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钢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02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王 钢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02
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双师型”教师又是师资队伍的骨干。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及其前的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文件中,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实施方案。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所强调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可见,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因此,“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是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高职校能否办成 “企业需要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双师型”教师又是师资队伍的脊梁。没有“双师型”师资,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指高职院校以专业为基础,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为目的,由具有一定“双师”素质条件的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构成首先是建立在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的基础之上;其次,是由学校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为主体;再次,从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为骨干来共同构成的“双师”教学团队。此外还包括合理的组织结构、清晰的发展层次、明确的考核体系和完善的培训支撑等基础要素。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除了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梯次性等共性外,还有其个性特征。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础性与稳定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同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稳定性,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基础性教学工程和高职院校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专业性与长期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专业性与长期性特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的质量离不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源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获得经验与反思而获得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未来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最终归结为对“人”的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标准又具有多维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不断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职能性与创造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其职能性与创造性表现于调整和改进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更晚,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从普通高校选调,学科教育的背景较深。
2.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与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背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生存的生命线。虽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其创造性的特征使其在专业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稳定性的特点又使其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双师”教师引进的渠道不畅。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高职院校还规定本科生只要“211”高校的毕业生。应该看到的是,越是办学水平高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越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
4.“双师”教师培养的投入大。双师型”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培训的费用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5.“双师”教师教学与实践的矛盾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既是教师又是师傅。然而,在现实高职院校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急缺的,因此,已有的双师教师则面临着教学与实践的突出矛盾。
6.职称评定机制与“双师”教师职业方向的偏差。现行的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区别对待,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而对技能考核则没有要求,这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
1.现实师资结构不合理。有关资料显示:多数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中毕业后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源单一,客观形成了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偏低这一现状,这就使得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而不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可见“双师型”教师培训任务的艰巨与紧迫。
2.产教结合基础弱。首先,从高职院校本身来看,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仍然占师资队伍的绝大部分,从企事业单位聘任的兼职教师比较少,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也缺乏有效的渠道。其次,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院校中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真正通过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再次,由于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因此,无论是从师资培养还是使用的角度,如果职业教育不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就难以实现。
3.教师聘任机制与人才引进的质障。高职院校教师系列和非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标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高级人才向高职院校流动的积极性。一些院校面向社会的招聘仅仅停留在引进上,且热门专业教师、硕士以上毕业生引进非常困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技术人员的引进更加困难,其竞争性、择优性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4.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模糊。国家对高职院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标要求较高,但因其实际操作的标准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导致教师普遍积极性不高;且由于标准中某些分项的要求不高,“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并无本质差异,也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成效不够。另外,没有权威部门给予“双师型”教师明确的定义,对其任职资格缺乏具体、严密、细致的规定,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统一的评价标准。阻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些高职院校仍停留在规划与要求上。
5.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制约。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有一个至今仍未解决的突出问题,那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教育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管一摊,互相独立、各成体系、政出多门,使得职业教育资源匮乏与资源分散的状态并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1.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机制应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总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科学治理。构建“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应由教育厅牵头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使“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具有权威性,从整体上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制定高职院校教师编制政策。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制定符合高职特点或相对独立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制定独立的职称评审系列。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深化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是高职院校突破“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发展除了体现在规模和层次上,更主要地还体现在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这取决于学校人力资源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活力。所以,深化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之必须。
3.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交流的有效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把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和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
4.制订培养“双师”教师的相关政策。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育法的精神,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制定培养“双师”教师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与巩固。据了解,一些高职院校人事部门相继出台了譬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泰州师专《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无疑对本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1.教学团队自身内炼优化。即高职院校“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首先依靠自身的师资力量实行优化内培,逐步建立自己的双师教学团队。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梯队,利用自身实践基地和社会教育资源,加快双师持证人员和新进教师培养,如: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等;完善考核、奖惩等制度,联系各级培训基地、校企实训中心,引导“双师型”教师自觉参与滚动培养。使他们成为既能教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
2.教学团队人才引进强化。即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融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他们可以给学院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专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院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高职教育来说,已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3.教学团队激制保障进化。要把“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稳定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林农.深化高职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2]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1).
[3]鲁传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EB/OL].合肥职业教育中心,2005-6-3.
[4]王祚.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2-18(5).
Studies on "Double-competency" Teacher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WANG Gang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02)
"Double-competency"teacher is the key of training high-ability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m building of"double-competency"teachers is the critical factor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So team building of"double-competency"teachers becomes a significant subject.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double-competency"team
G718.5
A
1008-9055(2011)02-0053-04
2011-02-12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天津市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JB070511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王钢(1955—),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职业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
责任编辑:张 旭 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