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1-03-19 21:50:11刘霞鲁刚
物理通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物理因素

刘霞 鲁刚

(沾化县第二中学 山东 滨州 256800)

引言

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类奔向成功的一部汽车,非智力因素则是这部汽车的汽油.因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这些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适应活动中,主要起着观察、联系、分析、综合等功能,但它们本身是无所谓积极与否的;只有当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信念、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进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适应行为的活动具有感情色彩,成为一种满足和享受,从而变得更加积极.

1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对部分学生调查分析得出,学生非智力因素较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物理目的明确、有兴趣;作业出错时能及时分析改正,知道错的原因;有问题问老师;在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找出不足等等.学生非智力因素较差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先做作业,不会看书;不知怎样复习,只知死记公式;对实验不重视;不喜欢阅读物理方面的课外书刊等,学习方法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2 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学习物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气质和性格等.

2.1 兴趣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培养和唤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个性与气质差异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1)个性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有人曾用《中小学人格特征量表》考察了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与智力和性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性格差异与学业成绩差异和智力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好胜性因素和沉稳性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两个主要性格因素.性格因素对提高学习成绩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由于性格结构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的个性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2].

内向型的学生,表现比较谨慎,他们不事先想好一句完整而准确的话是不会冒然说出来的.他们的不善言辞阻碍了他们在讨论物理问题方面的发展,但他们在对理论的求证上、对作业的完成上较为认真.而外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发言积极,从反应能力到思维的活跃都相对较强,但他们不注意准确性.

可见,学习者的个性直接影响到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

(2)气质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气质虽然不能决定学业的成功与否,但它会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和方式,特别是对于物理这一需要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质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在心理学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的人喜欢不断创新的活动,喜欢热闹.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其思维敏捷、学习热情的特点,同时又要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严格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多血质的人反映迅速、灵活多变,要充分发挥其机智、灵敏、兴趣广泛、善于适应环境的特点,同时又要防止其产生潦草、不踏实和见异思迁的弱点.黏液质的人自制、镇静、有条不紊,在学习上刻苦、认真、踏实,但不够灵活,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与考虑问题和准备行为的足够时间.抑郁质的人谨慎、细心、稳重,内心敏感,教师应多关心体贴他们,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给与相应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有意识地利用其积极方面,塑造优秀的个性品质.

2.3 动机与态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要受到动力的支配,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学习.

就物理学习而言,物理学习动机就是推动物理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物理的社会需要、学习物理向往运用于实际的需要、增强自身素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都可能成为物理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物理有好感,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乐趣,在学习中就会有积极认真的态度;反之,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抱有轻蔑厌恶的态度,那在学习中就会有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

学习动机在物理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习者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2.4 情感意志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物理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物理和物理使用所持的态度.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对学习者有三方面的影响: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妨碍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吸收和消化,妨碍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质量.

重视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对所获取和使用知识有快乐感,对所学材料中包含的社会意义产生共鸣并形成理性的渴求.这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的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物理学习心理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能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趣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并不断创设物理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信念、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3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3.1 遵循各非智力因素之形成及发展变化规律

各非智力因素形成与规律有所不同,培养方法也就各异,故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但几乎又都有其形成、发展、稳定与巩固、提高等共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所以要加以注意以提高其效益.

3.2 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

科学性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思想性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矢志不渝的进取信念;实用性、趣味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为所学知识的生动有趣而激发求知欲.

3.3 长期性与持久性多元性与复杂性

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不是在短期内能达到目的而产生效果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达到目的,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持久性.非智力因素有很多方面,具有多元性,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培养具有复杂性,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正是这多方面的统一.

3.4 与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统一

尽管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影响很大,但应该说均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智力因素却为学习的内因,所以要明确二者对学习的影响,只有二者的结合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切和笑容可掬的神情从而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以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应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3],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低一点,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位教师曾谈到,他在“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但多数学生没掌握,还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后改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入.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1].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2 要注重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1)注意发掘和利用物理知识趣味性较强的特点来培养兴趣

(2)巧妙地运用趣味实验

(3)合理引用趣味事例

(4)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适当采用科学而形象的比喻

(6)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画

(7)重视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8)从意志着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4.3 目标激励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育史上大量事实说明,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相当重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满热情、有目的、又合乎规律的期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信任和鼓励.

针对班内学生知识结构善分层次,实施目标激励,并对成绩很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4].如在2009年,笔者对物理成绩一般但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个小组共有10人,目标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在考前一个月辅导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定任务,确定奋斗目标并要求通过一段集训.辅导第一节课就告诉每位学生:“从今天起我们是以平等身份共同学习,包括我在内.”这样,通过师生亲密无间的讨论与广泛交流,集思广益,每个人均受益匪浅;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能

力迅速地提高.果然这10位学生不负众望,在考试中均突破市优秀分.

由此可见,对自己有了信心,就有了远大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智力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内在动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物理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金钥匙”;适时目标激励,才能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物理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回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感化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根据物理教学实验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定会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1 吴亚平,吴玉如.“新基础教育” 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查金根.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几点尝试.物理教学探讨,1997(3):30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物理因素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处处留心皆物理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12:00:47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4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军事历史(1981年2期)1981-08-14 08: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