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设的研究

2011-03-18 00:00:35施德东
区域经济评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机制

□施德东

(丽水学院后勤总公司,丽水 323000)

安全生产管理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高校后勤企业的效益,更谈不上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便成为高校后勤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之一。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设是高校后勤企业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值得研究,颇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内涵

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设的内涵应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该体系建设的主体是指平安校园创建长效机制体系建设的所有师生员工。“以人为本”理念已融会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以人为本”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是永远不会变的。其次,客体内涵体系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基本制度,二是具体规定,三是为了贯彻执行基本制度和具体规定的运行程序。制度和机制包含和体现了某种规范的要求,其影响人的行为选择的偏向动机的规律是共性的,所以它是平安后勤企业创建工作的基础。由于客体的内涵实施运行要依次经过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四个环节,而对这四个环节的调控和掌握的主体是不同的,各个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高校后勤企业是以师生的需要进行生产经营的

高校校后勤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企业在于它的教育属性,因而高校后勤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上受到高等教育属性的约束,而“具有教育属性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服务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客体也是人”[1]。因此“以人为本”是后勤企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否则,后勤企业就会变成“无根的树”和“无源的水”。后勤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围绕师生需求以及教学、科研的需要来开展,但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

2.高校后勤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组织,并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只有重视人的因素,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运用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所以,“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动力。这种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符合高校的实际,同样适用于后勤服务企业。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从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管理原则、方法和目标都必须从服务育人的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管理目标出发,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精、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的经营队伍,从事后勤企业管理。从尊重人、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实施人性化管理。比如关心职工的吃、住、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具体实在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使员工感受到后勤企业的温暖,感受到后勤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该体系建设,应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来考虑

所谓安全长效机制,就是确保高校后勤企业长期平安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制度与各项措施。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安全生产需要长期抓。高校后勤企业安全虽然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但后勤安全生产管理永远是动态的,需根据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和客户即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变化等因素,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第二,后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因为制度和机制是带有根本的、全局的、稳定和长期的性质,只有这样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效。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影响参与平安后勤创建过程中所有师生行为选择的偏向动机,并通过长效机制的奖惩功能为师生员工个人行为选择提供如何取舍的某些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员工个人可以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且后勤企业可以自己来衡量和评估采取何种方式实现本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最为有利。因此,机制的有效性决定参与平安后勤创建的员工、师生行为选择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平安后勤的有效机制作为创建过程主体的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和强制规范,就使得员工、师生行为主体的目的、手段及与之相伴的后果之间具有的因果关系更加明了。因此,参与平安后勤创建过程的员工、师生每个主体的行为不仅具有最大程度的可预知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为切实创建平安高校后勤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体系建设的原则

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原则

教师、学生和员工是学校安全教育与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其中,教师、员工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尊重和重视员工和教师,充分发挥员工和教师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必须以规范为准绳,并依法教育,依法管理;学生是教育与管理的对象,学生安全教育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一切教育和生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必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2.“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原则

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员工、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方针。“防微而杜渐,居安而思危”、“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名言警句充分说明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员工、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人身、财物受到的侵害。但是预防工作必须以教育为先导,让员工、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预防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重视预防工作。预防方法与技能的传授,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同时安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措施,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2]。

3.“明确责任,管教结合”的原则

明确责任,管教结合,即在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后勤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后勤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有关下属服务中心和员工要主动配合,同时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部门领导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二是要积极开展员工、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以增强员工、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三是要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做好日常防范工作[2]。

4.“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

对员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要从员工、学生和后勤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贴近生活,不能脱离实际,要有现实感和亲切感,让员工、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员工、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事件和事故,要用积极态度慎重处理,既不能姑息迁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在查清真相、准确定性、找出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教育、挽救的精神,合法、合情、合理地妥善处理[2]。

三、高校后勤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体系建设的内容

制度、机制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的完备性,各种机制必须形成严密的和完整的内涵体系。这就要求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和步骤实施都应成为长效机制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内容,从而使它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套,一环紧扣一环。

1.建立“平安后勤”层级管理责任机制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组织上保证平安校园工作的落实,强化学校一把手的负责制,强化层级管理关系。”[3]成立以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分院、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小组,层层签订安全综合治理责任状和消防安全责任状,以构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并实行责任追踪管理,切实抓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

2.建立“平安后勤”长期投入保障机制

平安后勤创建评估工作不是一时性的工作,主要通过创建与评估,达到“以创促改,以创促建,重在建设”的目的。在投入机制上,不能一劳永逸,要细水长流。强化“安全需要成本”、“花钱买平安”的观念,在人力与财力两个方面必须确保到位。

(1)“人力要到位。建立的各级领导机构,不能摆花架子、空楼阁,各级机构自身建设人员必须到位,意识必须到位,行动必须到位,为平安后勤工作提供长期人力保证。”[3]

(2)财力要有保障。平安后勤创建评估时,都非常注重提高后勤安全防范科技含量,建立门禁刷卡系统和“110”监控系统,以提高技防建设为突破口,构筑治安防控体系,都有较大的经费投入。但保卫、后勤等部门的日常安全综合治理运行经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经费、消防设施经费等专项经费,学校也必须大力支持,做到逐年递增,并要有明确文件规定与预算,确保平安后勤建设工作长期正常运转。

3.建立“平安后勤”长期检查督办机制

“一是层层建立检查、督查制度;二是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督查方式;三是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揪住不放,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问题。”[3]对领导不负责、工作失职导致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的,要追究部门责任人、主要领导、当事人的责任;对整治工作走过场,以致发生严重安全问题的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防范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或造成治安秩序混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严格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建立“平安后勤”员工、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员工、师生的身心健康是确保后勤平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4];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4];再次,要加强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开设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或专题报告,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最后,要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工作,防范自杀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建立心理问题排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5]。

5.建立后勤安全隐患及突发性事件发生预警机制

(1)高校后勤企业与下属单位都应制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建立预警机制,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并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组织相关人员和保卫人员要进行集中演练,提高师生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5]。

(2)重点时期要根据季节变化特点抓好安全教育。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开展春游、秋游集体外出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严格报批程序。在夏季重点开展游泳安全教育,秋冬季节开展防火安全教育,每年12月份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学初和学期末都要列为安全、法制教育的重点时期。

(3)日常要抓住身边比较典型的安全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在员工、师生中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安全教育与警示,如发放安全“温馨提示”卡片及图片展览等,做到警钟长鸣,使安全教育更具有人本意义。

6.建立“平安后勤”考评机制

学校后勤成立的各级人防组织都要根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每月一大查,每半年全面进行安全大检查,对不落实的二级分院与部门及时进行批评,对平时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或出问题多的单位及时给予亮红灯警告,并记入责任单位与部门的年终考评。每年都要按制度要求对执行责任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打分考评,实施综合安全治理“一票否决”。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来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为学校营造安全、和谐、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1]张志军.服务的价值——高校后勤改革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9.

[2]王文湛.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2.

[3]施德东.高校后勤企业——品牌经营与文化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0-131.

[4]宋明均.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90.

[5]任水才.坚持以人为本 创建平安校园[J].教书育人,2005,(10):19.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14
后勤服务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强力后勤”入职记
后勤服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54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