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桂,陈伟霖
(1.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福建福州350003;2.福州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2)
我国运动员退役保障工作探析
——以福建省为例
李民桂1,陈伟霖2
(1.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福建福州350003;2.福州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2)
为解决当前我国运动员管理体制中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类比等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安置政策单薄、资金不足、市场重视奥运冠军和热门项目、运动员自身“求生”能力弱等。建议:拓宽安置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提高运动员“求生”本领,及时丰富和落实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等。
福建省;运动员退役;保障工作
尊重运动员,保护运动员,切实维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是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近几年来,福建省体育局在注重培养竞技体育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的同时,以运动员退役安置为着手点,积极开展各项保障工作。众所周知,运动员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它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重视这项工作,使福建省的体育事业能够健康、和谐、稳步地向前推进。
福建省优秀运动队设有29个项目,分属9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优秀运动员编制771个,实有运动员823名,其中正式在编的为592名,其余的为试训运动员;目前有待安置运动员86名[2](见图1)。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是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性强、难度大。自1989年福建省体委进行最后一次统一安置后,因用工制度改革再也没有强有力的手段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成为长期困扰福建省体育局的一项重大难题,老队员出不去,新队员进来难,运动队进出渠道不畅通,严重制约了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
图1 福建省运动员分布示意图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困扰体育队伍近20年,运动队进出渠道不畅通,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较常见的主要是“买断”后自主择业,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1]。其中“金字塔”效应充分体现(如图2所示)了国家级运动员退役后,要么继续当教练,要么回省队,即不存在国家队队员退役的补偿问题。同时省级运动员退役后,要么继续当教练,要么自谋职业,相比国家级运动员的就业渠道来得窄。同时,基于全省在编运动员如此庞大的数目,必定需要大量的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用,而补偿费用的来源渠道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因素,同时会对每个受补偿运动员的受补额度产生影响。
图2 福建省运动员就业去向示意图
由于市场的原因,足球、篮球等一些热门项目运动员在役的时候就衣食不愁,而退役之后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一直比较重视奥运冠军和全运会冠军,当然这种状况在福建省是存在的。奥运冠军是福建省的“脸面”,全运冠军也是代表着福建省的“脸面”,得到的奖励越多,运动员的出路无疑会更好。“现在中国体育看重的是奥运会冠军和全运会冠军。”国家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说,特别是重竞技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项目,如果没有这两种金牌,退役以后的日子肯定难过。现实的情况就是足篮球运动员即使普普通通,并非什么国脚国手,数十万甚至百万年薪都不在话下,射击、举重等非市场的奥运冠军凭借着奥运金牌也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而姚明、刘翔、田亮以及刘璇等明星级的球员无论退役与否,基本都“吃喝不愁”,金字塔尖和金字塔基的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
运动员自身胜任力无法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发突出,优胜劣汰。用人单位不仅对从业者要求高学历,而且更加注重技能和综合素质[3]。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限制了运动员的就业。当今社会对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显然跟不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当前运动队普遍存在“重训练,轻教育”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从而导致运动员正常的文化教育难以得到保证。由于运动员特殊的职业特点,以及内部训练和管理体制固有弊端,造成了运动员部分能力的缺失,致使其退役后难以适应社会,困难重重。
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单一项目的训练,自身的“求生”能力太弱,加之自身在思想层次上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度低,导致许多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无法与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深造衔接,同时也会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劳动技能更无从谈起,这样势必对自身“求生”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和其他兄弟省市相比,福建省运动员的保障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建立运动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上,目前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暂不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所以福建省的运动员均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而且福建省尚未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当地工伤保险工作,因此福建省运动员也未纳入当地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此外,福建省体育局还未配备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开展运动员就业指导工作。
2005年,经福建省体育局的多方努力协调,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5]26号)。福建省体育局为贯彻落实《通知》的有关精神,制定出台了《省体育局贯彻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的操作方案》、《关于加快退役运动员安置及抓紧办理优秀运动员招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及时办理停训运动员退役手续和做好安置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对运动员组织安置、指令性安置、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发放等相关工作都做了具体的部署。经福建省体育局与省有关部门多次沟通,福建省人事厅2006年1月又出台了《关于转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其中规定了对退役运动员在招聘时予以适当照顾:对有突出贡献的,可采取考核方式招收聘用;需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方式招聘的,可采取面向退役运动员的有限竞争招聘考试方式进行;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可按运动成绩对其笔试成绩进行加分等。这些文件与政策的出台,使运动员安置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特别是自主择业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政策,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截止2007年8月,已安置退役待分配运动员436名(其中通过自主择业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有415名、已组织退役待分配运动员推荐安置15名、指令性安置3名、本系统空编单位招聘3名),已发放经济补偿金和退役安置费3 000多万元。福建省体育局从2006年年底开始积极与福州市公安局联系单独面向优秀运动队招收特警,并动员退役运动员积极报名,目前已有30名运动员进入面试。
2006年福建省发展体育事业基金会与香港葵顺游艇有限公司签定协议书,合作成立福建厦门葵顺游艇帆船俱乐部(暨体育人才退役培训基地)。公司的经营宗旨是:安置、培训体育事业单位退役人才;采用先进的水上运动项目及运动休闲理念,对资本、技术、管理、营销资源优化组合,使投资双方获取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作为安置福建省体育局水上项目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该项目预计投资2.8亿港币。该项目实施后将对福建省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及再就业的培训、指导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从这两年运动队每年待分配运动员人数上看,基本保持在80~90名,与2005年前每年都积压200~300名相比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在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同时,福建省体育局还结合福建省实际,积极做好运动员保障的其他各项工作,比如出台了福建省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关怀基金的政策、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员的“三金一保”工作、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等,对福建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该改变目前严重带有“计划性色彩”的“安置”为“再就业”,即为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并通过财政统筹、社会捐助、提取体育彩票公益金等途径尽快建立退役运动员创业基金,为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4]。为保证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有效运行,在每年事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福建省体育局积极寻求并争取福建省财政厅的支持,特别是确保对运动员退役安置费、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经费逐年递增。福建省的运动员保障工作经费由福建省发展体育事业基金会(下称“基金会”)代为管理。基金会要保证每年的退役运动员要有安置经费,并且要多方面筹集保障基金,做好老运动员、老教练员、伤残运动员关怀基金等经费的发放工作。福建省体育局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再就业培训经费每年都有投入,并逐年都有增加。
参照在全国体育局长工作会议期间第二批“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颁发仪式此种方式,福建省体育局可通过借助社会力量来设立专项优秀运动员奖学金以及助学金来为福建省优秀运动员提供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辉煌。从2006年3月调查报告显示的数字:自1995年逐步实施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以来,已有9 101名运动员、教练员受益,受益的总金额为3 825.8万元[5],多方实践得知,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积极支持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福建省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对于体育部门举办的职业技术培训要给予全力的支持。对于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有关条款将这些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在政策上给予“倾斜”[6],这样才能从制度上让运动员在接受培训方面成为可能。
要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必须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实力。福建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体育部门认真抓好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进一步加大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文化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要研究制定符合运动员特点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各级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尽快实施在役运动员的弹性学制[7]。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要从基础抓起,确保每一名在役运动员除了完成训练、比赛任务外,较好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运动员所在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文化学习时间和较好的学习环境。近几年来,福建省政府从体彩公益金中投入相当大的资金,使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场馆、教育设施建设中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而从硬件设施上为运动员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强化自身素质提供保障。
运动员保障工作要做到责任分工到位、监督落实到位。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家有关部、局最近出台的有关政策,将运动员的保障工作作为各训练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8]。把解决目前运动员保障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运动员保障工作的覆盖范围,同时加强保障工作的实效性。在制定本地区运动员社会保障配套性政策时,应充分体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将定期监督检查所属事业单位开展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做好运动员退役后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的衔接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运动队管理人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让退役运动员真正享受到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惠,同时也能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不断壮大优秀运动员的队伍,使运动训练和就业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1]黄渭铭.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功能[J].福建体育科技,2002(3):11-13.
[2]赵桂银.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382-389.
[3]SPARK.The new vision in staff Development[M].ASCD.Press,1999:78-82.
[4]吕树庭.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3-59.
[5]新浪体育.运动员最关心话题得到落实 退役后保障工作规范化[EB/OL].(2008-04-167)[2010-08-26]http://sports.sina.com.cn.
[6]任海.奥林匹克运动会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3-6.
[7]韩春利.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85-187.
[8]王秉尧.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1):30-33.
[责任编辑 魏 宁]
Analysis of Retired Top Chinese Athletes Welfare Security——Taking Fijian Province as
LI Min-gui1,CHEN Wei-lin2
(1.Dept.of Social Sports,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Fuzhou 350003,China;2.Dept.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which the athletes will meet after retirement,this paper took some useful research methods:the literature summary,the example analysis and the analogy.The study showed:there are many factors impacting Fujian province's retired athletes'social security work:resettlement policy is inadequate;the fund is insufficient;people fix on Olympic champion and popular subjects;and the athletes'ability is weak.The paper ultimately gave some suggestion to solve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problem:broadening the channels for placement;multi-financing;improving the athletes'“survival”skills;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related to social security.
Fujian Province;retired athlete;welfare security
G 812.11
A
1007-7413(2011)02-0022-04
2010-05-06
李民桂(1982—),男,福建南平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