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文 香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乡 453007 )
阅读疗法的诗化阐释钩沉
任 文 香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乡 453007 )
阅读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对阅读疗法的文学描述即诗化阐释更比比皆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笔者撷取诗歌这朵浪花,借以透视阅读疗法在中国的诗化阐释,并欣赏阅读疗法的精髓在往圣先贤笔下的酣畅抒写。
诗歌 阅读疗法 诗化阐释
阅读疗法一词是由“图书疗法”延伸而来的。图书疗法是英文“bibliotherapy”的汉译。而“bibliotherapy”一词源自希腊语的“biblion”(book-图书)与“oepatteid”(healing or treatment医治或治疗)的组合。底比斯图书馆门上的“The healing place of the soul”(心灵康复之所)佐证了古希腊人早已产生的图书有治愈灵魂力量的观点。相对于美国学者偏爱的“图书疗法”,英国学者更乐于接受“阅读疗法”。其实,两者只是表达上的不同而已,本质上的意义都是指: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阅读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中说“箴 ,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斯文之兴,盛于三代”。“针石”,是古人治病用的石针和药石,而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用来疗救人的心理迷惘和过失。可以说,箴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有意识展开阅读疗法的开始[2]。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更直接地提出了阅读的益智医愚功能。三国时,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杜甫与“病虐者”客友说“诵吾诗可疗之”的故事,清代秦子忱读毕《红楼梦》恶疮痊愈等等,都是中国阅读疗法史上的典型医案。现代医学发展,我们得知:阅读在治愈生理疾患方面的功能,是借助于阅读对人们心理的影响进而作用于生理得以实现的。
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对阅读疗法的文学描述即诗化阐释比比皆是。中国素以“诗歌王国”著称于世,绵绵不绝的中华读书种子习惯以诗的方式抒发自己的阅读情怀,以诗的语言来总结阅读经验[3]。因此,笔者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撷取诗歌这朵浪花,借以透视阅读疗法在中国的诗化阐释,并欣赏阅读疗法的精髓在往圣先贤笔下的酣畅抒写。
古代读书人多有书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凝香斋,该斋原名西斋,位于大明湖畔,取韦应物“燕寝凝清香”句意而命名。《凝香斋》一诗中,他描摹了自己每次来西斋的情景:“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在“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间徜徉,不单单有雅致景色的赏心悦目,更有“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的怡然自得。在西斋这样的读书佳境里,疑似身在庐山景物绝佳的香炉峰,作者身心的愉悦该是不言而喻的。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在对“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的小松树进行超凡神韵、稚嫩外形和轻细声韵的描绘中,为我们烘托出了一个“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常伴读书人”的幽静雅致、松声琴音的读书环境,含蓄地表达了读书人陶醉其中、怡然自得的心态。
擅长乐府诗并与张籍齐名的王建,在他的《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高树蝉声深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的墨竹点染、香薰扑鼻的书斋。
更有张祜的《题李戡山居》的“三亩溪田竹径通,道情交态只渔翁。青山夜入孤帆远,碧水秋澄一槛空。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为我们展现了竹径通幽、渔翁相伴、青山寂静、碧水秋澄、蛙声为乐、草色当屏的书斋。
2.1 饥当肉兮寒当衾,足消孤寂遣幽忧
南宋诗人翁森,号一瓢,他在《一瓢诗话·四时读书乐》中,顺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交替的自然变化,抒写读书人的阅读快感。第一首写道“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第二首写道“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第三首写道“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第四首写道“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全诗熔四时景物与读书乐趣于一炉,格调清新,旨趣高雅,洋溢着读书人徜徉书香世界的无限情韵。
与翁森的四时读书乐相应的有叶昌炽对尤袤提出的读书“四当”之说的诗化阐释。尤袤认为“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忧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叶昌炽在他的《纪尤袤》中这样写道“饥当肉兮寒当衾,足消孤寂遣幽忧。此尤无恙公书烬,万柳溪边怅旧游”,对尤袤的四当说加以诗化,更使箴言美传。
在中国历代诗人中,对阅读可以弃忧解愁、愉悦身心的功能进行诗化阐释的,不胜枚举。我们不妨选取几首极具代表性的诗词逐一欣赏。
欧阳修在他的《读书诗》中写道“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少而干利禄,老用忘忧患”,在他的《戏答圣俞持烛之句》中写道“为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黄庭坚在他的《宁浦书事六首》中直抒胸臆:“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解忧”,是为读书解忧的一个例证。
陆游在他的《夜分复起读书》中写道:“愁极不能寐,起开窗下书。似囚逢纵释,如痒得爬梳”。写作者在愁极时借读书解忧时,其阅读之乐“似囚逢纵释,如痒得爬梳”,从中可以寄托自己“平生济时意”,实为精神上的享受。
2.2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读书人认为阅读不仅仅有弃忧解愁的功能,甚而如良朋、胜伴侣。皮日休在他的《读书诗》中,就以几近夸张的笔调写出“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的诗句,因为“高斋晓开卷,独与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作者不仅写出了自己对书的挚爱要比对自己的妻子之爱略高一筹,而且写出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与圣人先贤进行跨越时空对话时的惬意。
苏辙在他的《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中有“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恍如返故乡,亲朋自相求”,说的是读书与先贤相交,就像返回故乡和亲朋谈心求教、酬答欢聚一样,其乐亦无穷。
2.3 开编喜自得,一读疗沉疴
王安石在《送石赓归宁》诗中有“开编喜自得,”一语,可谓是对当今流行的“阅读疗法”的诗意表述。疴,即病,“一读疗沉疴”就是说阅读可以治疗疾病,从精神调养的角度来说“书犹药也”。
明清时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在他的《示侄孙生蕃》中,极言读书是治愚脱俗的唯一良方:“医俗别无方,惟有读书是”。于谦在他的《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阅读在何时、处何地,无论阅读似亲朋、还是胜俦侣,无论阅读悲哀还是阅读喜乐,在“一卷书开百事忘”、“闭门晴雨不关心”的境界里,开卷凝神,百事浑忘,沉湎书香,如痴如醉,通过阅读可以弃忧解愁、愉悦身心是不言而喻的。
3.1 通晓古今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谢灵运在《斋中读书》中言读书可以历揽古今人事,在茶余饭后品评玩味书中的故事。“泛揽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极言作者阅读时沉入意境、历揽往古、周游世界、享受物我化一的精神乐趣。
柳宗元的《读书》:“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言读书可以通览古今,在体悟世事的升沉变化中修炼身心。
3.2 产生共鸣
李白的《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在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时,哪怕是有只言片语的心领神会,也不禁掩卷而笑。
白居易的《读汉书》:“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讲述的是“愤愤”的情感共鸣;白居易赞孔明《出师表》:“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讲述的是感动流涕的共鸣;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谢公才寥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讲述的是在阅读时读者和作者的意会神交。
杜牧的《读韩杜集》中的“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在忧愁的心境中去读杜甫韩愈,随之产生的共鸣,像搔到心灵的痒处。
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得读者在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验中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或悲或喜,或怒或乐,从而达到养护身心的目的。
3.3 净化心灵
阅读的净化心灵之功效是阅读的高境界。孟郊在《读经》中写道:“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在宁静的阅读氛围中,体悟佛经的精深,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
白居易的《读张籍古乐府》,赞扬张籍擅长乐府,举世无双:其诗颇有可讽、可诲、可感、可劝的教化功能。而“舒之济万民,卷之善一身”句,从阅读的补益社会和完善自身两方面阐释了阅读疗法的精髓。
[1] 王 波. 图书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2.
[2] 王 波. 图书疗法在中国[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2):79-86.
[3] 曾祥芹. 历代读书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
OnPoeticInterpretationofBibliotherapy
Ren Wenxiang
College cf Liberal Art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Bibliotherapy boast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literary description, namely poetic interpretation of bibliotherapy, is ubiquitous. In the vast ocean of literature, we only retrieve one spray——poetry, by which we can perceive the important role bibliotherapy has played in the Chinese poetic interpretation and enjoy the essence of bibliotherapy described by our sages’ writing.
poetry; bibliotherapy; poetic interpretation
G250
任文香,女,1967年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料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是汉文阅读的推介与阅读疗法的实施,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