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
——写在“电亮”中原100年之际

2011-03-06 08:32ArticlePictures孙家宽
河南电力 2011年4期
关键词:豫章电灯电厂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孙家宽 郭 蕾

1950年10月16日,一个17岁的中学生被普临电厂的招工广告吸引。怀着好奇,这个年轻人报了名,并通过招工考试和面试,顺利成为一名电力职工。他,就是开封供电公司退休干部王豫章。

王豫章所进的普临电厂前身叫普临电灯公司,是河南最早的商业照明电厂,也是全国第一家由少数民族创办的电厂,至今已经百年。

100年前的春天,中原大地亮起第一盏电灯。如今,漫长的一个世纪过去,春风又一次吹绿黄河两岸,在王豫章家中,这位双鬓染白的老人打开了记忆闸门,向我们讲述了那段艰辛却又充满激情的沧桑岁月。

历尽艰辛

宣统二年(1910年)9月,开封实业家魏子青筹银8万两,在开封城外西南征地50亩,招收工人40名,创建了河南省第一家电力公司——开封普临电灯公司,并于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正月十五试灯发电。

元宵节观灯是旧时汴梁城内一大习俗。这天,魏子青在鼓楼街布置一台小发电机,装上电灯,供大家观赏。有人观赏之后说:“鼓楼街电灯锃明瓦亮,一盏顶油灯一百盏。”还有人说:“电灯真亮,穿着衣服能照出女人的花兜兜。”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过来看从来没有见过的“洋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把鼓楼街挤得水泄不通。四里八乡的游艺,诸如“踩高跷”、“划旱船”、“猪八戒背媳妇”,不约而同聚到灯下助兴,通宵达旦,欢笑不止。这种自发活动一直持续三天,在开封城引起巨大轰动。魏子青的“电灯广告”获得巨大成功!

普临电灯公司营业部设在城内闹市区的鼓楼街,此处是魏子青的自家宅院,后庭居住,前庭营业。公司的发电机设在城外,起初安装了1台60千瓦交流发电机组,后又安装了100千瓦蒸汽机组,由木杆架设裸线,把电力送到十里之遥的繁华闹市,仅供市区鼓楼街、马道街、寺后街、书店街、西大街、南北土街、中山路至火车站照明用电。

公司初建,人们不知电为何物,不敢使用。为了打开市场,普临公司公开发布《售灯章程》,“三千盏以内所需灯泡、电线,概不收费,并备有大小灯泡供用户挑选;三千盏以外,每灯收取安装费大洋四元四角”。于是,电灯逐渐进入了大小商铺,3个月后,用户发展到2000余户,并利用电杆安装路灯数百盏,普临公司很快站稳了脚跟。当时,电灯用户按灯头瓦数计算电费,叫做“包灯”,没有电度表。这种“包灯”计费的原始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魏子青掘得第一桶金后,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1914年发起招股20万元,兴办郑县(郑州)明远电灯公司;1917年和杨少泉合作筹建洛阳照临电灯公司;1919年与淮盐缉领袁俊伯合资兴办信阳光明电灯公司。

普临公司经历了兴旺发达的时光,也经历了崎岖坎坷的岁月。1938年6月6日,开封沦陷,日军对普临公司实行军管,按其军事序列定名为“军事管理第十七工厂”。发电机房内筑起炮楼,厂区四周修筑哨台,由日本人昼夜站岗,监视工人操作值班。工人们衣衫褴褛,吃着苞谷子、烂豆子度日。电厂发电主要供机场、电台等军事部门用电。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普临公司,电厂非常原始,锅炉用水辘轳打,锅炉用煤小车推,白天发电,后夜停电。有一夜,国民党官太太正在打牌,到了停电时间,忽然牌场漆黑一团,官太太们大怒,命令电厂立即送电,也就是立即发电,于是下了班的工人重新各就各位,使停转的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整个电厂中为一个牌桌发电。

1.上世纪50年代,工人们在维修发电机

1946年,魏子青之子魏相民等股东以18亿元伪币从国民党政府手中赎回资产,改为商办。但此时普临公司已是一片破败景象:设备残缺,器材丢失。1947年仅发电18天,共23万千瓦时。开封解放前夕,该公司濒临破产。

重获新生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停止,大街上的弹壳还未清理,解放军就派代表进驻普临电气公司,普临电气公司回到人民手中。处在饥寒交迫之中的工人群众,听到解放军的召唤,很快陆续报到复工。首批复工的工人师傅共69人,另有多名职员也相继复职。解放军代表组织工人护厂护机,创办副业进行自救。

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劳动,投入到抢修发电设备、整修供电线路的工作中,仅用27天的时间就修复了80千瓦小发电机组。1948年12月8日下午5时,正当全市人民欢庆徐州解放大捷之时,市内路灯恢复供电。1950年9月22日,一台1000千瓦发电机组顺利投运,全市恢复24小时昼夜供电。这对迅速稳定开封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当年,“普临电气股份公司”改称“公私合营开封电厂”。

“现在开封的夜晚灯火辉煌、繁华热闹。我参加工作时,电厂周围荒凉无比,火车站以南地区一座房子都没有,厂里只有一组侵华日军留下的2000千瓦发电机在发电,经常出故障。我参加工作后,先干了8年司电,相当于现在的变电运行工。”60多年过去了,王豫章却对那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1953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封电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独立发供电,没有与外联络的电源点,供电可靠性差。此时,开封百业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用电,电厂发电很难满足用电需求。1958年3月,由原水电部投资的郑州至开封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开工建设。

1959年9月,开封电厂建成第一条与外联络的高压线——郑开110千伏输电线路和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东郊变电站。自此,开封电网实现了从独立发电到与省网联网的转变,开封电厂自发自供的历史结束。

改革开放以后,开封电力就像插上翅膀一样飞速发展,1980年,开封市区形成了35千伏环网供电。1990年11月,开封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杏花营变电站投运。

2002年10月,王豫章迎来了自己的70岁生日,令他欣慰的是,当时国内电压等级最高的开封首座500千伏祥符变电站正好建成投运,开封电网通过河南电网与华中电网、华北电网、西北电网、华东电网联为一体。

日新月异

2009年7月,省电力公司与开封市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至2012年为开封电网注资23亿元,用于全市特别是郑汴一体化汴西新区建设、老城区以及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开封电网步入高速发展期。

居住在开封的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谈起电力,感触颇深。他用上电灯是在1953年,那时他家里只有一盏电灯,只在晚上开一会儿用于照明。王立群说,现在,家里的电器多了,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电力是支撑文化人生存的基础。

3月18日,开封新区2011年首批超亿元的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203.5亿元,涉及科技研发、金融商贸、企业总部、医疗服务、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开封供电公司专门制订供电服务工作方案,对客户实行一对一服务,保证按客户要求时间送电,确保客户用好电。

坚强的电网和良好的供电环境给古都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今年,王豫章79岁了,他高兴地说:“虽然我退休了,但看到我们电力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很激动,很自豪。我每年都要带领开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到祥符变电站拍照留影。”

时光荏苒,开封电力风风雨雨过百年。抚今追昔,开封电力的发展成为永远不能忘怀的宝贵财富,前辈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对后来人恒久的激励和鞭策。

2.电力助推中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豫章电灯电厂
刘江宁作品
灿若星辰——音舞诗画《1921·豫章那个班》主题曲
电灯突然不亮了
豫章文化内涵研究
电灯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小小电灯放光明
智慧电厂来袭
智慧电厂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用Citect构造电厂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