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在网球赛事进入公开赛时代之后,大满贯决赛从来就是熟面孔的赛场。而2010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比赛却是“黑马”的天下:来自意大利的斯齐亚沃尼和澳大利亚的斯托瑟会师决赛,最终,斯齐亚沃尼击败斯托瑟,捧起自己的首个大满贯奖杯,成为黑马中的黑马。黑马现象在网球比赛中虽不罕见,但在本次比赛中的“黑马”频出却不常见,值得我们思考。“黑马现象”是指那些赛前不被看好,但在某一重大比赛中超水平发挥,战胜优秀运动员,并取得个人最好成绩的现象[1]。在学术界称之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它是指其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与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对网球运动的研究中,对“黑马”运动员的研究较少,因为人们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到没有正常发挥的运动员上。与其说是人们疏于对“黑马”现象的研究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倒不如说是人们将“黑马”现象完全归咎于一种纯粹偶然现象来看待[2]。但是,偶然中又蕴含着必然,既然它们已经存在,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本研究尝试从技、战术的角度剖析网球比赛中黑马运动员表现出来的技、战术制胜因素,用统计数据补充理论分析,揭示偶然性背后所蕴含的必然性。
2.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斯齐亚沃尼和亚军斯托瑟为主要研究对象,他们分别以17号和7号种子运动员的身份在比赛中战胜了比自己排名靠前的种子运动员会师决赛。同时,将她们各自的对手作为比较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查询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官方网站获取网球女子单打各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同时,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数理统计与灰色系统分析
运用SPSS for w indow s 10.0及灰色系统分析软件包(Gray Systemicanalyze Packup 1.0:GSAP 1.0)对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2.2.3 逻辑分析
对从众多复杂的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归纳、比较、类比等方法,对预期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分析、推理和论证。
3.1 发球技、战术分析
发球是网球比赛的开始,是比赛进攻的有力手段,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技术,也是惟一不受对手干扰的技术。发球好可以直接得分,或是给自己下一板球的进攻创造机会。
3.1.1 发球成功率、球速及发球相关指标分析
发球成功率是指发球发进有效区域内的次数与发球总次数的百分比。从表1可见,斯齐亚沃尼在前6场比赛中,一发成功率为60%,与同场比赛的其余6名运动员相比低了1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一发球速及最快球速方面,斯齐亚沃尼为160km/h和181km/h,均略高于其他6名运动员,但通过t检验发现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二发球速方面,斯齐亚沃尼略逊于其他运动员,总体来看,斯齐亚沃尼在发球速度方面并不占有优势。但在双误方面,斯齐亚沃尼要少于对手,平均每盘仅为0.8个,卡方检验显示,斯齐亚沃尼与对手在双发失误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斯齐亚沃尼整体球速弱于对手,但发球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在ACE球方面,斯齐亚沃尼也没表现出太多的优势,与对手比较接近。
斯托瑟在前6场比赛中一发成功率平均为65%(表2),与同场比赛的其余6名运动员比较接近,在一发及二发球速方面均略高于其他运动员,但t检验显示,以上3项数据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最快球速上,斯托瑟占有一定优势为193km/h,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的177 km/ h。双误方面略低于对手,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在ACE球方面也略高于对方,但并不存在显著的优势(P>0.05)。总体来看,斯托瑟在发球方面也并不占有太多的优势。
表1 斯齐亚沃尼发球相关数据一览表
表2 斯托瑟发球相关数据一览表
3.1.2 发球落点分析
现代网球发球正朝着落点与角度多变化的方向发展,发球与下一拍进攻的战术意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落点的变化来实现的,尤其是以力量和速度来增加攻击性的第一发球,其落点的合理选择与落点的精确性会大大的增加发球效果。因此,一个能起到很好战术效果的发球才是一个好的发球,而并非只有速度和力量。
从斯齐亚沃尼一发落点上来看(表3),右区落点比较均衡,内角、外角、追身3种线路相结合,线路变化多,让对手从接发球就开始被动,摸不清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力量和速度,这也印证了斯齐亚沃尼在发球速度并不占优的情况下采取了发球线路多变的打法来牵制对方。左区一发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外角和追身,且外角明显多于内角,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斯齐亚沃尼主要进攻对手的反手位,因为大多数运动员的反手技术要逊于正手,抑制了对方的接发球进攻,同时,通过大角度的发球来调动对手,为上网或其他战术奠定基础。在二发方面,斯齐亚沃尼右区落点较多选择了角度较小的追身球,内角和外角相对较少,在一发角度多变的基础上,二发选择了更多的稳定性来避免失误。而左区二发斯齐亚沃尼依然延续了一发左区的战术思想,选择了较多的外角和追身球来进攻对手的反手位,特别是大角度的外角球相对较多,但两者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说明斯齐亚沃尼追求二发稳定性的同时更多进攻对方的反手位,并通过大角度的发球来调动对手,限制对手的直接进攻。总体来看,斯齐亚沃尼的二发相对较为保守,主要以追身球为主,避免出现失误,因为角度越小的线路成功率越高,角度越大危险性就越大,这也符合二发追求稳定的战术思想。
表3 斯齐亚沃尼发球落点统计一览表 (%)
从发球得分率来看,斯齐亚沃尼一发右区、左区的内角、追身、外角的得分率比较均衡,右区都在60%以上,左区均在70%以上,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右区P>0.05,左区亦P>0.05,因此,右区及左区的3个落点整体上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从数据来看,一发得分率的均衡与一发线路的多变,多点进攻的战术思想是相对应的。在二发得分率方面,右区外角得分率最高达70%,追身得分率却仅仅为40%,这也说明二发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偶尔改变落点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左区二发外角得分率最高为59%,这也说明,通过大角度的外角发球来进攻对方的反手位,为之后几拍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表4显示,斯托瑟的一发右区外角率及追身率偏多,内角率也相对较少,但整体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3种线路的发球落点率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主要落点,表明斯托瑟一发右区也选择了线路多变的发球战术,但更加突出了中路追身及外角的进攻。而一发左区方面,斯托瑟与斯齐亚沃尼比较相似,也是采用了较多的外角发球来进攻对方的反手位,从而抑制对方的直接进攻,并调动对手为之后几拍的进攻奠定战术基础。二发方面,斯托瑟在追求稳定的中路追身发球的基础上,运用了较多的内角(右区)及外角(左区)发球来进攻对方反手位,整体战术意图鲜明,依然是进攻对手的薄弱环节,并调动、牵制对方,为下一拍的进攻留出更多的空间。
在得分率方面,斯托瑟的一发右区3种线路的得分率比较接近,方差分析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外角得分率偏高。而一发左区和二发左区进攻对手反手位,调动对手的大角度外角发球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分率分别达到了81%和76%,因此,合理的发球战术为之后的进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1.3 整体一、二发得分率分析
从表5可知,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的一、二发球的得分率均高于各自对手,且通过卡方检验发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在发球速度及成功率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多变的落点及有目标的攻击对手的反手位,为之后的进攻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4 斯托瑟发球落点统计一览表 (%)
表5 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及各自对手一、二发球得分率(平均每盘)统计一览表 (%)
3.2 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要获得一盘比赛的胜利,必须在争取赢得自己发球局的同时,破掉对手的发球局,因此,接发球与发球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破发成功率方面(表6),斯齐亚沃尼要弱于同组对手,虽然经卡方检验显示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稍逊于对手。相反,斯托瑟在破发成功率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平均高出对手20多个百分点,并通过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破发成功率这项指标并不能很好反应运动员接发球的实际状况,因为如果破发机会少,即使破发成功率很高,也可能输掉比赛。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运动员破发成功率高达100%,还是输掉了比赛[2]。因此,接发球得分率更能准确反应接发球的实际情况,而且,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均比各自对手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并且通过卡方检验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也是两名运动员能够战胜各自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非受迫性失误及制胜分的统计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网球比赛的胜负取决于失误的次数以及制胜分的多少,非受迫性失误数量反映了运动员相持技术的稳定性,制胜分是反映运动员攻击性强弱的重要指标。从表7可见,斯齐亚沃尼及斯托瑟平均每盘的非受迫性失误均比对手要少。但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与各自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说明了她们两人在相持技术上并不比对手更加稳定,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优势。而在制胜分方面,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均多于各自对手,并且均与对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以上两项指标,我们运用非受迫性失误与制胜分的比值能够更好地分析比赛中得失分的情况。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表7可见,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每击出一记制胜球,便有0.7个非受迫性失误,而他们各自的对手分别达到了1.3个和1.5个非受迫性失误,这说明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不仅具有极强的进攻性而且还有较高的稳定性,她们各自的对手非受迫性失误多于制胜球也是输掉比赛的重要因素,而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能够会师决赛也是在增强进攻性的同时努力减少失误。
表6 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及各自对手接发球统计一览表 (%)
表7 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及各自对手非受迫性失误及制胜分统计(平均每盘)一览表 (%)
3.4 网前得分率分析
当今网坛技术已经由底线型打法向综合型打法发展,网前技术的应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运动员的重视。虽然网前球得分危险性很大,但是,每一次网前球得分都能鼓舞士气,提高自信心。网前拦截技术是贯彻以攻为主,以快制胜战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从表8可知,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网前得分率均高于各自对手。经卡方检验显示,斯齐亚沃尼与对手双方的网前得分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说明斯齐亚沃尼虽然在数据上要强于其他对手,但在网前的整体实力上并不占有太多的优势。相反,斯托瑟在网前得分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超出对手30多个百分点,而且卡方检验显示,斯托瑟与对手的网前得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斯托瑟的网前技术实力较为明显,优势较大。
表8 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及各自对手网前得分率统计(平均每盘)一览表 (%)
表9 斯齐亚沃尼及斯托瑟平均每盘得分统计一览表(%)
3.5 每盘平均得分与各项技战术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斯齐亚沃尼及斯托瑟比赛得分的12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出关联度的大小反映了各项技战术指标与每盘得分间的灰色相关度的高低,并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12项技、战术指标进行关联度排序,我们就可知道哪些指标对每盘比赛得分的变化起主要作用,哪些又是次要因素,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本研究以斯齐亚沃尼及斯托瑟各自每盘得分为母序列,以各自12项技战术指标为子序列。通过 GSAP 1.0灰关联度分析软件(分辨系数为0.5)进行分析,使用的模型是归一方法中的极差法(表10、表11)。
表10、表11显示,排在前2位的技、战术指标均为制胜分和非受迫性失误,从而再一次证实了在网球比赛中获胜的关键就是减少非受迫性失误,增加制胜分,提高进攻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而制胜分和非受迫性失误又是一对矛盾,对立面体现在盲目追求制胜分必然要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而过度害怕失误又不敢主动进攻;同时,二者又具有同一性,即提高稳定性减少非受迫性失误,等待最佳的进攻机会,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不仅具有极强的进攻性,而且还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比赛中她们通过和对手多回合的周旋,等待对方的主动失误或最佳进攻机会,让自己控制住比赛的进程。表7显示,两位运动员的制胜分均大于他们的非受迫性失误,而她们的对手却恰恰相反,这也是两名运动员获胜的必然性所在。两人能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进入决赛并非偶然,具备了和世界其他顶尖级职业运动员一样的实力。
3.6 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决赛技、战术分析
两名“黑马”运动员通过前6轮的鏖战进入决赛,最终,17号种子斯齐亚沃尼以6比4和7比6直落两盘击败7号种子斯托瑟夺冠。从表12来看,双方各项技、战术指标均比较接近,但在非受迫性失误方面双方差距较大,斯齐亚沃尼发挥更为稳定,而斯托瑟失误较多,这也是她输掉整场比赛的主要原因,且在制胜分方面也略低于斯齐亚沃尼,没有表现出更强的进攻能力。
表10 斯齐亚沃尼12项技、战术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处理结果一览表
表11 斯托瑟12项技、战术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处理结果一览表
表12 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决赛阶段技、战术指标统计(平均每盘)一览表
1.冠军斯齐亚沃尼与前6轮对手相比发球速度并不占有优势,但发球落点、线路变化较多;接发球得分率、制胜分均优于对手,而网前得分率、非受迫性失误等与对手的差异并不显著。
2.亚军斯托瑟前6轮比赛在接发球得分率、网前得分率、制胜分等方面均强于对手;发球速度方面不具备太多优势,但在落点、线路多变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进攻对手的反手位,非受迫性失误没有太大差别。
3.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两名“黑马”运动员制胜的关键是在减少非受迫性性失误的同时增强进攻性,增加制胜分,这也是所有优秀网球运动员制胜的普遍规律。
4.斯齐亚沃尼与斯托瑟决赛的各项技、战术指标都非常接近,特别是制胜分,但斯托瑟的非受迫性失误较多,最终输掉了比赛。
[1]郭立亚,吕雪松,杨锋.对网球项目男女子单打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55-58.
[2]熊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10.
[3]张春超,付降河.世界优秀网球男单运动员左右区发球战术运用对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