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红
(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天津 300381)
后循环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本观察应用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45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1.1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2008年3月—2009年1月本院住院病人85例,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临床症状、神经科体征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24例(53.3%),明显好转13例(28.9%),好转6例(13.3%),无效2例(4.4%),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治愈16例(40%), 明显好转10例(25%), 好转9例(22.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后循环缺血是指脑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发作或梗死,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小分支构成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约1/4的缺血性卒中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导致后循环梗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天麻素注射液其成分为天麻的有效单体天麻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麻素及其分解产物苷元具有扩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循环、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和减少脑血管阻力作用,尤其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血供。实验证明,天麻素能显著降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含量,降低其兴奋性毒性,对脑神经元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解除由供血不足而带来的平衡障碍。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天麻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的药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