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进,朱惠湘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潮州 521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腹痛和肾脏病变。本病较常见且多发,部分患者特别是合并肾脏损害的预后较差。本病在儿童患者中也很常见。本文选择我院过敏性紫癜患儿5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过敏性紫癜患儿59例,其中,男 24例,女 35例;年龄 6~15岁,平均(9.3±3.4)岁;冬春季节发病39例。
在发病前2周,有明显诱因者36例,占61.0%;没有明显诱因者23例,占39.0%。在明显诱因患儿中,有显著上呼吸道感染22例,占37.2%;食用过鱼、虾、海鲜等食物7例,占11.8%;服用过抗生素等药物5例,占8.4%;接触过染发剂等2例,占3.4%。
本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紫癜,以皮肤紫癜为首发52例,占88.1%。紫癜多位于双下肢,特别是下肢远端常见,在足踝部紫癜最多见,臀部也较多见。在本组患儿中,有消化道症状者33例,占55.9%,在上腹部和脐周出现痉挛性疼痛多见,共30例,其他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关节受累16例,占27.1%,其中膝关节和踝关节受累者14例(1例患者一侧膝关节出现肿胀,另2例患者肘关节和腕关节疼痛)。患儿关节痛有的在紫癜出现之前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出现。本组患者无一例以身体损害为首发表现。腰痛者2例,肉眼血尿者4例,发热者7例。
本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109/L,11例患者血小板出现一过性增高,白细胞增高或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者26例;轻中度贫血者16例;小便检查表现血尿蛋白尿者25例;大便潜血阳性试验者13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7例;APTT可表现为轻度延长者5例;尿蛋白(+++)者18例。
本组患儿中,单纯皮肤型5例,腹型7例,关节型2例,肾型5例,混合型40例。
本组患儿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停止食用鱼虾等过敏食物,清除染发剂等致敏源,禁止与过敏性物质接触,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和抗过敏治疗。根据患儿感染情况,给予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抗链球菌等治疗;病毒感染可行抗病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等。肾炎型过敏性紫癜可给予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患儿皮疹明显转暗、消退、无新发皮疹,腹痛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血尿蛋白尿转阴,此类患者可以出院,本组57例患儿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6.6%,出院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3.3%;2例患者转入肾内科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由黏膜免疫触发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皮肤、关节、消化系统和肾脏常被累及。临床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多发生在未成年中,儿童发病很常见。过敏性紫癜发病常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中冬春季节多见,在本组患儿中,39例发生在冬春季节,占66.1%。可能与患儿年龄较小,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大,对外部气温刺激反应较大,特别是患儿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差等因素有关。
在本文研究中,有明显发病诱因者占61.0%;无明显诱因者占39%。患儿的发病诱因中常见的是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有食物、药物、化学品等。感染、食物及药物是最常见的病因[1];但是,在诊断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他病因的可能,一般来讲,所有能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而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的物质均可成为疾病的病因。
在本组患儿中,首发症状为皮肤紫癜者占绝大多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痛等为首发症状或伴随皮疹不明显,则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此类患儿除了实验室检查外,更需要详细的体格检查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或者漏诊。在本研究中,除了皮肤紫癜等常见损害外,常合并其他系统损害,如肾脏损害[2]、消化道损害及关节损害等,有报道称还有心脏损害者。在本研究中,以混合型多见,其次是腹部和肾脏损害[3-6]。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以冬春发病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为其常见诱因,其次是食物和药物等。首发症状多为皮肤紫癜,少数为腹痛、关节痛等,临床分型常为混合型,所以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上特点,防止误诊和漏诊。
[1]周明锦.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部,2009,44(6):1257-1258.
[2]马恩龙,何晓,宫爱华.尿微量蛋白在早期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26-627.
[3]易著文.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27-828.
[4]岳军.小儿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小儿血液,2001,6(6):257-258.
[5]王宝琳.小儿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13.
[6]徐虹.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和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