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卫兵 刘翠萍
记叙文是常见的文体,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但许多学生却写不好记叙文,平淡而短小,不知如何把文章写生动,更不知怎样使文章符合考试的评分标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描写是记叙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包括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其中景物描写当然不容忽视,但相比之下,人物描写对学生写好记叙文更为重要。它包括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等5种,这5种描写中外貌和语言描写是大部分学生都很擅长的(有的学生的文章几乎整篇都是人物对话),而最不擅长的就是心理和神态描写。学生要是能把心理和神态两种描写写好,写好记叙文就基本不成问题了。神态描写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由外貌、神情的描绘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他,中等个子。方正的脸,一头浓密的黑发又粗又短如同刺猬,让人感到不怒而威。额头上依稀可辨的皱纹,也许是他年纪不大却阅历较多、涉猎较广的证明。眉宇下,细长的眼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魅力,眼光时而犀利如X射线,仿佛能看穿人的五脏六腑;时而柔情如水,似乎积聚了全世界的温情。适中的鼻子如同一块凸出的磐石,而“磐石”右边的一颗形似顿号的黑痣,正好像是他平常总像一扇大门那样紧闭着的嘴的一个忠诚卫士。
——学生习作《脚踏大地》
由父亲的头发、额头、眼睛、鼻子写出父亲的严肃、不善沟通、充满智慧,为下文写父爱的深沉、博大作了铺垫。正是因为这处的细节描写,才使得后来父女之间误会以及误会消融,脚踏父爱大地显得水到渠成。
就是通过对某一景物或某一意象的细致描绘来突出人物的心情、心态以及思想品质。
长春藤绿得如此浓密,像化不开的团团绿云。鬈曲飘拂的长须,在半空舞蹈,那么轻盈、欢快。细弱却有力的身躯紧紧绕在支架上,一个劲地向上,向上,朝着太阳的方向。肥大的叶子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若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学生习作《只需推开窗》
试想学生如果在此不去描述充满蓬勃生机的长春藤,不去写长春藤的不断向高处攀登的习性,又怎能使自己内心的绝望冲淡,转而走向坚强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呢?所以对长春藤的细致摹写对于整篇文章情节上的起承转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是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父亲来到我的床前,他看到我没有反应,以为我睡着了。他扶着床头,慢慢地蹲下来,把头接近我放在身上的那只手,父亲的眼睛有些近视,他的脸离我的手很近,我感觉到他呼吸的气流喷到了我的脸上,热热的。父亲看过我的手之后,竟一下子坐到了地上。……父亲站稳后,在我床边走了半圈,把我的身体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这才挨着我在床边坐了下来,又把目光锁定在我的手上。他的手几次抬起,又几次缩了回去。
——学生习作《生命的第三种疼痛》
作文中“我”残废之后,父亲很想抚慰儿子,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父亲的矛盾心情就体现在父亲的一系列的细微动作“扶”“蹲”“坐”“走”“看”“抬”“缩”中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父亲内心的伤痛,尽在这细节描写中了。这样的描写不知胜过普通的叙述多少倍,父亲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最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描写就是写出人物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讲出的和未讲出的。写文章时若把这些想法感受写出来,就能形成文章的“亮点”。
“小敏,我……我……”“怎么啦,说呀!”“我……”“急死人了。”“你那个复习资料被我拿了,我只是想让自己考得出色点。”“什么?你竟然这样对待一位十年的同窗好友!”“小敏,对不起,我……我昏了头,我对不起你,你骂我吧!”“哼!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你听我解释嘛!”“不想听,不想听!我要挂电话了!”“别这样,我这样做,只想考第一名,因为我爷爷快不行了,他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第一,每次你第一,我第二,所以……我对不起你!”
——学生习作《我的歌》
关于两个朋友的谈话写得细致,富有生活气息,小敏的急躁,好友的背叛与无奈,好友的孝顺与自责,让人看到两个女孩一样纯洁美丽的心灵。如果没有这些传神对话,那么这篇文章就会逊色不少。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此言不虚。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一个小小的细节果真能扮靓记叙文,甚至决定一篇文章的高下。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是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有很多学生考完试后感到不解:老师,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为什么这次考试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他的兴趣,加之考试的动力,所以他写出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阅卷教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细节做起,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