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凝成的女性关怀——对丁玲《三八节有感》的解读

2011-03-20 17:43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丁玲延安关怀

谢 灵

(蚌埠坦克学院 中文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50)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载1942年3月9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被西方称为“女权宣言”,文中丁玲动情地表白:“我自己是个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本血泪账,也都有高尚的情操。”正是基于对女性的了解和体认,丁玲以特有的细腻与率直,揭示女性新的出路,为百年中国文学提供了鲜活的、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解放要求的新女性形象。

一、从宏大雄壮的社会变革的背景去认识女性关怀的必要性

丁玲女性关怀的艺术传达,是在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产生和传播的宏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清晰而深邃的。

翻开中国被男权文化浸透的古代文学作品,女性形象不是贞女烈妇就是妖孽祸水,即使诸如蔡文姬、李清照等寥寥可数的女作家能展露才华,也不过是在男权规范内诉说女性个体情怀,而女性整体关怀却处于“失语”境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多关心女性解放的讨论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早期中共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为中国女性解放的传播迈出了伟大的第一步。一些先进作家如鲁迅、郭沫若、叶绍钧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地,但他们作为男性作家难以走进女性深层内在的本质心灵世界。因此,揭示女性人性关怀的深邃性只能由一批像丁玲一样的女性作家自身来承担。中国社会的背景思潮催生了丁玲女性主义的觉醒,但不能否认其家庭和师友的重要影响。丁玲父亲早亡,由母亲独立养育成人,丁母由“曼贞”改名为“胜眉”(胜过须眉),昭示作为女性的理想,“具有民主思想、向往革命、热情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母亲对丁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由于丁玲是“喝着鲁迅的奶”长大的左翼作家,受鲁迅杂文对封建性别意识的猛烈攻击和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揭示影响较大,因此她也是用小说、杂文,为女性的关怀作进一步的探索。在延安丁玲以艺术家的天真与直率,呼唤鲁迅式的杂文。

毫无疑义,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卓著,对丁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李泽厚认为毛泽东的思想世界中,“实现自我,即人生最高目标,也即是道德的自律”。(《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第118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早在1919年,毛泽东为长沙女子赵五贞反抗包办婚姻而在迎亲花轿中自杀事件,一连写了九篇文章发表在《大公报》上。延安时期,他宣称:“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号召妇女投身于阶级解放和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运动与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使延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此外,毛泽东与丁玲是湖南同乡,杨开慧是丁玲在湖南第二女子师范的同学,还曾同去上海的“平民女校”。毛泽东在延安对丁玲的欢迎和“整风”中的保护,与此情感不无关系。丁玲1936年11月初到保安,是第一个从国统区来陕北苏区的名作家。投笔从戎,历来被称作盛举,一个文弱的女性,成为“武将军”,其胆略与勇气令人钦佩。在解放区,丁玲以“纤笔一支”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大胆地发表了《三八节有感》,在延安文艺界掀起了一场波澜。

二、从《三八节有感》的风风雨雨中认识女性关怀的艰难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王德威说:“谈论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及早期女性主义者的活动,丁玲每每是不可或缺的要角。”“丁玲的女性小说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致的,它描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表现了中国革命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征途,也表现了中国妇女革命与斗争的苦难的历程。”他注意到《霞村》中的一个细节:“我”是因为“政治部太嘈杂”才离开前往“安静的”霞村休养,而事实霞村并不清静。这种“嘈杂”在《三八节有感》中得到了充分的揭露。

《三八节有感》率直地揭露了延安女性在婚姻问题上仍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及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两难境地。首先,女人是必须结婚的,因为“不结婚更有罪恶,她将更多地被作为制造谣言的对象,永远被诬蔑”。结婚之后,被逼回到家庭带孩子的会被指责为“落后”,或者被讥讽为“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若选择找保姆去追求事业则被批评“贪图享受”、“好高骛远”,于是最后女人都逃不出“落后”的悲剧。更为可悲的是,女人倘若离婚,其理由一定是“女同志的落后”。可见,即便在革命圣地延安,先进的革命意识形态仍然没能涤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男权传统意识弊端,那些成天高喊女性解放的男性革命者骨子里仍然对女性持有偏见和歧视。作为延安革命女性中的一员,丁玲呼吁人们 “把这些女人的过错看得与社会有联系些”,同时在难以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建议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

《三八节有感》对丁玲人生命运与创作发展影响是带有戏剧性的。1942年4月初,在毛泽东亲自参加的一次延安高级干部学习会上,与会者对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最后毛泽东说:“《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见《丁玲文集》第六卷)虽然毛泽东的话在当时保住了丁玲,但《三八节有感》的风风雨雨,在她心头产生了矛盾与痛苦。一方面,她感激毛泽东保住了她,另一方面,她感到一种不被理解的苦闷。她在聆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谈话》后,才消除思想上的阴霾,自觉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踏上了一条崭新的文学创作道路。

纵观丁玲延安时期作品,其女性形象拥有坚定的女性意识、倔强不屈的个性特征,在极其艰苦的处境下都能坚持下来。丁玲把太多的苦难赋予这一群 “在艰苦中成长”的女性,虽然经历了众多的苦难磨砺,但她们最终成为自立自强、健康明朗的新女性。她在《在医院中》最后表达:“人是要经过千锤百炼而不消融才能真真有用。人是在艰苦中成长。”王蒙在《我心目中的丁玲》中写道:“她笔下的女性的内心世界常常比其他作家写过的 (包括她自己笔下的)任何女性典型都更丰满,也更复杂更痛苦,而更令人思量和唏嘘。”正因为如此,丁玲才能写出与同时代人不同的女性作品来,从而为《三八节有感》的女性关怀作了形象生动的诠释。

《三八节有感》虽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质疑了革命体制与女性性别利益的矛盾,但两者之间没达到对立的程度。文章开头就肯定:“延安的妇女是比中国其他地方的妇女幸福的。”同时指出,女同志在医院、休养所、门诊部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这种现象已不再是“使人惊奇”的,这证明女性的地位在延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丁玲有艺术家的禀赋和政治家的理想,但她缺乏政治家的策略性,具有锋芒毕露、直言不讳的鲜明个性。丁玲自身的矛盾,成为她思考女性出路的一个内在推动。

三、丁玲在对女性出路的设想中体认女性关怀的现实性

丁玲用深邃的历史感关注女性的命运,她的女性关怀与社会解放融会在一起,因此她对女性出路表达得最成熟、最具体。

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建议女同胞:“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无节制的生活,有时会觉得浪漫,有诗意,可爱,然而对今天环境不适宜。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还会爱你的生命些,没有什么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同你最亲近,好好注意它、爱护它。第二,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这种愉快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第三,用脑子。最好养成一种习惯,改正不作思索、随波逐流的毛病。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最好想想这话是否正确,这事是否处理得当,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准则,是否自己可以负责。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后悔。这就叫通过理性,这才不会上当,被一切甜蜜所蒙蔽,被小利所诱,才不会浪费热情,浪费生命,而免除烦恼。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图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真为人类,而非为自己的人才会有。”

一番饱含深情的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大道理,但可见丁玲对女性关怀的诚挚之情。时过境迁,回顾当年延安对《三八节有感》的批判,她也承认文章的片面性,认识到妇女的解放不但要靠妇女自身的奋斗,更要靠整个社会制度的改变。丁玲一生都在为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而战斗,为此,她遭遇误解、批判甚至囚禁。但她始终没有退缩,因为她深信:“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所谓妇女问题就要简单的多了。我们妇女和所有的男人一样,大家都将得到更多的幸福。”丁玲总结了那一段的心路历程说:“在陕北我曾经历过自我战斗的痛苦,我在这里开始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纠正自己,改造自己。……从无知到有些明白,从一些感想到有了些理论,从不稳定到安定,从脆弱到刚强,从沉重到轻松。”丁玲还通过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指出了女性的出路:贞贞、陆萍等投身革命事业,在摒弃了个体的痛苦后超越了自我;杜晚香自立自强的形象,正是丁玲理想女性标本的写照。

历经沧桑的丁玲懂得女性的幸福不是靠乞讨,而是靠争取得来的。她为女性设想的两条“出路”:一是通过改造周围环境来建立理想幸福的健全社会,二是通过改造女性自我来塑造自由自为的健全女性。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这对于那些立志改造世界的女性是一种崇高的鼓舞,而对于一般女性则是一种诚挚的勉励,女性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得到幸福与自由的终极关怀。

猜你喜欢
丁玲延安关怀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