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茹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目标。如今,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一目标呢?从学生毕业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来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法不无关系。笔者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几点建议。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当下处境的艰难,大多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有体会,推究起来,“学生不喜欢”是导致困境的主要因素。据某些教师在高中生中做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学生不感兴趣,怎样学得好?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问及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一是不好理解,二是不实用。那么,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一是高考要考,高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学好文言文;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道德境界,对学生的生活,以后的工作、事业大有裨益。学习文言文可以学习古人的经验,吸收曾经的教训,有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直接拿来,全盘化用,用于管家理财,济世治国。譬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广为日本人喜爱和推崇,成为他们经商和管理的必读书目。另外,学习文言文,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譬如,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会懂得一条基本的做人准则;读了《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又明白了生活的奋斗哲学……这些东西也许都能悟出来,也并非只有古人才能悟出来。但是,这都需要以时间和经历为代价,很多时候,这种代价可能是非常巨大和惨痛的。如果每个人硬要通过直接体验去获得这些理性的认识,而弃置前人的生命结晶不用,不但做了大量无谓的牺牲,还根本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从文言文中领会先贤的精神世界,不正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吗?学生学习文言文,耳濡目染,感悟熏陶,吸取前人的智慧,就能超越前人的视野,创生出崭新辉煌。
在指导学生读文言文之前,要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这个认识对文言文教学中选择什么方法关系甚大。如果教的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学生每走一步都得靠教师扶着拽着。现在文言文教学中那种一字一句“嚼烂了喂”的教法,正是把古代汉语当做外国语来教的办法,有的教师就戏称上文言文课是教“第二外语”。如果是教母语,就完全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就是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由于教学中不是死抠词句,嚼得过细,这就留下了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有的地方教师又重点畅讲,并指导评点,这就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印象更深。教学中这样疏密相间,略其所当略,详其所当详的教法,是符合学生读文、认知的规律的;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可以受到很好的锻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按这些方法去做,或者没有持之以恒地做,所以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甚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以前,文言文的教学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读。近年来,教师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至于谈到教师如何开展诵读教学,笔者的基本做法是:高一、高二时,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都坚持范背,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和句读;通过教师的表情背读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优秀的文言作品要多读、熟读,典范著作要能够熟读成诵。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范读,教师自身的范读自有不同的效果。凡是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段,教师要先背下来,给学生示范。有人说,要求学生背诵的,教师不一定要背会,也同样可以讲好。但笔者认为,好文章或重要篇段,教师如能背得朗朗上口,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规律,精通文章思路,运用自如地教给学生都是非常有利的,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教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表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
从高三开始,笔者便很少范读,而是一上课便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也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画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教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笔者对学生的读还有严格的规定: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其他时候的读应尽量做到出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晨读时尤应如此。
为了让学生掌握命题的方向,在命制自测题之前笔者先带领学生学习考试说明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高考的考查方向与考查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梳理出文言知识的基本框架,使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文言课文学习过程中文言知识的积累方向。笔者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文言实词(课文中的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