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督导评价中的病理现象及诊治探研

2011-03-19 04:55郭晓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督导评价学校

郭晓云

(龙岩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当前教育督导评价中的病理现象及诊治探研

郭晓云

(龙岩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评价是教育督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督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起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督导评价工作中病理现象异常严重,包括评价过程流于形式、评价材料弄虚作假、评价指标硬化、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结果实效性不高等六大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督导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对其病理现象的认识及诊治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教育督导;评价;病理现象;诊治

教育督导是督导机构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1]其中,评价在教育督导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因为评价对被评对象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和管理等功能,由此可见,教育督导的其他三项职能都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之上。然而,现有的督导评价体系中存在很多的病理现象,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现象急需我们去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并采用病理分析的方法从根源上对其进行诊治和预防。

一、教育督导评价的含义

教育督导评价,是指在教育督导工作中,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技术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被督导单位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通过对被评单位的工作进行专业的、科学的评价,对它们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等方面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其中,督导评价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要以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标准来进行评价。(二)民主性原则。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三)实践性原则。要把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活动贯穿到督导评价中来,及时发现被评单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从而为“查缺补漏”提供依据。

二、教育督导评价中的病理现象

评价是教育督导的职能之一,也是指导和帮助学校改进工作最常用、最直接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规范的、公正的评价标准。然而,当前的督导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病理现象,这些问题与不足制约着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影响和降低了教育督导工作的社会权威性和认同度。

1.评价过程流于形式

为了能真正发挥督导评价的作用,督导机构每学年都要对被督导单位进行一至两次完整的、正式的评价。然而,在现实的督导评价过程中,常常简化了应有的评价程序,使评价过程流于形式。一些督学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就是简单地重复着“四板斧”:听几次介绍、查几份书面材料,问几个问题、看几处场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掌握真实的情况。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深入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是督导评价的中心工作,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当前的评价工作中,督学很少走进课堂去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老师、学生形成互动。而是把时间都花在听校领导汇报,检查书面材料,走马观花,对教师的评价也很草率、随意,对评价的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远远不能达到督导评价工作所需。在这种督导评价工作随意性如此之大的状况下,使得督导评价常常就是走走过场,缺乏实际意义。

2.评价材料弄虚作假

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学校、教师、和学生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的科学决策和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但随着教育督导评价的普及,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学校进步与否的标准之一,督导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被扭曲现象。一些被督导单位过于追求排名和评优,把“评价”作为推进工作的一种法宝,造成被督导单位在材料的体现上存在夸大实际的现象,自评往往高于平时工作的成绩。学校领导、教师在临近评价时,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突击材料,但仔细推敲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质疑了。同时,评价中听取被督导对象的汇报和开展个别访谈是目前督学获取评价信息的主要渠道,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维护本校的利益,都存在讲假话、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导致评价材料扭曲、失真,阻碍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

3.评价指标硬化

目前我国的督导评价指标主要是以鉴定性、量表式为评估标准,其评价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指标达成度和时限上。然而,这种评价指标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评估指标硬化。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校的发展状况,而忽视了学校间办学状况和发展条件的差异,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重视横向比较而忽视主体间的纵向比较,重视死指标而忽视活现实,重视群体间共性的比较而忽视个体内部的个性比较,对被督导单位难以做出真正科学的优劣评价。[2]在这个标准下,本身条件好、高层次、高水平的单位要达到要求易如反掌;然而,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要完全达到要求则无法企及、难于登天。这种状况既会扼杀条件优越学校的创新精神,又会挫伤条件较差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督导评价失去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这种硬化的评价指标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教育督导事业发展的要求。

4.评价内容片面化

督导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涵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评价中应涉及学生、教师和教学,这三大领域应该是不分轻重、并驾齐驱的。但当前我国督导评价中仍以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督导评价工作的重心,仍有很大的应试教育成分,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一味苛求学校在量上是否达标,而无视教师工作的艺术性和个体性,典型的“死指标卡着活教育”的病理现象。更有一些地方的督导评价中,将评价的范围缩小,能不评的地方不评,能忽视的环节忽视,造成评价的内容片面化,评价的结构不合理、不科学。

5.评价主体单一化

我国当前督导评价的模式大部分是以督导机构和督学为主,而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所占的比例较小,这就造成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督导评价的全面性和挫伤被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当前,在教育督导事业领先的国家中,评价主体不仅有教育督导机构,还有学校、董事会、社区等共同参与。[3]然而我国的督导评价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由督导机构事先制订出评估计划,然后按计划指标对被督导单位进行评价,整个过程没有给学校、社会和家庭留下足够的空间,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群众意见和建议,容易以偏概全。在这种严重忽视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的评价模式下,不利于学校站在整体的高度上看清现实,发现长处,找出不足,促进自身发展。

6.评价结果实效性不高

教育督导评价工作是否能对学校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取决于评价结果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传统的督导评价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因一些被督导单位认为督导评价只是形式主义,无需认真对待,对评价的定位认识不清,导致对评价结果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督学给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中去。其次,评价结果公开度方面也存在不足。督导评价的结果往往是半保密的,局限于被督导单位和部门内部,没有向家长和社会作出透明、公开的公布,这就不利于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做全方位的了解,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三、诊治对策

针对当前教育督导评价中存在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其解决办法就是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价体系。要从根源上解决现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1.评价标准实际化

针对当前督导评价标准“一刀切”、“惟资料”的现状,制定出新的、合理的、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学校间存在差异,表现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制定新的标准既要坚持统一性,又要考虑多样性;既要立足于共性的、普遍的、基础性的方面,又要着眼于每个学校个性、特色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督导对象,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大前提下,彻底改变“惟资料”的评价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注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现“全面与个性”、“量评与质评”、“鉴定与发展”的结合和统一,鼓励和指导它们依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使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实际意义,提高督导评价的科学性。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育督导机构开展的评价工作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在督导评价中占主导地位。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我国当前的督导评价主体单一化现象异常严重,已经不适应当前督导评价的发展所需。因此,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

学校自评,是促进学校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学校应成立校内督导机构,挑选出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厚、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足的教师组成督学队伍,定期或不定期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校内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校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真正抓住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其次,督导评价主体还要走近教师、走进家长和走近学生,因为他们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构成对象,他们有权参与到评价中来。建立由督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所有人的才能和积极性,集思广益,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对督导评价有益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更好地为督导评价服务。

3.评价手段现代化

教育督导评价要做到科学、公正和实用,就必须依赖于现代化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借助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督导评价的创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督导评价搭建了更高层次的技术平台,提供了新的工具--网络。当前网络已经全面普及,借之开展工作成为现代化教育督导评价的载体和切人点。可以通过创建督导评价网页,实现网上互动,增加对评价问题的反馈渠道,增强督导机构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或针对某些评价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网络调查问卷,征询社会层面对被评单位的意见,既可作为评价结果的参考依据,又能凸显咨询、答疑和监督教育的功能,使督导评价方法更加科学、过程更加全面、结果更加客观。

4.评价关系合作化

当前督导评价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督导机构统治并掌握评价的所有工作,导致一些督学去学校监督、检查、评价时自认为高人一等,把自己当成“钦差大臣”。其实,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建立在督导机构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基础上,两者之间是平等、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学校不再是评价的客体,而学校的办学行为才是评价的客体。如同学校的办学行为是患者,而督导机构与学校则同为医生,双方的目的是相同,关系是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这种评价关系的定位,才能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利用学校的本土资源,群策群力,实事求是的摆出问题、分析问题,促进督导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推动学校自身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5.评价报告实用化

新的教育督导评价模式是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获得的评估数据是通过多向采集信息,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科学、全面的分析,进行整理与归纳,发现被评对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是反映被评对象动态发展的一组组真实数据,是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和可行性的评价报告。各个被评学校要重视督导评价的结果,吸纳和采用有价值的、能促进学校发展的合理建议,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改正现存的问题和弥补不足,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反馈、纠正、改进、激励、强化等功能,提高评价报告的实用性。

合理的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是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的有力保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督导评价中存在的一系列病理现象,我们应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聚集众智,挖掘病因所在,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工作起预防和警示作用,从而促进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平稳地发展。

[1]李宜傧.我国教育督导学术权威缺失及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郭晓云.我国教育督导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朱家存.教育督导:中国与新西兰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9):18-20.

Current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Evaluation:Pat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Diagnosis

GUO Xiao-yu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00,China)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and plays indeli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vis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serious pathological phenomena in supervision evaluation currently,including formal evaluation process,false evaluation materials,one-sided evaluation content,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useless evaluation results and so on.These problems hinder normal functions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evaluation;pathological phenomenon;diagnosis

G642.0

A

1008—7974(2011)11—0107—03

2011—10—08

郭晓云(1983-),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硕士。

滢桥)

猜你喜欢
督导评价学校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学校推介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