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郏县文庙

2011-03-06 08:40Article姚金奎
河南电力 2011年4期
关键词:郏县文庙孔子

文 Article_姚金奎

『县县有文庙,郏县属最好。 一部文庙史,半部文化史。』郏县文庙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左学右庙式建筑群,是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专祀庙宇。它在规模、建制、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除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外,超过其他全国各地的文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部文庙史,半部文化史”。每当我走进郏县文庙,总是有一种肃穆、崇敬的气息游走在肺腑之间。我千百次地遥想那个春秋末年的孔子,那个颠沛流离、不被世知、不被人所用的伟岸布衣。虽然他用毕生的精力创立的学说,是可以立于天地之间,让人遵循的大道!虽然他的思想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仍在开启千百亿的头脑。虽然他在被蹂躏与遭受蹉跎之时,不惜用鲜血浇灌榛莽丛生的田野,用生命当做铺路的石子。

一个闲暇的下午,我再一次来到郏县文庙,去感受文庙的历史文化及孔子的人文思想。

郏县文庙现位于郏县老城区南大街中部东侧,占地5万平方米。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色: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宏伟且保存完好;建筑规制取法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之精华,又独具中原古代建筑特色;它既是孔子家庙,又是官方文庙。2006年5月25日,郏县文庙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6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文庙始建于唐五代后周年间。据《孔氏家族》记载,在43代中兴祖以前,孔子后裔的重要一支于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逐渐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竣工。

郏县文庙由神道、庙前广场、玉带街、泮池院和一主两副轴线贯穿的系列建筑群所组成。文庙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也是祭拜孔子的正殿。“大成”二字出自“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它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后保存至今。

大成殿高15.5米,面阔19.7米,进深11.76米。它的建筑形式为九脊歇山宫殿式建筑。殿前明柱8根,径1.85米,迎面的檐柱,通体浮雕腾龙,柱顶刻制虎面,俯视腾龙,龙虎相戏。柱下青石柱基上八面浮雕,分别雕刻有“事事如意”、“三羊开泰”、“龙飞凤舞”、“封侯摘印”、“鱼跃龙门”等民间故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传说清代重修大殿时搞了公开招投标,徽派匠人和郏县工匠都中了标。四根龙柱各分两根,进行一场比赛。雕了四五个月,匠人每天雕下的木屑还没有他们吃的蒸馍多,可见其雕工精细。虽然水平不相上下,因郏县匠人雕工更精细一些,就把郏县人雕的两根龙柱摆放在正中间。

大成殿内三梁起架,上面有彩绘祥云滚龙,它是用天然的煤黑色、靛蓝色、粉白色3种矿物颜料绘制,是中原地区民间手法彩绘中的珍品。大殿内的正中央是孔子泥塑彩绘塑像。东西四配分别是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塑像。正面悬挂有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万世师表”。左右画梁上分别挂有历代皇帝御书“与天地参”、“圣集大成”、“生民未有”等7块匾额,这些匾额印证着孔子的功德在历史上的影响。

郏县文庙儒学前有一处特别的建筑是文奎楼院。文奎楼也叫奎星楼、八卦阁。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楼阁高约14米,鎏金攒尖,半圆型隆脊,自顶至脊由塔式叠砌而成,高约2米。8条楼脊的末端有8条龙头,由8根铁链牵至楼顶。楼体两层起架,8角凌空,每个挑角处都置有风铃。阁内原供有奎星塑像,面如黑锅,绿眉倒竖,赤发蓬乱。他单腿独立,一脚后跷,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斗,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朱笔点状元”。

据说,建此阁时,时任县令潘思光亲自选址定位,这座阁上的攒尖和平顶山香山寺里的塔尖遥相对应,在一条子午线上,预示郏县奎星高照,地灵人杰,文风腾蔚。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两代郏县儒学培养出举人百余人,进士20多人。

每次走进文庙,我就仿佛在一步步跨进春秋时代的门槛,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让人彷徨、让人不安、让人奋进的时代,更是一个礼崩乐坏、新旧交替的时代。孔子在这样一个时代中,风尘仆仆、历尽艰辛,几十年如一日,谱写着人生的最强音符。他把自己融入了历史,把历史担在了双肩,始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以仁为己任,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病重,子贡前去探望时,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西山的落日。君临万物的太阳如同上帝慈爱的目光普照温暖着世界和芸芸众生。孤寂的孔子问子贡:“赐,汝来何其晚也?”接着便低声吟唱道:“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吟罢涕泪交加,无限感伤地说:“天下无道久矣,我无力挽救!”7天后,这个伟大的智者、谦逊的平民教育家,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酬的心愿离去了……

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西方人说:“孔子是人类之子。”当代著名红学家、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吴宓也曾说:“没有孔子,中国还在混沌之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孔子无疑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的人与我们沟通了。我们甚至可以在他的学说中体验到他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今天,人们又重新评价孔子的学术和功绩,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反响。有支持和赞赏者认为,于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了《论语》等经典,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而反对者则批评,孔夫子虽也为统治者着想,但他提倡“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要求统治者施“仁政”、“济众”,对执政者时有尖锐的批评,而不为各国统治者所容所用。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却恰恰有意遮蔽了孔子作为“激进社会批评家”的一面,忽略了“儒家思想的批评性传统”,而一味教导百姓如何“逃避社会,退回内心”,获取心灵的快乐和宁静。

古往今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原典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之母和文化之魂。这一思想用宋代大儒张载的话来概括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

步出文庙,已是暮色四合,万家灯火。可我的思绪仍在时空飞驰。我追思孔子周游列国,前往晋国时,在郏县黄道乡西黄道村停车小驻,采风郏地回到鲁国,主持编订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选用了歌咏郏地的《汝坟》诗一首。这实在是郏县之幸之荣啊!我想起国人对孔子的两次反动(一是五四运动;二是“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这两次反孔虽然意义迥异,但都显得缺乏理智,甚至声嘶力竭。用的都是“砸烂”、“火烧”、“斩草除根”之类的狂热词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更是发展到“史无前例”和“人神共愤”的地步……此时此地,我深切地期望和祝愿,孔子的思想和文化,在物欲张扬、精神式微的今天,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制度重建、文化重建、价值重建、生活重建中,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进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发生新的关系,那当是历史之进步,当是孔夫子之幸,中国文化之幸,中国之幸!

图:郏县文庙

猜你喜欢
郏县文庙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郏县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文庙开笔大典
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