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藏族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分析

2011-03-20 16:43顾秀群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声调藏族普通话

顾秀群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全国示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曾有幸在该校的西藏内地班进行教育实习,任务是对西藏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我所在的这个班级共有十八位西藏学生,大部分来自西藏拉萨,年龄从十四至二十四岁不等。在与这十八位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对普通话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总结几点体会,为藏族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实现小班分层教学

语音的矫正往往需要一对一地因材施教,而上大课,学生人数太多,学生与老师交流机会少,而且如果纪律不好,则会人声嘈杂,这样老师就无法确切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收获,无法增强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率,我们把以往五十几人的大班分成十几人的小班,将普通话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让他们进行作品朗读和命题式的说话训练,以纠正他们语音中的错误和缺陷。

我所接触的这十八位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几乎是零起点,因此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带有插图的《学前识词》。该教材主要包括二十首唐诗和四十首儿歌,每页有三个重点词语及相应的造句。针对这十八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每节课只教授一首唐诗或一首儿歌,三个重点词语的读音、意义、笔顺等是重点教授内容,造句贴近学生的实际。比如讲解“去年”这个词语时,我们引导学生造的句子是:“去年我在西藏。”“今年我在苏州。”“明年我还在苏州。”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去年”、“今年”、“明年”这三个时间词语的概念。

除了每天两节普通话课外,我们还构建了“专人负责朗读训练”的模式,即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由一位老师负责三位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真正实现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效果较好。

二、采用直观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手势或模仿动作等给学生直观印象,让他们观察到实像,以自己的母语和思维习惯来形成概念,再加上教师的具体指导,效果会好些,这种方法即直观教学法。譬如在讲“杯子”、“手机”等词汇时,我就将实物带进课堂,在讲解时,显示实物,效果较好;有些不可能携带实物的词汇,如“瀑布”、“琵琶”等,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在讲解时,出示图片,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至于在讲解动作词语时,就用动作来表达意思,比如“追赶”,我就请一个学生在我前面走,我在他后面追,一面追,一边解释该词组的意思。这样,既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该词的含义,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至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比如“思想”、“灵魂”、“精神”等,最好别在初级阶段出现,以免引起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三、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要掌握一种语言,首先必须掌握其语音,特别是作为交际的工具,一定要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讲授语音知识和大量的发音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和正确发音,为进一步学习汉语夯实基础。我所接触的这十八位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比较薄弱,几乎是零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音并不是那么简单轻松。且对于十四至二十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完整、系统的母语知识和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会对汉语的习得产生影响。当然,他们学习第二语言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比儿童更善于在理解中学习第二语言。在语音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模仿与操练来掌握发音,同时,教师还要恰到好处地教给学生一些语音知识,利用学生的优势,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轻松学习。当然,语音教学仅靠一两周的强化教学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发的音,进行长期耐心的训练才能掌握。因此,语音教学要细水长流、长抓不懈。

四、声韵母教学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

在声韵母教学阶段,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老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夸张式发音,让学生观察口型变化,同时出示发音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发音的要领。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采用高密度、快节奏的模仿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因为学生的汉语知识一片空白,对于塞擦音、塞音、边音等语音术语很难听得懂,在此期间,不必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语音知识,否则不但会打击学习热情,而且会使教学很难推进。在声、韵母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难点、重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形象化、直观化,以便学生掌握。

例如,“b、p,d、t,g、k,j、q,z、c,zh、ch”这六对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学生往往不会送气或送气太弱,此时,不应急于讲解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最好事先准备好一张纸片,用吹纸法演示给学生,这样既简单形象,效果又非常好。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 学生在读“p、t、k、q、c、ch”这六个送气音时,会有意识地用力发音吹动前面的纸片。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发音规律。

五、声调教学要打破常规顺序

藏族学生的读音错误往往主要表现在声调上,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他们常常把该读阴平调的读成去声,把该读上声的读成阴平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必告诉学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语音术语,只需让学生知道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且知道它们的调号即可。第一声不难,是普通话的最高调,先掌握第一声为下面几个声调定下基调,后教第四声,教师可以采用夸张的发音方法将第四声拖长,让学生模仿练习。在学生掌握第四声后再教第二声,在第二声练习中,要注意纠正升不上去的毛病。最后,教第三声。按这个顺序教四声,使每两个邻近的声调区别明显,不易混淆。教授完四个声调后要及时进行反复练习,先熟练掌握单字的声调,然后将其放入词组中进行练习,最后放入语流中反复进行练习。在进行声调练习时,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来指导学生唱四声,随时纠正声调错误。

六、遵循语法规则

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注意书面语言的语法规范,而口头表达却显得相对自由。比如“出太阳了”与“太阳出了”意思完全相同。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口语的“出太阳了”就不够规范了。藏族同学的口语表达,由于受母语的影响,语序混乱的现象比较突出,常把句子中谓语成分放在句末。比如:“我爱吃西瓜”说成“我西瓜爱吃”,“我有两个姐姐”说成“我姐姐两个有”,这种情况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我们都必须从藏族学生的实际出发,把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作为立足点,抓住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构建藏族学生普通话教学的新模式,为藏族学生的普通话教学作出贡献。

[1]蒋文华.普通话测试与教学改革的关系[J].雁北师专学报,2002,(3).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广徽.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惠玲.青海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改革之探讨[J].硅谷,2008,(2).

猜你喜欢
声调藏族普通话
声调符号位置歌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