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评析

2011-03-19 04:5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高句丽学界三国

张 芳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评析

张 芳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是再现高句丽政权昔日辉煌的蓝本和基础史料,它在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在区分了学界对待《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三种不同态度的基础上,对其史料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即认真对待其史料与中国正史史料的不一致现象,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独特性,使它更好的为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服务。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评价

1146年2月(高丽仁宗二十三年十二月),金富轼将其编撰完成的《三国史记》呈现给国王仁宗,然此书是否立即刊刻,不得而知。1174年(高丽明宗四年),即宋孝宗淳熙元年,明州进士沈忞曾献“海东三国史记五十卷”,因命藏诸秘阁。①由此可知,《三国史记》成书28年后,传入中国。查其刊印,有木刻本、铸字本、影印本、手抄本、新活字本,其中最为珍贵的木刻本计有四版。②《三国史记》流传之快、之广,必然引起学界的关注,历代学者纷纷对其展开研究和评价。本文旨在评析《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史料价值,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前辈批评指正。

《三国史记》一书共50卷,其中本纪28卷(包括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年表3卷,杂志9卷,列传10卷。《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在第13~22卷,作者详细叙述了我国东北古代政权高句丽的历史兴衰,是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研究的基础史料。

一、学者如何看待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研究比较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分三种情况概述学者的态度。

第一,否定《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

用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史料有两类,即中国正史高句丽传和《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三国史记》成书于1145年,距高句丽灭亡已478年,因此,学者在运用史料时,更相信中国正史高句丽传的记载,而否定《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史料价值,其原因主要在于金富轼的修史目的。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文章有刘永智先生的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校评》、曹德全先生的《评金富轼使用中国史料的态度》和《“新国”与“故国”简析》等。

刘永智先生认为:《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等奉命撰写的朝鲜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于王氏高丽假冒高句丽之名,在建国二百年过后,欲正其名,便把高句丽强行算作自己的祖先,高句丽本为中国玄菟郡之高句丽县,与王氏高丽所承续的新罗毫无关系,这就需要对史实进行曲解,力图证明存在一个与中国无关的高句丽国。……金富轼直到长寿王以后才如实地记载历史,目的是先把高句丽的历史从中国玄菟郡中摘出来。中华帝国有很多属国,就是写上高句丽为中国属国,也没有关系,反而证实他的书是实事求是的。③

曹德全先生认为:“金富轼《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文献资料,但是金富轼对待中国文献的态度却是十分不严肃的。”④“于己有利者摘抄编纂之,于己不利者放弃之,没有任何的考证”⑤,“他无故篡改中国文献的例子在 《高句丽本纪》中又何止十几处。对中国史书中的‘异议’,他从不认真考证,皆以‘是否对高句丽有利’为取舍标准而用之。金富轼对中国史书的篡改,尤以对《三国志》中的高句丽史料的篡改为最多。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对待陈寿《三国志·高句丽传》的态度实在不可取。”⑥

第二,肯定《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叙了高句丽国家自公元前37年建国到公元668年灭亡的历史兴衰过程,其中对于高句丽王的史事记录比较详尽具体,是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必引史料,然其史料到底真实与否是一个大问题。学界有一类文章,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作为信史,完全引用其中的史料,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在高句丽文化方面的文章中比较常见。如学者对《三国史记》中使用大量笔墨书写的高句丽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时,便是从这些史料中得出一定的规律和认识。张福有先生在《高句丽的平壤、新城与黄城》一文中也明确指出,“《三国史记》所载较为客观,不可轻易否定”⑦等。

毋庸讳言,这类文章是肯定《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某些史料价值的,从其大量的引用中便可得知。

第三,客观看待《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认真钻研中国正史高句丽传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内容时,发现其中有些内容存在矛盾之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慎重引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史料,对其史料进行辨析,客观评价其史料价值。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占学界的大多数,如刘子敏先生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对高句丽早期王系的辨析、耿铁华先生在《中国高句丽史》中对高句丽王系的考证以及学界对王莽征高句丽伐胡史料的辨析等,均建立在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内容的详细考证基础上,从而使得出的规律和结论更加符合历史事实。此种态度在李大龙先生的文章《高句丽与东汉王朝战事杂考—以〈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记载为中心》中也有体现,作者逐条分析了正史高句丽传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所记的高句丽与东汉王朝的战事史料,提醒学者在引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史料时不要盲从,而应多加思考。

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对待史料的方法,在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的同时,也要加以认真考证,客观对待其史料。

二、《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分析

基于目前学界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怀疑与否定,笔者将其分为三类进行解析。

第一,《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特色史料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第一类史料,即正史高句丽传中没有的史料,而仅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有,如关于高句丽长寿王迁都之前的高句丽自身政权建设,早期外交,官制的史料,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记录的极为详尽和具体,这类史料应来源于高句丽的古史,即《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最大的史料价值所在。这类史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学界历来的政治、文化研究文章中引用最多且没有争议的史料。这类史料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占有很大的部分,为此,笔者认为其书对于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的,除去前面叙述的问题史料和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史料外,正因为有了这一部分的存在,使得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更为完善和具体。

同时,笔者认为,这部分史料是评价《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的一个基本依据,其所占比重影响了学界对其书史料价值的评价和看法。在这一点上,笔者的结论是,《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在高句丽的历史研究中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对其史料持有大部分肯定的态度。

第二,《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问题史料

通读《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我们发现,其中的史料确实存在某些问题,笔者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前后抵牾、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史料视为问题史料。问题史料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是有一定数量的,正因为书中有如此之多的问题史料,学界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评价才众说纷纭,极大的影响了它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笔者在此仅举个别实例,以证明其中的问题史料。如关于高句丽王的在位时间问题,《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的太祖大王、次大王、新大王和故国川王四位王的在位时间十分混乱,既不合情理也不符合逻辑,这样的史料我们不可全信,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证。又如文中出现的前后抵牾史料,比较明显的是关于高句丽琉璃明王时期的王后松氏,《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这样记载:

琉璃明王二年(公元前18年),秋七月,纳多勿侯松让之女为妃。

琉璃明王三年(公元前17年),冬十月,王妃松氏薨。

大武神王元年(18年),琉璃明王在位三十三年甲戌,立为太子,时年十一岁,至是即位。母松氏,多勿国王松让女也。

上面的史料中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即琉璃明王的妃子松让之女松氏,其生年不详,但卒年为公元前17年。又根据史料大武神王于琉璃明王三十三年(14年)时立为太子,当时11岁,可知,大武神王公元3年出生,其母为松氏,但松氏已于公元前17年薨。综上,可以看出,这段史料是一则问题史料,前后抵牾,互相矛盾。

类似的问题史料,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还有很多,这些史料大大降低了其书的史料价值。

第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疑问史料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疑问史料是指它与正史高句丽传对比后出现的不一致史料。两者在记载同一事件时,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到底是哪种文献记载的更为准确和真实呢?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这样的史料其价值也大打折扣,因为它毕竟为后出史料,学界在研究某些问题时,认为其史料价值远远低于正史的记载。

如王莽发高句丽兵以伐胡的史料,在中国正史如《汉书》、《三国志·高句丽传》、《后汉书·高句丽传》中都有记载,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即“侯驺”,但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没有“侯驺”的名字,而是“延丕”,两类史料中出现了矛盾,由此带来了学界对于高句丽侯驺问题的激烈讨论,孰是孰非,今无定论。

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评价

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证,笔者认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史料具有一定价值,它是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不容忽视。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从史料来源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极具史料价值的部分是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前的史料,其史料多来源于高句丽的古史,或《留记》或《新集》,这部分史料在正史的高句丽传中没有记载,是现在能看到的唯一史料。它不管真实与否,虽已无从考证,但笔者认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中具有很大一部分史料来源于高句丽的古史,为高句丽历史研究弥补了史料不足的缺欠。

第二,从史料内容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极具史料价值的内容在于其中对高句丽政治、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具体记录。表现在政治方面的完整的高句丽王系传承内容和高句丽的早期政权建设等;外交方面的高句丽初期同周边部落民族的战和关系,与夫余和中原王朝的交往和战争等;文化方面的高句丽科技、文学、史学、教育体育、宗教民俗等。这些内容涉及到了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学界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必引史料。

第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内容还涉及到高句丽的考古问题,如高句丽的都城、高句丽的王陵,这些都是其史料价值所在。如《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记载了高句丽的丸都城、国内城、平壤城、长安城、汉城。据此,学者得出的结论是“《三国史记》虽然晚出,但其所记高句丽都城及变迁情况是可信的,而变迁的年代,也是依据《三国史记》中高句丽建国年代推断出来的。”⑧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史料虽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但对于高句丽的历史研究不失为重要的史料,这从它较高的引用率中可以看出。通过文中对具体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论证,笔者得出两方面的结论,第一,明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问题史料,认真分析和对待其史料与中国正史史料的不一致现象;第二,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独特性,看到它在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史料价值,清醒的认识和辨析史料的真伪,使它更好的为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服务。

注释:

① 王应麟:《玉海》,卷16地理异域图书,四库全书本。

②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394页。

③ 刘永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校评》,《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

④ 曹德全:《评金富轼使用中国史料的态度》,《北方民族》2002年第4期。

⑤ 曹德全:《高句丽史探微》,中华国际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⑥ 曹德全:《“新国” 与 “故国” 简析》,《东北史地》2004年第3期。

⑦ 张福有:《高句丽的平壤、新城与黄城》,《东北史地》2004年第4期。

⑧ 耿铁华:《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及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

[1]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2]杨春吉,耿铁华.高句丽史籍汇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金富轼,孙文范,校勘.三国史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5]刘子敏,金荣国.关于《三国史记》所记太祖大王至东川王资料的辨析[J].高丽学研究,1994(2).

[6]刘永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校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0(6).

[7]姜维东.《三国史记》纠谬举例[J].北方民族,2002(1).

[8]曹德全.评金富轼使用中国史料的态度[J].北方民族,2002(4).

[9]徐建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10]徐建顺.论《三国史记》对原典的改造与儒家思想观念[J].东疆学刊,2005(1).

[11]李春祥.论《三国史记》的编撰方法、历史观及史学思想[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4).

[12]朱晓东,高文俊.日、韩学者对《三国史记》的研究[J].东北史地,2006(2).

[13]李大龙.高句丽与东汉王朝战事杂考——以《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记载为中心[J].东北史地,2007(1).

Historical Value of 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Basic Annals of Gaogouli

ZHANG Fang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7,China)

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Basic Annals of Gaogouli was the chief source and the basic historical data reappearing the former glory of Gaogouli regime,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in the aspects of Gaogouli's politics,diplomacy,culture and archaeology.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alysis to its historical data,and obtained two conclusions,namely,treating its historical data earnestly which was inconformity with the Chinese official historical data,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niqueness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Basic Annals of Gaogouli;historical value;appraise

K289

A

1008—7974(2011)11—0022—04

2011—06—26

张 芳(1979-),女,吉林敦化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在读博士。

徐星华)

猜你喜欢
高句丽学界三国
学界亮点
三国乱谈(1)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