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2011-03-02 07:04:5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4期
关键词:营养液肠管胃癌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食管癌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临床要求术后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在使用肠外营养时,发现肠粘膜有萎缩现象,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可能性增强,抑制肠道的免疫功能,因此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保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1-2]。本文选择食管癌术后患者通过鼻肠管在术后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从而证实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0月~2010年10月食道癌手术患者 82例,男 45例,女37例,平均年龄 64.2岁,术前患者心、肺、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手术种类均为食道癌根治切除术。

1.2 制剂

营养液为能全力营养流质,能全力可供热量4.184 k J/m L,由水、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大豆多糖纤维、矿物质等组成,并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3 方法

术中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放置于 Treitzr远端20 cm处,术后12 h给予温糖盐水500 m L(50 m L/h),次日改用能全力500 m L(50 m L/h),以后酌情增加至全量1 000~1 500 m L(100~150 m L/h)。无能全力者,可使用米汤,鱼汤、鲜奶、果汁等,能量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支持。临床主要观察患者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期间,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另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测定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总蛋白等,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观察

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但少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经过调整滴入总量与滴速,保持恒定温度处理后症状均可控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泻。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16例(19.5%),腹胀10例(12.1%),胃返流5例(6.0%),呕吐1例(1.2%),未出现腹痛及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电解质紊乱等。

2.2 营养指标测定

经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体质无明显下降,说明肠内营养能给机体提供早期修复的蛋白质,补充能量消耗,减轻机体高代谢,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见表1。

表1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s)

表1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s)

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均P>0.05。

检测指标 肠内营养组(n=82)术前 术后7 d体质量(kg) 58.1±5.2 57.6±4.9血红蛋白(g/L) 117.18±12.41 115.15±15.41总蛋白(g/L) 58.01±5.14 60.12±6.46血清蛋白(g/L) 34.7±5.5 35.4±3.7

3 讨 论

本组病例观察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下,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患者不仅可以耐受,还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能提供谷胺酰胺等肠粘膜细胞需要营养,防止肠粘膜萎缩,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早期使用肠内营养还能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促进肠道激素合成和释放,调节胃液、胆汁胰液的分泌和排泄,其中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恢复[3-6]。

根据本组病例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体重变化不明显,总白蛋白与血清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改善。胃肠道手术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是临床反应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7-9],本组资料结果与文献吻合。有研究表明,胃功能于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于术后3~5 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大多数学者将术后12~24 h定为肠内营养的时间表,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10]。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掌握营养液的配置,保证温度在39~41℃,采用输液恒温器,置于近鼻胃管处,营养液现配现用,肠内营养配置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11-13]。②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60°,每次滴注前均应检查营养管管端位置,如在滴注过程中出现呛咳等症状应停止滴注,检查营养管是否通畅在位。③每次输注过程中,每4 h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m L,应延时或暂停输注,必要时给予胃动力药。④在实施肠内营养时,要了解管道管端的位置,并标明管道名称,防止滑脱。由于营养管蛋白质易变性堵塞管道,每瓶营养液输注前后均用20 m L等渗盐水冲洗,使管道保证通畅。

[1] 郑海波,傅俊惠.上消化道手术中放置胃管和鼻肠营养管方法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3):199.

[2] 顾 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

[3] 许 勤,戴晓冬,卢翠凤.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2000,15(3):217.

[4] 魏晓坤,董桂平,庞海云.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36.

[5] 陈 丽,纪俊标.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1.

[6] 刘小川.腹部术后实施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8):1088.

[7] 黎介寿.营养支持在外科病人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2):709.

[8] 赵 滢,王 强,冯 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5):465.

[9] 吴震峰,杨卫富.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63例临床应用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19.

[10] 蒋玉丽.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9):23.

[11] 黎介寿.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5.

[12] 金薇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86.

[13] 许国芹,王慧琴.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4):10.

猜你喜欢
营养液肠管胃癌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载人航天(2021年5期)2021-11-20 06:04:44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40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