能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
传统的教师习惯于给自己定位于严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讲究的是为师者的师道尊严,故有“老夫子”的称呼。古语有云“严师慈父”,为师者对学生一定要严格。古时还有家长请教师打自家的孩子,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要求的严格。《三字经》云:“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特别强调的是为师者的严格教学,而把子女的道德合格与否的责任划归给了父亲。其实更多时候,为师者不仅要管好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情况,尤其是中学的政治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师形象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教育环境,也不再符合家长和学生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尤其是中学的教师,除了做学生的良师外,更要做学生的朋友,即所谓良师益友。中国传统文化里要求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是有层次的。古人读书多是出仕的,所谓“学而优则仕”,所以对读书人的“治国、平天下”有所要求。而今天的实际情况是,读书是国家和家长提供给学生的一个义务,一种权利,尤其是我国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将来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这就意味着“修身”和“齐家”的要求依然适用现在的教育。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
在传统观念中,中学政治教师主要是备好课、教好学、管好生,极少重视科研问题。科研似乎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有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教师也面临科研的问题。不仅要讲课好,而且要科研能力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实践上来看,现代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以前没有的问题,比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管理的问题,比如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化阶段学生的管理问题,比如教师如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强化教学效果的问题,如何沟通好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培养的问题等。这些都是现阶段中学政治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现有的科研条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长,投入精力去研究。这就特别强调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王长贵.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
[2]王红卫.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J].科教文汇,2011,(1)中旬刊.
[3]刘珍妹.关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的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