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浮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苏州 215021)
课堂教学实施,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主要教学行为.根据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教学行为分为呈示、对话、指导三大类.每种教学行为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与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运用策略.教师应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及教学目标加以灵活的选择和运用,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下面笔者围绕主要教学行为,结合《透镜》一课的教学实践,探讨有效教学的一些具体策略.
呈示行为是教师以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依照使用手段的不同,它主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和动作示范4种方式.
(1)讲述的运用策略.包括①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②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③运用“规则—例证—规则”程式;④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⑤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2)动作示范的运用策略.包括①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操作进行任务分析;②选择适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③按顺序逐一示范分解的动作或操作,同时给予言语讲解;④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⑤通过重复示范和演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
(3)《透镜》一节的呈示行为策略.教材虽只简单安排凸透镜和凹透镜使光线会聚或发散的两个小实验,但教师应透过实验现象关注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本质——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呈示行为策略,包括语言的精准讲述,板书的规范设计,多媒体的有效辅助及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等,通过多通道呈示,较好地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区别两种透镜的方法设计中,教师应做好规范的示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较远距离才可以看做是平行光)正对透镜,如何观察光屏上的现象(中心区域和周围区域明暗的对比).课后作业中水膜透镜的制作,用小铁丝绕成一个内径为3毫米的圆环,将圆环在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这些都很好地运用了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原理.教师在讲解该实验时,首先做好铺垫,比如可事先让课外兴趣小组完成“冰透镜”取火的实验,还可指导学生观察装了水的矿泉水瓶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拍成录像供课内同学打开思路.
对话行为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间分享信息、交流观点、探讨问题和共享成果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重要的课堂对话行为:问答和讨论.
(1)问答运用策略中的发问策略.包括:①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保证高低认知水平问题的合理比例;②问题要清晰,问题的措词要精炼、具体、明了.
(2)新课导入中的对话行为设计.笔者让学生推荐班级中眼睛最大的学生上来配合做实验,分别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平面镜、放大镜(夸张的大尺寸)、凹透镜放在该同学一只眼睛的前面,请同学进行观察.
师:旁边同学,你能透过平面镜看到他的这只眼睛吗?
生1:不能.
师:这是光的什么现象呢?
生1:光的反射.
师:(将放大镜放在该生眼睛前面)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2:他的眼睛像“牛眼睛”一样.师:这是光的什么现象呢?
生2:能透过光,是光的折射现象.
师:换凹透镜放在该生眼睛前面
生3:眼睛怎么变小了?
通过师生的问答,当学生们看到3种不同的现象时,好奇心立即被激起,教师进一步的设问又引领学生向透镜和平面镜的原理上进行思考.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极有利的情感条件.
相对而言,在以学生自主控制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并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发生了变化,即成为指导者.指导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激励和诱导学生学习,二是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咨询、辅导和帮助.主要包括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自主学习指导3种.
(1)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①明确对合作学习指导的功能.a.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有助于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c.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②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包括:a.教学之前,明确目标、准备教学材料;b.课堂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做好有效的组织工作;c.教师要适时监督与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将实现几个方面:
③《透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设计.教材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将透镜靠近书本,观看书上的文字.二是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备课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演示,则会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地位,他们虽然心里“跃跃欲试”而两手却不能“一试”,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技能得不到锻炼机会.因此笔者采取了合作学习策略,学生2人一组,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初步印象,然后进一步通过演示实验结合清晰的讲解,使学生较好地把握区分方法.
(2)对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
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前,应根据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指导计划,为学生准备适当的研究材料.学生实施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对他们的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得出结果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切不可用“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当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时,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组织学生反思和交流,并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能持续探究.
《透镜》一节中,请学生自主设计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此部分的教学,笔者把课堂完全给了学生.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讨论,写出方案,并且上台交流.学生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测得最快最好.最后全班共享实验结果,同学互评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教师最后进行点评,鼓励表扬好的创意,并让学生就如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进行后续探究.
(3)对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包括①明确学习目标;②激发学习动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③组织讨论;④教师重点讲解;⑤练习巩固和课堂小结.
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材以信息快递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教师先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学习诱因,引导学习方向;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教师针对目标提出系列性、程序性导读问题;学生在解读的基础上求索解难,教师巡视、答疑、辅差.这样的自主学习兼有认知性和情感性特点,与一般性泛读不同,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作用,思维活动局限减少,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障碍,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及时为学困生提供必要帮助,并机智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目标和进程.这样,师生共同合作,高效率地完成目标导学规程.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针对有效教学的主要教学行为,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崔允氵郭.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