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对策研究

2011-03-19 03:20赵剑峰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山西省

赵剑峰,魏 彪,孙 刚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一直采用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结构框架下的专业队系统,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这种运动成绩的取得是以牺牲运动员自身系统的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作为代价的[1]。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队的发展出路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统分统管的优势,退役运动员要与广大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岗位,谋取工作来源。而多年的专业化训练使他们缺乏服务社会的文化基础和其他专长,限定了他们退役后选择工作的范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在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足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多渠道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要性。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大学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太原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CHKI)、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阅了大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实地和信函委托他人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对各试办高校的部分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向教练员发放问卷42份,回收37份,回收率88.10%,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86.49%;向运动员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67份,回收率87.89%,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85.03%,上述有关指标均符合社会调查的标准和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科学整理,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

从表1可以看出,9所试办高校开设项目有:篮球、田径、排球、足球、健美操、游泳、跆拳道、艺术体操、乒乓球、武术10个项目。开展的主要项目为田径、篮球、健美操。目前,篮球、田径项目各有6个试点学校在同时进行招生;武术和排球项目全省有2个试办点;足球、游泳、艺术体操、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全省各只有1个试办点 (太原科技大学足球项目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但目前还没有招生),而艺术体操、跆拳道、游泳这几个在高校普及率低的项目,由于教练和场地因素试办校采用的都是“挂靠”的形式进行运动员的培养。

表1 山西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分布统计

2.2 高水平运动员基本情况

2.2.1 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

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问题是开展训练的首要问题,优秀的体育苗子是体育训练的基础[3]。本研究调查的142名高水平运动员中有105人来自高中,占本研究运动员总数的73.95%,其中有66.20%来自普通高中,7.75%来自体育传统学校;其次是市县业余体校,为32人,占本研究运动员总数的22.54%;再次是体工队退役队员为3人,占2.11%;其他来源渠道的运动员为2人,占调查总数的1.40%。统计表明,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源地是外省市,普通高中是主要来源渠道。

2.2.2 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前的训练年限

表2 运动员入学前的训练年限统计(n=142)

统计显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在3 a以下的有29人,占到调查总人数20.42%;训练年限在6~8 a的有18人,占12.68%;训练年限大于8 a的运动员有5人,占3.52%;其中训练年限以3~5 a的运动员居多,占到调查总数的63.28%。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前的训练年限普遍偏短,说明山西省高水平运动员开始基础训练的年龄普遍偏大,已经错过了身体素质增长的敏感期,缺乏科学、系统的早期训练,见表2。

2.2.3 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前的运动技术等级

从图1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普遍偏低。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都处于要求的最低等级二级水平,有105人,占调查人数的74%;达到一级的运动员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达到健将级水平的运动员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而且运动等级比较高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健美操和田径2个项目上。初始运动水平的普遍偏低,会加大入学后训练的难度,也会导致大学期间难以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有研究表明,在上海市高水平运动员中运动健将有117人 (有9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水准),占总数的15%;一级运动员有508人,占总数的65%[4]。说明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等级和开展高水平训练成绩较高的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图1 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术等级情况(n=142)

2.3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情况

2.3.1 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时间

调查的32名教练员分属9所高校的25支高水平运动队。通过对教练员进行调查,得知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时段包括:早晨和下午训练、上午和下午训练、下午训练、晚上训练,但大多数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

统计显示:有4支高水平运动队每周只开展2天的训练,占调查全部运动队的16%;有3支运动队每周训练3 d,占12%;有2支运动队每周训练4 d,占8%;有12支运动队每周进行5 d训练,占48%;有3支运动队每周训练6 d,占12%;有1支运动队每周7 d都进行训练,占4%。统计也表明:有20%的运动队每训练日的训练时间在1.5~2 h;有68%的运动队每训练日的训练时间在2~3 h;还有3支运动队每训练日要进行3~4 h的训练。

根据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周训练天数参差不齐,个别运动队每周训练天数和训练时间严重偏短,大多数的运动队采取的是1周5练的形式,每个训练日的训练时间以2~3 h居多。因此,山西省高校大多数的高水平运动队每周参加训练的时间在10~15 h之间。有研究表明现代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每天至少要进行5 h的训练,才能保持高的竞技水平[5]。因此,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偏少。

2.3.2 高水平运动队假期集训情况

通过对25支高水平运动队寒暑假集训情况统计显示,有8%的高水平运动队在假期从不进行集训;有72%的运动队在有比赛任务的时候进行假期集训;有20%的高水平运动队在每个假期都坚持集训。统计显示,大部分的运动队除非有比赛任务,一般都不把寒暑假时间纳入训练计划。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工作,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它的有关规律,要重视它的连续性、系统性,科学化的安排训练。上述研究表明,山西省高校多数运动队只重视训练的短期效应,而忽视运动训练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4 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保障体系

2.4.1 场馆设施情况

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械是开展运动训练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本保证,也是决定运动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教练员对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设施配备情况调查表明,有4名教练员表示学校的运动训练设施完全能满足平时训练的需要,占总调查人数的12.50%;有25名教练员表示训练设施基本能满足平时训练的要求,占到总数的78.13%;只有3名教练员表示目前学校的训练设施不能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要求。说明山西省各高校的训练设施基本能满足各个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要求。由于教育部对试办高水平运动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山西省目前开展高水平运动的9所高校都是在本省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学校整体硬件配备比较齐全,开展体育训练的基础较好,而且由于试办高校目前开展高水平运动时间较短,在训队员较少,场地问题并不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2.4.2 经费来源情况

对9所高校25支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调查显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的经费来源不同程度的都要依靠学校拨款,学校拨款也是大部分运动队训练经费的唯一来源。在一些运动成绩比较突出的高水平运动队,还会有单位赞助、上级拨款,以及比赛广告收益方面的经费来源,例如: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和西山煤电集团采用共建的形式,该集团每年以经济赞助的形式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由于开展时间较短,运动水平较低,社会影响较小,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募集训练经费的能力。从国家政策上来看,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国家多渠道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探索,但是国家只是把开展权交给了各个试办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筹集上国家并没有给予支持。从访谈中也得知各个学校目前的体育经费还要满足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大众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需要,各试办高校有限的体育经费,多个方面兼顾的结果,也导致了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经费的短缺。

2.5 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状况

由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全国大学生篮球和足球联赛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性[6],这两项赛事也仅限于开展篮球和足球高水平运动的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由于是整个山西省组队参加,而且参赛队员往往都不是“纯正”的高校培养的运动员,调查得知仅有极少比例高校培养的运动员能参与其中,而且还是4年一届。而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年度性锦标赛,调查显示只有部分健美操队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是山西省高校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能参加的最高级别的比赛,但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以田径项目为主,而且两年一届的参赛周期,也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检验提高。其他每年全省高校间的比赛也主要是,篮球和健美操2个全省布局点较多的项目,而且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影响力也较小。再就是山西农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还有机会参加农业系统举办的高校运动会。

综上所述,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实际可参加的比赛很少,而且层次偏低。统计显示部分项目如:排球、跆拳道、乒乓球、武术项目的运动员基本没有参加比赛的经历。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竞赛体系,体育部门还掌握着各种赛事资源,而体育系统推行运动员注册制度,对运动员的参赛资格进行审查[7],虽然这种限制保障了省、市地方的利益,但同时,也限制了教育部门培养运动员的参与。比赛少、甚至没有,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因为训练成果得不到检验,山西省高校部分试办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了停训、停招的现象。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山西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受试办学校现实条件的限制,项目布局以普及率高、群众基础好的田径、篮球和健美操项目为主。

2)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源渠道是普通高中,但大部分运动员入学前的训练年限偏短,运动技术等级偏低,运动员来源地以外省为主。

3)教练员训练计划制定情况不规范,高水平运动队周训练时间偏短,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现代竞技体育“以赛代练”的要求。

4)山西省各试办高校场地器材基本能满足各运动队训练需求,但训练经费普遍不足,影响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3.2 对策

3.2.1 提高对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的认识,提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不能脱离高校现实条件,更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首先要服从于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在高等教育总目标的框架下,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短期与长远、体育与教育、高校与国家的关系,建立多层次的目标定位。

3.2.2 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输送体系,培养后备人才

诸如众多体育学者所预测:体育走职业化、院校化之路将是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总体发展方向[8]。因此,高校培养体育人才也将是我国未来竞技体育的必然走向,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应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树立长远眼光。教育系统应凭借自身优势,尽快建立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输送体系,完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3.2.3 突出高校的科研优势,形成多学科共同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学科门类齐全,高水平运动队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把与体育训练相关的专业特别是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科技人才调动起来,成立为高水平运动队服务的科研小组,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缓解“学训矛盾”,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3.2.4 完善现有竞赛体系,开辟拓展新的竞赛渠道

教育系统应在完善现有联赛(如:CUBA、飞利浦足球联赛)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竞赛渠道,开展广泛的校际间、区域性、全国性的比赛,让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有参赛机会,在比赛中锻炼队员,发现人才。另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机遇拓展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体制,打破教育系统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系统的竞赛体制割裂的现状,使高校有机会参加体育系统组织的一些比赛,在竞赛中寻找差距,提高水平。

3.2.5 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运动队经费需求

经费是开展高水平训练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基础。所以建议:第一,国家教育部在把开展权交给各个试办高校的初始阶段,在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供应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保证高水平运动队有能力维持正常的日常训练;第二,通过与企业、商家合作或投资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高水平运动队获得赞助方经费资助,通过自身影响力对赞助方进行广告宣传;第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通过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竞赛成绩,把自己推向市场,通过竞赛赞助、广告门票、以及电视转播等方面筹集资金。

[1]陈希,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1-4.

[2]郑炎.高校与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1):84-86.

[3]邵斌,游送辉,刘卫军,等.我国高等院校招收优秀运动员现状的调查[J].体育学刊,2007,14(01):115-117.

[4]徐持忍.上海市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31-35.

[5]华凤岩,范鹏,张庆春,等.对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01):88-90.

[6]黄毅,高志红.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4):67-71.

[7]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83.

[8]蒋玲,刘忠庆,陈坚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50-454.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山西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