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潇
(齐鲁师范学院 音乐系,山东 济南 250013)
歌曲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集声乐技术技巧,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修养,以及人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发展的过程。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技巧和情绪的表达。人们大多认为,在歌唱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声音。因此,在歌唱中,许多人把技巧的运用放在首要地位,而往往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技巧的运用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在歌唱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歌唱效果,那就是情绪的完美表达。情绪是基于生理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心理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器官的正常活动。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当歌唱情绪的表达不合适时,一般都很难成功地完成一首歌曲。因此,在歌唱中,如何把握好歌曲的情绪,用完美的声音表达好歌曲的内容,从而有机改善和提高我们的行为效能,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学习歌唱与教学实践的体会,主要从节奏、旋律的把握,歌词的理解,呼吸与咬字、吐字的运用,情感的表达,歌唱心理因素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歌唱情绪的表达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在完成音乐作品的众多因素中,节奏是音乐的 “骨骼”,旋律是音乐的“肌肉”,在演唱歌曲之前一定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与旋律,这对于情绪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歌曲《黄河怨》,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给中国老百姓造成的悲惨命运,造成这种愤怒感的主要因素是由连续的八分音符这种极富动感的节奏型所决定的。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的切分节奏及音乐旋律则把人们带入一种十分恬静的诗一般意境之中,细腻地刻画出恋人心中的一片遐想之情。以上两首歌曲,一是通过精细的节奏设计实现歌词与内容的相互统一,二是运用窄幅曲线型旋律的表现手法,配以慢板节奏,从而描绘出一片美丽而迷人的田园夜景,表达出情人心中那微妙的情感世界。节奏与旋律这两大要素,它们不仅仅作用于歌词的内容,同时也决定着音乐的情绪。假如我们在歌唱中不注重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的正确运用,就无法诠释旋律中蕴藏的情绪,就不可能赋予音乐正确的情绪表达。因此,我们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节奏与旋律,这样才能与歌词本意有机结合。综上所述,情绪的完美表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技巧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体,是节奏与歌词的有机结合体,是情绪与歌词的有机结合体。我们只有重视歌曲创作过程中节奏、旋律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强化这方面的内在的联系,才能够演唱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任何歌曲都有其特定的情节和思想内涵,歌者必须首先理解歌曲的内容,体验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情感,演唱出来才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首先涉及歌曲歌词的理解。
歌词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它强调情感倾吐与情感接纳的关系,强调作品与作品接受者的关系。在歌唱艺术中,尤其要注重努力发掘歌词的内涵,揭示歌词所要表达的主题,展示歌词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境。语言具有风格特征,歌唱语言的风格是由歌者来处理和掌握的,歌者可以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决定歌唱语言的风格。如有些民歌在演唱时就可以用地方色彩浓郁的方言,这样语言风格与歌曲内容一致,同时也充分表现了方言所特有的语言风格美,而歌曲的地方特色和韵味亦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语言美的前提是字与腔的完美统一,字与腔共同担负着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字要吐得清楚,同时又要实现共鸣,即“字正腔圆”。清晰、生动的语言是刻画艺术形象、塑造音乐主体的重要因素。在歌唱语言美的塑造过程中,歌者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形式、韵律、节奏等方面的要求,以规范的语言和生动的感情朗读歌词,通过朗读细心揣摩歌词文学语言本身的内在韵律,体验歌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特点,把握歌词的整个语气、语调、情绪和语势特点,然后再将这种特点与曲调美结合起来,使歌唱语言更具个性美,以强化歌唱语言的美感,更好地向观众传达歌唱情绪的内在美。
歌唱情绪的完美表达离不开情感的投入。情为声之本,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明了歌唱是情感而发、形表于声的深刻道理。音乐作品如果缺少了“灵魂”,情感只能是音乐的堆积,音乐还有什么价值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的诗句,描绘了一位弹琵琶的女子,试拨琴弦尚未成曲调而感情却已深深流露,借此来形容饱含感情的歌唱规律。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歌唱家无一不是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的,这亦是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最高原则。
任何歌曲都有其特定的情节和思想内涵,歌者必须首先理解歌曲的内容,体验词曲创作的内在情感,演唱出来才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歌曲《黄水谣》,虽然词句简单,但句句体现了痛苦呻吟之情。另外,歌词里面还蕴含着希望和斗争。人们再不愿看到“黄河两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少自得其乐”的好日子被暴敌侵入所破坏,歌唱家所唱也正是因为准确把握这样的情感,人们才能对此曲记忆深刻。再看歌曲《逛新城》所呈现出改革开放之后的拉萨新面貌,随着歌唱家富于表情的声调、炽热的感情而变化,最后达到与观众心神交融,并使人们深受感动、忘乎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崇高的境界。
歌唱中呼吸与咬字、吐字的运用对于情绪的表达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呼吸是歌唱的源泉,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进而影响歌曲情绪的完美表达;其次,咬字、吐字的运用,也会使歌曲的表现力加强,从而使歌曲的内涵得到深化,以达到情绪的升华。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决定了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运用,在演唱抒情优美、含蓄深情的曲目时,咬字、吐字要柔和、圆滑、连贯,如歌曲《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等;在演唱欢快、灵巧的曲目时,咬字、吐字就要求迅速、短促,轻快有弹性,如歌曲《七月的草原》、《林中小鸟在歌唱》等;在演唱悲愤的曲目时,咬字、吐字就要求强烈、稳重,缓慢而有分量,如歌曲《满江红》、《嘉陵江上》等。总之,这两个要素的正确运用为歌唱情绪的表达注入了不可抵挡的活力。
心理学是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现实的客观反映。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由于心理因素受周围客观事物的影响,不同的人往往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歌唱的前提,古语有“乐声于心,人心残则声哀,人心舒则声和”。从声乐角度去理解,只有在心理状态与歌曲情绪紧扣在一起时才能表达出完美的声音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致使原来已经练习形成的熟练动作和材料,往往不能重新回忆或完全再现。比如,上台演唱,面对观众,有的人时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结果影响了技巧的正常发挥,更不用谈歌唱情绪的表达了,最终导致歌唱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主要是平时训练时,没有注重将歌唱的心理反应与生理调整两方面科学、自然地协调起来。因此,我们应十分注重歌唱中的心理问题,学会通过复杂的歌唱心理去分析、解决歌唱中产生的不同问题,以在培养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对健康歌唱心理的培养,充分调动歌唱的情绪,在演唱中具有强烈的歌唱欲望和兴致,把歌唱情绪完美地表达出来。
总之,歌唱情绪的完美表达,说到底是由多种音乐要素组合而成并相互配合的一门艺术。它的成功主要在于歌唱者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运用正确的歌唱情绪把动听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歌者正是由于注重本文所提到的五个方面的相互配合,才使歌唱情绪的表达游刃有余,也就更加突出情绪的完美表达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1]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2]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三环出版社,1989.
[3]何东亮,丁瑜.师范教育心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