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阐扬与发展

2011-03-17 22:14江广和邹循豪曹淼孙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宗族农村体育

江广和,邹循豪,曹淼孙

(1.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205;3.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北京100088)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阐扬与发展

江广和1,邹循豪2,曹淼孙3

(1.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205;3.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北京100088)

提高农村群众的健身意识,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种践行。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农村宗族文化下的衍生物,曾一度成为宗族社会统治阶级推行礼乐教化族人的工具,随着宗族文化的消亡而消失。但在农村社会高度发展了的今天,又有新的阐扬与发展。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成因;阐扬意义;发展策略

宗族文化,是以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全部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且传承于族人之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存在于广大农村社会中[1]。由于宗族文化受到宗族法治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变迁中常常存在破坏农村政权运行规则、激化宗族矛盾、恶化社会治安、传播落后文化等消极影响。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宗族活动也一度销声匿迹,农村宗族文化的传承也一度出现断层。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宗族文化范畴内的衍生物,是随着宗族文化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曾伴随其他宗族文化一起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产生过消极影响,因而也使得其随着其他农村宗族文化一起经历着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尽管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我国农村宗族文化的一部分,但其又有着其他宗族文化所不具有的性质,即体育性,存在着其自身的个性特征、价值及文化魅力。因此,在当今农村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摒弃农村宗族文化的消极影响,大力阐扬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及积极促进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1.1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成因

1.1.1 乡绅“族练”为农村宗族体育活动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个相对稳定且封闭的居住区,宗族传统特征分外明显,宗族关系在乡村间常常是最重要的,而维系宗族关系存续的则是乡村共同体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宗法观念。在历史上,宗族组织发展到全盛时期是明清两代,由于明清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明清政府无力管制乡村社会,将乡村的控制权下放给以宗族组织为基础的乡绅,并要求乡绅办团练,习武操练,以防匪骚乱,保境安民[2]。得乡绅常常是宗族组织权力的掌控者和乡里制度的操纵者,为加强宗族组织化的建设和扩大宗族势力范围,其出资组建团防卫队,组织家丁乡勇等服务于乡村或宗族的政权。正是在这种乡村大力兴办“武力族团”形势下,使得乡村社会的各种宗教体育活动涌现出了繁荣兴旺的景象。

1.1.2 维护宗族利益,展示宗族势力

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社会治安紊乱,相邻村落为争夺土地和水利等自然资源经常出现武力拼杀。在传统的乡村社会里,由于宗族之间或村落之间常常因利害关系和争夺自然资源发生矛盾引发械斗,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宗族领袖为维护宗族的群体利益,共同防御外族欺凌,就必须加强族人对宗族、血缘的认同感,愉悦、教化村民[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宗族常常在各种宗族祭祀活动中,通过举行以身体运动固定模式的表演去带动全民积极参与,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整合功能,并使这种活动突破村落的边界,从而增强了族人的凝聚力,尽显本族的特色和实力,维护宗族利益。

1.1.3 融合宗族活动,维护乡村社会宗族关系

宗族社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稳定宗族现存的社会关系,它通过岁时年节、宗族祭祀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组织各种活动,以体现族落的团聚、欢乐、太平、祥和的气氛。在各种活动中,身体活动形式常成为活动形式的最好选择,因为它具有娱乐、教化功能[4]。通过举行各种身体活动能够转移宗族社会阶级矛盾视线,调节族人社会关系,稳定宗族社会生活秩序,并能将村落的传统身体活动习俗、文化传播给所有族人,教化族人讲秩序、循规矩、重节制,循规蹈矩地按照它们行事。从而使得农村体育活动不仅成为宗族统治阶级统治和教化族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了宗族社会统治阶级推行礼乐教化族人的工具。

1.2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及其内容

农村宗族体育活动作为我国深厚宗族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其产生不仅是宗族乡绅统治阶级为了稳定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本族成员共同利益,显示本族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农村宗族体育活动常常是在一定区域内,同一姓氏的一个或多个村落举办、共同参与。在这些宗族体育活动中,具体内容大体可分为行为、心理和语言三种,其中行为与心理是农村宗族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心理宗族体育活动是以信仰为核心,主要是崇拜和禁忌,而行为宗族体育活动尽管是心理的反映,但主要反映于诸如祈禳、驱祟、节日等有形的传承活动,且主要集中在祈禳、驱祟、禁忌为活动目的的节庆中。如舞傩就是这些农村节庆宗族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在节庆日时,在一定区域内的同一宗族的多个村落村民聚集在一起,由各个村落均选派多名身体强壮者扮演傩神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傩神跳舞时鸣锣击鼓,放鞭炮,同时边跳舞边挨家行走,跳舞动作随着音乐节奏,以反复、大幅度的程式进行着各种舞蹈动作,动作粗犷古朴,气氛十分欢乐[4]。其次,每当元宵节、春社、花朝节、上巳、寒食、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重要节日时,宗族体育活动也是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中主要内容有舞狮、武术、高跷、杂技、划旱船、荡秋千、竞龙舟、重阳登高等表演。如每年的元宵节,农村宗族的舞狮队、杂技、高跷等活动除了在同族的村落表演外,每隔一年还会由各宗族选派代表队参加不同宗族间举行的各种宗族体育比赛,比赛地点由事先抽签决定,取得头名的宗族不仅可以获得不菲的奖品(一般是粮食和钱),更是能为本宗族赢得极大的荣耀,显示本族的势力[5]。

2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阐扬的当代意义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作为农村宗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农村社会产生过一定的消极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体育为特征的文化,与其他宗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魅力,特别是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农村群众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科学兴农的意识显著提高,因此,积极阐扬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1 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下[6],大力发展衡量与判别体育强国基本标准之一的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中,其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程度远低于城市[7]。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因此,农村体育问题正严重地束缚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推进的步伐[8]。而农村宗族体育活动主要是由某个宗族创作并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非常贴近族内村民生活,在活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与村民的信仰、观念、生活方式非常合拍,对族内村民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相对而言,较易吸引族内农村群众参与,受到宗族群体的喜爱,从而能够提高农村群众的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加农村群众的身体活动的行为[9],发展农村群众体育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2 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我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极速发展,农村人口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富余时间,因而使得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成为了农民农闲或节日消磨时间的主要活动方式,显然这将会给农村社会和谐带来一些明显的或是潜在的不利影响,也严重违背了我国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宗族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节庆性特点,农村宗族体育活动常常是我国各宗族在闲暇时开展的主要传统体育活动。因此,阐扬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改变农村人口闲暇时的主要活动方式,丰富农村人口的生活,提高农村人口的体育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农村族内或族间人口在祭祀日或农村节日,在“公正的基本原则”下通过舞狮、高跷、杂技、舞傩等宗族体育活动,将能充分激发宗族内或是宗族间各个阶层成员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和组织的能量,从而实现与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公正相一致的价值取向。

2.3 阐扬与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有利于保护我国民族非物质遗产

宗族体育文化既是一种宗族文化,又是体育文化。当他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封建意识极强的社会时代,则常较易成为宗族社会统治阶级推行礼乐教化族人的工具,并和驱逐鬼神、祭祀及显示宗族势力等其它宗族文化一起对农村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但当其进入生产力与科学水平高度发展了的今天,它的存在性质与价值功能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并有着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似的价值取向,既是宗族的,同时又是民族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宗族体育文化随着农村宗族文化的消亡而消失。但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别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无形文化财产”,具有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及及生态性等特征[10],很显然,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因此,大力阐扬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活动将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践行,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3 农村宗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3.1 积极实现农村宗族体育的诱致性变迁

从制度角度来看,由于农村宗族体育活动是由农村各宗族族人自由自觉发展起来的,应该属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一种乡土文化,尤其是献祭竞技竞艺类的原生态宗族体育更显现出乡村文化的特征。而当这种原生态宗族体育行为与宗族法治和儒家思想联系在一起时,往往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愚昧落后,不足以认可其价值。但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终极目标上来看,其行为方式都是为了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维持农村社会的秩序稳定,这点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属性大致趋同,都是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方式和手段达到娱人、团结凝聚、激励教育、规范行为等建构和谐环境的目的。尽管献祭竞技竞艺仪式内容与形式不符合现代体育的标准,但是如果去掉其保守、落后、不合时代要求的成分,取其有价值的、合乎人类群体生活的成分,实现了宗族势力和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对接,则其潜在的规则和功能与体育的规则和社会功能就较易相容[2]。因此,我们在充分挖掘农村宗族体育文化资源中的原生态体育内容时,还应对献祭竞技竞艺类的原生态农村宗族体育加以研究,从结构、形式、内容、方法上渐进性地改进与创新,逐渐从农村宗教活动中诱致性地脱离出来,实现农村宗族体育的变迁,成为岁时年节开展乡村喜闻乐见,村民乐于参与的民间体育活动。

3.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就我国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言,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非常重要。虽然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重在依靠农村宗族民众自身的弘扬与传承,但忽视政府主导作用的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常常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导致在一些死灰复燃、带有宗族法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其将再对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既是宗族的,同时也是民族的,我国历来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工作十分重视,因此,在传承与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把“政府主导”放在工作原则的首位,这不仅符合我国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政策,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关心“三农问题”的一种有益补充。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我国各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传承与发展我国农村宗族体育文化是全民族的事业,单靠个人和农村宗族组织是无法完成这一工程的,必须由各级政府去主导实施,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机制,在这种由政府重视和倡导,农村宗族民众积极参与模式下开展的农村宗族体育活动,将更加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

3.3 建立一支有宗族体育文化基础的研究队伍

从宗族体育文化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一旦脱离了宗族法治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将变得与我国农村传统体育文化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站在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积极一面,其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范畴。但是由于宗族体育文化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作为宗族统治阶级推行礼乐教化族人的工具,因此,自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伴随着宗教文化的消亡而消失,尽管后来由于农村宗教体育的本身文化魅力,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与发展,但在传承过程中有一些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宗族体育文化却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特别是在一些非常偏僻与落后的农村地区,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尽管近年来,随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宗族体育文化进行了挖掘与整理,但从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来看,我国还未形成一支较强大的关于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研究的队伍。要传承与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仅靠几个人的力量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古国,农村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宗族体育文化,因此,随着当今农村社会日渐对宗族体育文化需求的越来越大,建立一支具有宗族体育文化基础的研究队伍对传承与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3.4 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经济价值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宗族体育文化也在逐渐摆脱宗族法治与儒家思想的束缚,日渐显现符合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突出农村宗族体育现代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有限度的经济功能转换,以获取农村宗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济保障。实际上,不少地方已经这样做了,并且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江西营前镇“九狮拜象”将娱神祛魅功能向娱人乐群转换,将单一的宗族文化资源转向集宗族活动与旅游文化等复合资源,这样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村宗族文化的传承,并且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从而也为当地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11]。

[1]周维德.宗族文化与农村现代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27(4):115.

[2]郭琼珠.非正式制度与乡村传统体育的发展:乡土社会的视角[J].体育与科学,2009,30(3):12-15.

[3]考试吧.关于村落乡土文化资源中的传统体育研究[EB/OL].(2009-07-31)[2011-01-13].http://www.exam8.com/lunwen/wenhua/chuantong/200907/1250163.html.

[4]王俊奇,刘国华.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31-33.

[5]王振亮.农村宗族对村落体育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8-20.

[6]新华网.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8-09-29)[2011-01-1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

[7]刘小俊.体育强国视阈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31(3):69-71.

[8]齐立斌,李泽群.“体育强国战略”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构思[J].社科纵横,2009,24(12):64-65.

[9]江广和,曹淼孙.文体融合视角下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4):17-19.

[10]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4.

[11]谭东辉,刘志民.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71-73.

[责任编辑 魏 宁]

Study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nism Sport Culture in Rural Areas

JIANG Guang-he1,ZOU Xun-hao2,CAO Miao-sun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unan First Teachers College,Changsha 410205,China 3.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China)

Through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s,this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 on Clanism Sport Culture in Rural Areas.The result shows that Clanism Sport Culture is a Clan cultures derivatives in Rural Areas,once it be a music education tools to implement the ruled class tribe by a clan community,and with the demise of clan culture disappeared.However,now in highly developed rural society,extolled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in rural clan society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improve the rural masses body building,but is a practice on the“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ural Clanism society;sport culture;reason;developing significance;development tactics

G 80-05

A

1007-7413(2011)02-0036-04

2011-01-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B095)

江广和(1975—),男,江西九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宗族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