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辉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实施*
黄丽辉1
实施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目的是让所有听力障碍儿童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言语发育水平。2009年2月16日,卫生部颁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64号令)[1]规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为了使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了我国“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2]和“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从事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的专业人员主要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社区保健所的医师、护士及技师等人员组成;从事听力诊断、干预和康复的专业人员主要有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应用基础学、电子工程学、教育学的专业人士和其他社会工作者。因此,各个学科的人员共同参与及密切合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如何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农村和基层地区开展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国外并无先例。2007年,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和中残联等8个部、局、会联合发布《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以下简称《规划》)[4],强调以社区为基础、以儿童为重点,全面加强听力卫生保健与听力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到2015年实现“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听力障碍人群中听力保健与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达60%”的目标。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现有听力障碍残疾人口2 780万,要实现以上目标和要求尚有较大距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我国现阶段首先推荐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策略,即有条件的地方,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接受用电生理学检测方法进行的听力筛查,对未通过“初筛”者,应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听力筛查通过但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者,3周岁前每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监测;尚不具备普遍筛查条件的单位,可采用目标人群筛查(targeted screening,TS)的策略,将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尽早转到有条件的单位筛查。在十分偏僻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所有婴幼儿都应在不晚于6月龄内接受儿保或初级听力保健人员进行的听觉发育观察表的调查。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内进行听力学和医学评估;所有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都应在6月龄内实施干预[5]。
听力障碍患儿的首要干预原则是给予足够的声音刺激目前,主要的干预方案有语声放大、药物、手术及人工听觉装置(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振动声桥)等手段[6],选用何种方案,应该根据患儿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干预效果和年龄来决定。原则上,平均听阈大于或等于40 d B HL的患儿均需要佩戴助听装置,然而家长往往不能接受,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对家长进行指导。一般可让家长自行进行语声放大训练,定期跟踪随访并进行听力和言语评估,随时调整干预方案。
在听力障碍患儿的干预和康复过程中,效果评估是调整干预方案的重要依据,评估手段包括:听能发育、言语发育和交往能力发育等。初期的评估可以从观察孩子的听声反应、发声频率、视线交往等入手,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如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儿,听力下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2 000~4 000 Hz的高频听力超过90 d B HL,清辅音听辨或发音不清,助听器不能满足言语发育需求时,建议及时植入人工耳蜗。
总之,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多学科人员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应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实施,重视有效干预方案的选择和干预康复效果的定期评估,不断提高该项目的服务质量。
1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64号).(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506/200903/39322.htm),2009-2.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883.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组.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273.
4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残联发[2007]50号文件.2007-12.
5 黄丽辉,倪道凤,卜行宽,等.我国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编写思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93.
6 黄丽辉,郭莹,郑妍,等.听力障碍婴幼儿的早期干预[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13.
(2010-09-01收稿)
(本文编辑 周涛)
10.3969/j.issn.1006-7299.2011.01.002
R764.04
A
1006-7299(2011)01-0005-02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8B12)、北京市卫生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京TG20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880096)联合资助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