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苏
(镇江市图书馆 镇江 212005)
·学人研究·
缪荃荪藏书思想研究
徐 苏
(镇江市图书馆 镇江 212005)
缪荃荪在史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美誉。这与他一生把藏书作为个人的终身事业,潜心搜集,形成自己读书治学的完备的藏书体系有关。尤其是他开明的藏书思想和“藏用并举”的做法,帮助他获取了事业上的成功。
缪荃荪 藏书思想 藏用并举
缪荃荪,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自谓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少聪颖,嗜读书,稍长习举子业。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擅长文史,精于考订,历充庶吉士、编修、总纂、提调等职。光绪十四年(1888)应江苏学政王先谦之邀,担任南菁书院院长。主编《南菁书院丛书》144卷、《南菁讲舍文集》9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应张之洞的邀请,出任江宁钟山书院讲席。宣统二年(1910)调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以办图书馆有功,侯补学部参议。辛亥革命后,“杜门不出,惟以书籍遣日”。1915年,开清史馆,赵尔巽请他出任总纂,撰“儒林、文苑、孝友、隐逸及士司、明遗臣诸传。” 1919年11月逝世,终年76岁。
缪荃荪博学通才,是学术上和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他在史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多方面均有建树,业绩突出,有“一代宗师”之誉。研究他治学的轨迹,发现他的成功与开明的藏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在藏书搜集上力求全面,又突出重点;在藏书理论与实践方面奉行“藏用并举”的做法,促成了他事业的辉煌。
缪荃荪一生热衷于搜集藏书。无论家境如何,身在何处,他都不会忘了搜集藏书。他的藏书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学术而藏,藏为治学所用。
1.1 为读书治学而藏书
缪荃荪藏书的目的重在治学。他读书治学非常严谨,又非常勤奋,一生著述宏丰,有《艺风堂文集》8卷、《续集》8卷、《文存》7卷、《读书记》4卷、《诗存》4卷、《词存》10卷、《尺牍》2卷等;又编《辽文存》6卷、《续国朝碑传集》86卷、《常州词录》21卷、《碑传集补遗》14卷、《秦淮广纪》12卷等。作为一个多产的学者,他丰富的藏书给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保障。
1.1.1 力求多多益善 为了读书治学,他一生均在潜心搜集藏书,并嗜书如命,终生不悔。曾到过全国的16个省份,或购书于旅途,或搜寻于书肆,或借抄于友人,所到之处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访书足迹。甚至到日本考察时,他也购书如故。他大规模地购书有两次。一次是在任翰林院编修时,他去琉璃厂海王村书肆搜求,正好逢“五部侍郎四部尚书”雅号的藏书家汤金钊打算出售自己的藏书,他出千金购得其中的大部分。一次是他过上海进京,“在沪见蒋香生太守书,在都见方柳桥太守书,购及千金。”[1]24由于嗜书如命,遇奇书爱不释手,不惜典衣购取,多次囊空如洗。他35岁时,有一次外出,为购书倾其所有,归途的路费告缺,若不是得到盐商王颜等人的资助,他都回不了家。经过千辛万苦,他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完备的藏书体系,满足了读书治学的需要。
1.1.2 确保用有所藏 缪荃荪有自己的藏书重点,他力求完备,但首先要保证所用,藏书为读书治学服务的前提不变。从《艺风老人日记》中我们发现,缪荃荪几乎每日都要读书,而且集中在历代诗词和名家文集方面。为了满足著述的需要,他读过大量的文集,也在文集收藏上下过大功夫。在他的收藏生涯中,一直把文集类图书作为收藏重点。虽然难以考清缪荃荪个人具体的藏书数字,但只要对他个人的藏书目录做一分析,仍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在他的《艺风藏书记》8卷、《续藏书记》8卷、《再续藏书记》不分卷中,收录了缪荃荪的个人藏书1 457种,近35 000卷。其中集部诗文类的藏书就多达586种。若照他本人的说法,“所藏以相考订旧刻旧钞,四库未收之书,名家孤存之稿,共十余万卷。”[2]则所藏的文集类图书必更加可观。
1.1.3 热衷撰写书目题跋 收藏的大量文集类图书,给缪荃荪从事书籍的版本研究提供极大便利。他十分重视藏书题跋的撰写,把平时对古籍藏书的整理、研究心得,对藏书内容的剖析,对撰人的考证,对版本的考辨等看法,随时写成题跋。这些题跋往往从书名、撰者、卷册、款目的考证开始,写到书的来源、内容、版式、行款、字体、价值等。其体例和风格,几乎和版本学家黄丕烈一脉相承,均能评述原委,剖析异同,依据个人鉴别藏书的丰富经验,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毫不隐讳地表露于题跋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艺风堂文集》、《续集》、《文存》中缪荃荪撰写的题跋就超过了200多条,为后人考订版本源流及学术价值提供了参考。
缪荃荪在为别人编制书目的同时,先后撰写过《得月楼书目跋》、《遂初堂书目跋》、《朝鲜金石目考跋》、《平湖葛氏书目序》、《积学斋藏书志序》、《八千卷楼藏书志序》、《善本书室题识》等书目题跋。通过分析这些书目的优劣,品评它们的特点,显示了他在目录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如在《遂初堂书目跋》中,他指出该目编撰有特色:“同一本兼载数本,开近人目录兼载各本一派复见之书”,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树立了范例。又指出,此目存有同书异入现象,“今考其中,如焦氏《易林》,一入周易,一入术数……两见《王文公送伴录》,《王介甫送伴录》一举其字,一举其谥,一入杂史,一入本朝事,共十八条”[3],指出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以后他翻刻此书目时,为了反映原貌,给读者以指引,专门在这些异处注明“今皆注明重出,而原文不删”字样,说明了他撰写书目题跋的严谨学风。
缪荃荪在题跋的撰写中尤其重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发扬光大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如他在撰写“常州文录例言”时,首先阐明古代目录体系中“总集”之类例:“古人总集约有分代、分家、分类、分体之不同。分代主于世运,分家主于流别,分类主于比例,分体主于法度,各擅所长,不可偏废。”又辨析出:“别集传于世者以唐茂挺为最先。”“古人文辞不分骈散,近则截然两体。”最后强调编制《常州文录》要善于利用书目成果。以其书文人列传为例,指出除参列传墓志外,“四库提要解题亦均甄录,至于前辈品评文人轶事,可以为史家之考证艺苑之丛谈,均为详列,以备参考”[4]。这些见解现在看来也是比较深刻的。
1.1.4 利用藏书系统整理名家题跋 缪荃荪不仅自撰题跋,而且善于利用私家藏书,积极开展其他名家题跋的搜集整理,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进行了系统整理。黄丕烈是乾嘉时有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平生爱好收藏宋元刊本。他在毛晋汲古阁,钱曾述古堂、也是园,季振宜沧苇,徐乾学传是楼各家藏书散出时,收到了不少宋元佳刻,精校名抄。他爱好古籍,考究版本,精心题跋,撰写过数以千计的题跋,这些题跋对于后人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可惜这些题跋都附在各书中,没有单独汇编成册。光绪十年(1884),藏书家潘祖荫辑成《士礼居藏书题跋记》6卷。不久,缪荃荪又辑成《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1卷和《士礼居藏书跋再续记》2卷。尽管如此,缪荃荪仍不满足,认为所集题跋与黄氏实际撰写题跋的数量相距很大,于是,他又进一步在私人藏书中扩大搜集范围,在章钰、吴昌绶等人的协助下,最终收集到黄氏的622篇题跋,把它们汇集成《荛圃藏书题识》10卷补遗1卷出版,成为收录黄氏题跋最多的一部版本书目。
1.2 为考录金石而藏书
金石学研究是缪荃荪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研究的需要,他在收藏金石类的文献资料上下了大功夫。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爱上了金石收藏,所到之处,广泛搜求金石拓片,或请好友代购,或亲自外出摹拓。曾“三上计。陆则由栈道入秦晋,水则泛舟岷江出夔门以达楚。每逢阴崖、古洞、破庙、故城,怀笔舐墨,详悉纪录,或手自椎拓,虽极危险之境,甘之如饴。”[5]1
光绪三年(1877),他在苏州得到了韩小亭夹藏碑拓本4大箱。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得到了刘喜海拓本3 600种。供职京师翰林院期间,他又时常搜求于琉璃厂,遇珍贵拓片,典衣质物也要把它们收入囊中。主讲江宁钟山院时,他曾请江宁拓碑高手聂明山为其拓江宁、句容、溧水、太平、当涂、潜山、桐城、常熟、松江、太仓等各地的碑刻,并出重金购得南汇沈均初家拓本3 000余种,使其总量达到了12 000余种。
在广集博收的基础上,他将30多年搜集的各种拓片、拓本,用目录学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最后“发箧衍,登簿籍。去其重复者、破损者、模糊者、造象墓志之伪造者、摹刻者、无年月亦无官衔地名可考者,按代编目,共得一万有八百种,分为十八卷,而砖与瓦不预焉!”[5]1编撰成有名的《艺风堂所藏金石文字目》。这部金石书目收录之丰富,远远超过了以往金石家所涉及的范围,成为编制金石目录的集大成者。
他还编过《江西金石目》、《金石录札记今存碑目》、《集古录目》等有影响的一批金石书目。在他主持的方志纂修中,也主张多设有金石门类,甚至亲自撰写金石条目,显示出他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如在《顺天府志》中,他撰写了金石门类;在《湖北通志》的纂修中,他广采相关资料,写成《辽金石存目》。在《江苏通志》的纂修时,他又承担了金石部分,后来以《江苏金石志》为名单独刊行。
1.3 为事业发展而收藏
缪荃荪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很大,他创建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取代古代藏书楼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他重视两馆的藏书建设,将大量的私人藏书收归到公共图书馆,扩大了馆藏的来源,也有利于妥善保管,发挥效用。
1.3.1 收购丁氏“八千卷楼”藏书 光绪三十三年(1907),缪荃荪应两江总督端方之聘,主办江南图书馆和江南通志局事,任监督和总纂。在此期间,他听说了浙江丁氏后人经商失败欲将祖上“八千卷楼”藏书出售还债的消息,马上呈请端方收购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端方奏请朝廷后,筹款七万三千两。缪荃荪随即同江南图书馆坐办陈庆年一起,赴杭州与丁氏后人商洽,多次劝说对方不要因价格问题,导致“八千卷楼”藏书流向国外。缪荃荪称赞对方说:“自遭家难,君拼挡所藏也悉还公债,而不丝毫以备一已之需,固杭人所共谅。至此书籍权归江南图书馆,价虽稍贬,而书无少逸,易一地耳。书固可按目而稽,在江南尤在丁氏。君筹之熟、计之决,识者尤知其苦心矣。”[6]最终达成共识,以七万两为书价,二千两为运费,将丁氏“八千卷楼”善本60万卷尽购江南,不仅保存了丁氏藏书的完整,也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使江南图书馆成为当时最具实力,影响极大的图书馆。蔡元培写给缪荃荪的信中说:“元培到南京后,既有以江南图书馆相告者。元月三十一日,元培曾到馆中一观,一饱眼福,先生之赐也。”[7]530清廷的学部也称江南图书馆:“卷既为宏富,其中尤多善本。”又称:“各省设立图书馆,在宪政筹备之内,江南最为完备,经费颇省,来阅览者亦多”,[8]521,525发挥了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1.3.2 促成铁琴铜剑楼进书 在任京师图书馆监督期间,缪荃荪又促成了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进书一事,丰富了京师图书馆的收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端方想强购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归京师图书馆,遭到了瞿氏的拒绝。后经人从中斡旋,同意由征购改为部分进呈。缪荃荪于是赶到常熟和瞿氏商讨进书事。他先从熟悉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入手,对《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反复推敲,用一个藏书家的敏锐眼光精选细择,将其中外面较少流传的孤本、旧抄本选出71种,嘱瞿氏精抄,加上29种旧刻本,要瞿氏抄毕后进呈。到宣统三年(1911)缪荃荪再次来常熟谈进书时,瞿氏精抄才完成37种。缪荃荪将这37种和13种元、明旧刻本,合成50种,开列书目,详细注明影本图章,装订完备,先行进呈。他亲自将这批书带回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由于入藏的50种书各具特色,文献价值高,对丰富京师图书馆的收藏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的50种因辛亥革命爆发而中止。
闭门锁籍是缪荃荪以前和同时代大多数藏书家的传统做法。而缪荃荪认为藏书的目的,在于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应该公开藏书,让社会共享。这一开明的藏书思想在他的藏书生涯中闪烁着光辉。
2.1 编撰书目,流传藏书
为了使更多的藏书被社会知晓,发挥作用,缪荃荪很重视图书的编目。无论是公藏,还是私藏,他都强调书目对读书的指导作用,希望通过书目的揭示,达到共享的目的。他在编目上取得的成就和流传藏书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藏书家难以相比的。
2.1.1 襄助编撰《书目答问》 在编制公益性藏书书目方面:他襄助张之洞编撰了《书目答问》,是其编目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治甲戌(1874年),南皮师相督四川学,有《书目答问》之编。荃荪时馆吴勤惠公督署,随同助理。谈次偶及位西先生是书,师相推为淹雅闳通,如数家珍,当时惜未传录,否则出诸箧中,按图索骥,数日事年,不似如今考及两月,尚未惬心贵当也。”[8]缪荃荪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考订了入选的2 000余种版本,凡“经部举学有家法,实事求是者;史部举义例雅饬,考证详核者;子部举近古及有实用者;集部举最著者”。[9]他既重视选择版本的质量,在某些版本下加以简明扼要的按语;又注意所列版本不炫示宋元旧椠、比较常见易求,这在编目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也是《书目答问》成为体例上有创见书目的重要因素。《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6年)刊行,近百年流传很广,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影响最大的书目,至今研究古代目录学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此目。
2.1.2 编成《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 主持江南图书馆期间,缪荃荪又编成《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开创了近代图书馆编制善本书目的先河。在京师图书馆(初期称清学部图书馆)任监督期间,他在编目方面也成绩卓著。京师图书馆筹建时,曾从清内阁大库和翰林院调来不少珍本。其中一些宋元本和《永乐大典》残卷本,外界多不知晓。缪荃荪认为,学部图书馆作为京师册府,储藏甚富,秘籍尤多,应该编制一部善本书目,便于士子阅读,他在对内大和各地进呈的稀罕刻本进行了系统地分类整理后,从中精选出不见世间流传的宋元刻本和部分精抄本,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体例,采用经、史、子、集分类,编成《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8卷,于1912年在《古学汇刊》第一集“目录学栏”发表。这部善本书目著录清晰,每部书下,分别有解题说明,可资参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1916年北平图书馆在编《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目录》时,当时的馆长夏曾佑认为:“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前此编纂者共三本,一为前馆长缪荃荪所定,现印行于古学汇刊内,一为前馆长江瀚所定,现存钧部社会教育司及本馆内;一为前馆员王懋溶所编,现存钧部图书室内,三者之中,以缪本最详……江本、王本盖就一蕞录而成,所不同者仅增删书目十种耳”。[10]所以决定仍以缪本为依据,基本上沿用了缪氏书目。
在京师图书馆任职期间,缪荃荪还编成《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4卷,著录各省、府、州、县志1 676部,收录了当时京师图书馆所存的方志。虽然从著录的种类上看,算不上全国性的方志类书目,但近代公共图书馆编辑方志专题书目,他确是开了个好头。辛亥革命后,缪荃荪虽厌于时事,但对目录学仍热情不减,又编了《盛氏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
在编制私藏书目方面:缪荃荪首先将自己多年搜集的珍善之本627种,参照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分为10类,编成了《艺风堂藏书记》8卷。他在所著录的版本下,尽录题跋和印记。凡《四库全书》未著录者,又略举作者经历和著书大意。书目在江阴雕版印行后,他将成书多方赠送。仅光绪二十八年(1902)日记中他送友人的就有20多部,敞开了自己的藏书大门。此后,按图索骥上门借书的人常年不断,藏书流动也逐渐地变得频繁起来。
缪荃荪主持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后,他与藏书家的往来更密切,从南北两大都会书肆搜求的古籍更多,私家藏书大增。这时,他对新增古籍又进行了整理,采用了七分法编目,编成《艺风堂藏书续记》8卷,于1913年刊行。他寓居上海后,由于不再担任公职,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已到了节衣缩食的地步,但其嗜书之习不改,遇到心爱的书籍千方百计地谋求,藏书仍有增加。在他逝世以前,仍然不忘对新增的典籍进行编目,辑成了《艺风堂藏书再续记》。1939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将之排印问世。晚年,他还为私人藏书家编辑过《适园藏书志》和《嘉业堂藏书志》等有影响的私家书目,让更多的私人藏书被社会知晓和共享。
2.2 精于藏书,鼓励传播
缪荃荪是一个很精明的藏书家。他既注意收购获取高质量的版本,“厂东门外路北一铺曰文光楼石氏,丙子年(1876)颇有旧书,余专收单本,得百余册,皆不经见之书也。”[11]又重视传抄和求赠的方式获取精本。如《雪篷集》8卷,是借抄夏润枝的藏本。“此集诗六卷,赋一卷,编定拟刊,未知何以停止,流落于厂肆书摊,为内兄夏润枝所得,荃荪急录其副。”[12]如影写东洋单疏本《周易正义》是杨守敬赠送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缪荃荪到天一阁看书,范氏后人将所抄的宋本《刑统》30卷相赠,是他很开心的一件事。另外,他还通过交换的方法,来补充自己的藏书。
经过不断地搜求,缪荃荪的藏书有质有量。在其《艺风藏书记》8卷、《续藏书记》8卷、《再续藏书记》不分卷中,著录了他藏的宋刻本45种、元刻本58种、明刻本498种,旧钞本331种。在他的藏书中还有不少批校本,如《一切经音义》刻本有段玉裁朱笔校订,王念孙墨笔校语。此类名人批校本多达135种,足以称奇。他所藏的37种稿本也出自名家之手,如惠栋的《松崖笔记》、戴震的《直隶河渠书》等,尤为可贵。另外,他的藏书中还有29种日本刻本、2种韩文刻本,体现了其藏书的异国特色。
缪荃荪是一个开明的藏书家。他不因自己的藏书珍贵就秘不示人,而是通过编目等手段,向友人和藏书家揭示自己的藏书。他提倡藏书家之间应该互动,互相传抄,互通有无,增加藏书传播之效;通过互相流通,公开借阅,扩大藏书的传播范围,来提高藏书的利用水平。在他的《艺风老人日记》中记录了不少友人和学者向他借书的事情。如梁鼎芬和王懿荣就是通过《艺风藏书记》了解其藏书情况,按图索骥向他提出所借书目的。
缪荃荪对开明的藏书家非常敬重,“昔孙承泽侍郎有喜借人书之誉,朱竹君学士亦与人借抄以广流传,前哲流风,令人向往”。[13]19而对那些秘而不宣的保守藏书家,提出了批评。“咸同以来,京师居公以深藏为旨,以独得为奇,不留一目,不跋一言。问其名,已在若亡若存之间;述其事,亦在疑是疑非之列。”[13]19认为这些藏书家不值得去效仿。
缪荃荪还把自己的藏书经验传授给人,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开明藏书家的风范。起初,旧式传统的藏书家大都走佞宋尚元的路子。对于时代偏晚,为初学者指示门径的套印本不屑一顾。缪荃荪慧眼独具,充分认识到闵版书的艺术价值和巨大潜力。于是他指导藏书家陶湘收集明末吴兴闵、凌两家刻的套印本。据陶湘回忆说:缪荃荪告诫他“若闵版所采皆宋、元、明以来名家诸论,乌可一概抹煞。方今文运否,稗贩新学说动言凡百(代)古籍皆拉杂烧之,而海邦人士通晓中国文字者,则又不惜重金以求,捆载而去,殊可痛也。虽然世运盛衰如循环,然乾坤不更,诗书之教终不磨也。予老矣,恐不及待。君爱书若性命,故于论闵版而发说概。”[14]以后,陶湘在收集闵版上下功夫,共收得闵、凌版套印书110部137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五色版《文心雕龙》,四色版《世说新语》、三色版《古诗归》、双色版《花间集》、《唐诗艳逸品》等。闵版书历来并无确数,一般来说,其总数约在一百三十部左右,陶氏所得,可谓十之八九,成为此类套印本的集大成者。
缪荃荪刻书始于光绪八年(1882)。“是年刊《万善花室文集》、《洪幼怀文集》,为荃荪刻书之始”。[15]之后他就把刻书作为保存典籍,流传私藏的一种主要手段。他在《江阴先哲遗书序》中说:“士大夫居乡收拾先辈著作,寿之梨枣,以永其传,有三善焉。一邑读书之士能著述者不过数十人,著述而能存者不过数人,吉光片羽,蟫杰为巢及今传之,俾不凐没,其善一也。士风民俗之迁革,贤人才士之出处,贞义士女之事实,耳目近接,记载翔实,是传一人之诗文即可传数人志行谊,其善二也。乡曲末学,志趣未定,贻以准则,牖其心思,俾志在掌故者,即可考订以名家工于词章者,亦能偏纂而成集佩,实衔华闻风兴起,其善三也。”[16]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刊刻了《常州先哲遗书》42种,316卷,“则全出先生(缪荃荪)藏本,编校亦一手所成。”[1]24又刻过《东湖从记》、《名家词》、《常州词录》、《旧德集》、《孔魏韩李四谱》、《辽文存》、《葆真文集》、《宋元本书留真谱》、《东坡七集》等。还编刻过《云自在龛丛书》5集,19种,《对雨楼丛书》,5种,《藕香零拾丛书》38种,《烟画东堂小丛书》25种等。
这些刊刻的丛书绝大多数出于缪荃荪自己的藏书,起到了流传私藏的目的。缪荃荪刻书不仅自刻,而且代其他的藏书家刻书。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九,“乾嘉人刻丛书之优劣”记载:“近年贵池刘世衙聚学轩刻丛书及仿宋本书,兰陵徐乃昌刻积学斋丛书及随庵丛编仿宋元本书,南浔刘氏嘉业堂、张氏适园刻丛书,均缪氏主持,胜予杨氏(杨守敬)所刊远矣。” “惟常州(常州先哲遗书)出自缪艺风老人手定,抉择严谨,刻手亦工,后有作者,当取以为师资矣!”叶德辉又说:“江阴缪氏云自在龛丛书,多补刻故书缺文,亦单刻宋元旧本。虽平津馆、士礼居不能过之,孙黄复生,当把臂人林矣。”[17]把缪荃荪与孙星衍和黄丕烈相比,可见评价之高。
[1] 夏孙桐. 艺风先生行状[M]//闵尔昌.碑传集补·卷九. 排印本.北平[北京]: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23.
[2] 缪荃荪.艺风藏书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
[3] 缪荃荪. 遂初堂书目跋[M]// 缪荃荪.艺风堂文集·卷七.清光绪刻本:8.
[4] 缪荃荪. 常州文录例言[M]// 缪荃荪.艺风堂文集·卷四.清光绪刻本:26.
[5] 缪荃荪.艺风堂所藏金石文字目·自序[M].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6] 缪荃荪. 丁修甫中书传[M]// 缪荃荪.传艺风堂文漫存·辛壬稿·卷三.清光绪刻本:16.
[7] 顾廷龙,校.艺风堂友朋书札·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30.
[8] 缪荃荪.艺风堂文续集·卷五[M].清宣统2年(1910)刻本:7-8.
[9] 张之洞. 书目答问略例[M]//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首.清光绪21年(1895)上海蜚英馆石印本:2.
[10] 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目录[M].民国5年(1916)法轮印字局排印本:2.
[11] 缪荃荪. 琉璃场书肆后记[M]//缪荃荪.艺风堂文漫存·乙丁稿·卷三.清光绪刻本:5.
[12] 缪荃荪. 艺风藏书再续记·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4.
[13] 缪荃荪. 平湖葛氏书目序[M]// 缪荃荪. 艺风堂文漫存·辛壬稿·卷二.清光绪刻本.
[14] 陶 湘. 吴兴闵版书目·自序[M]. 涉园铅印本:1-2.
[15] 缪荃荪. 艺风老人日记·附(艺风老人年谱)[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384.
[16] 缪荃荪. 江阴先哲遗书序[M]// 缪荃荪. 艺风堂文集·卷五.清光绪刻本:3.
[17] 叶德辉. 书林清话·卷九[M]. 北京:中华书局1959排印本:252-253.
AStudyofMiaoQuansun’sIdeasofBookCollection
Xu Su
Zhenjiang Library, Zhenjiang 212005, China
Miao Quansun h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history, education, library science, bibliography, epigraphy, and chorography and is regarded as a great master. His success is a result of his devotion to book collection and his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collection of books for his learn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especially his enlightened ideas of book collection and emphasis on both collection and use of books.
Miao Quansun; idea of book collection; emphasis on collection and use
G250.9
徐 苏,镇江市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书籍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