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2011-03-20 19:37丁胜艳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师德人格辅导员

丁胜艳

(九江学院 学生处,江西 九江 332005)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包含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能作为权力及义务主体的资格。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自身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情、意志等素质的综合。综而言之,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学识、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是指美好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和诱惑力,并使受吸引者向往和效仿。人格魅力体现在美好道德品质的示范之中。

一、人格魅力的特征

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质。在学识方面表现为学识渊博,知古通今。在理智方面表现为感知敏锐,想象力丰富。在思维方面表现为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方面表现为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强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在对待自己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锐意进取,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在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方面表现得勤奋认真、积极主动。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实际上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二、在辅导员工作中践行教师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影响学生灵魂的人,本身的灵魂应当是高尚的。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品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功能,并用自己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教师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引路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师德修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东西,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必然成为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感召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润物细无声”,师德将对一代甚至几代人才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能够给学生以终生影响,如藤野先生之于鲁迅,徐特立先生之于毛泽东主席,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2.掌握渊博知识,提高育人能力。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一个辅导员个人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而且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如果辅导员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出色地履行学校、院系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工作中不但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辅导员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终身受益。所以,教师不应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成功而不思进取,不断地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先做学生,再做先生,做了先生,还要做学生,为人师表,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通过高尚的品行去育人,用深深的爱与情影响学生,“刚柔相济、严慈相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辅导员的渊博知识还包括要掌握《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法律法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自觉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来教育和管理学生。不难发现,现实工作中有的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有不少人疲于应付,没有抓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个要害,这个“火车头”,造成工作被动,局面打不开,看似在忙,却忙不到点子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制度来教育人、管理人则能有条不紊,张弛有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身教重于言教,良师益友育人。

教师的高尚人格表现,是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且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职业,辅导员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还要关心学生全面成长,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言传身教地向学生传授怎样做人的道理,辅导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教师有两种:“经师”和“人师”。合格的教师是“人师”、“经师”的二者合一。辅导员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教师是辅导员,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师生情。人们常说,剑桥大学的学生是导师的烟斗熏出来的。中国自孔子开始,就开创了“师生相随,问学交游,经风沐雨”的和谐师生关系先河,辅导员与学生一起畅谈人生,畅谈理想,其乐融融。在学校辅导员就是学生的“家长”、“兄长”,就是学生的保护人,就是学生的贴心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再到学生干部中的细枝末节,无不闪现着辅导员的身影。辅导员在积极传播和模范实践先进文化,做育人工作的时候,其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示范。学生就愿意团结在他的周围,其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就强。其人格魅力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与做人影响极为深远,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种人格魅力不是做出来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一种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

4.倾注一片爱心,真心实意育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原始的,自然存在于人类基因中。教师的爱深沉、博大而崇高,带有鲜明的教育性。因此,没有爱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事实上辅导员对学生的一点点细微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也许微不足道,学生从辅导员身上获得的却是如同家一般的温馨,是学校的良好形象,是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乐观向上的力量和勇气。辅导员面对的是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针对他们独生子女多、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压力大的实际,辅导员就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有一颗善良、慈爱的心,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呵护、关心正在成长中的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的学生,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辅导员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

巴金先生说过,他的母亲从小就教育他“火要空心,人要实心”。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大学生面对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引路人”,面对人生的“人生导师”。因此,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大学生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更是辅导员充分施展自身人格人格魅力的大舞台。多年的辅导员生活经历告诉我,当学生走出校门仍然念念不忘恩师,当学生取得成就来到母校对母校的教师、辅导员表达发自肺腑的诚挚的谢忱时,便是对教师、对辅导员的一片丹心育英才的辛勤劳动的最好诠释和赞美,是教师、辅导员“桃李天下”的自豪。

5.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辅导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技能要求很强的工作,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要懂得一些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自己接受了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能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阳光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辅导员要以自己阳光灿烂的积极心态去影响帮助年轻的大学生,这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辅导员要关注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适时发现或解答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健康成长。

无论是从关爱学生的道德层面,还是从履行职责的法律层面,高校辅导员都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有道德感和责任心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化解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帮助每个大学生在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以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走向社会,建设国家。

[1]沈丽.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作用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1).

[2]芮东华,赵鹏.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5).

猜你喜欢
师德人格辅导员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