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门诊误诊19例原因分析

2011-02-21 17:18张毅飞
中外医疗 2011年20期
关键词:硬膜头颅外伤

张毅飞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灵宝 472500)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多见,往往由于外伤轻微或记忆不清,受伤后又长时间无症状,发病时症状各异,临床医师缺乏对此病的警惕性,因此极易误诊。现对近5年来我科门诊误诊的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误诊原因给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在52~84岁,60岁以上16例,发病至受伤最短2个月,最长3年。发病后不能回忆外伤史的7例。

1.2 误诊疾病

(1)因反复头痛,多次门诊就诊,头部外伤史不清,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4例,因疗效不好经查头颅CT确诊;(2)老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精神异常,忘记头外伤史而误诊为老年痴呆7例;(3)老年患者因外伤史轻微或回忆不清,以意识障碍、偏瘫起病,被误诊为脑卒中5例,经多次头颅CT证实排除脑卒中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4)因头痛、头昏、心急、失眠而就诊,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无明确外伤史,被误诊为抑郁症3例,因治疗效果不好,查头颅CT后确诊。

1.3 头颅CT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表现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状低密度区,但也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与血肿较大、吸收缓慢或发生再出血有关[1]。

2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脑受伤和高颅压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它好发于老年人,本组60岁以上老年人,占84.2%,所有病例均CT显示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萎缩患者其颅腔相对较大,当遇到轻微慢性力作用时,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使进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血液积聚于硬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包膜壁上增生的毛细血管释放大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入血肿腔,使局部纤溶功能亢进、凝血障碍,导致血肿外膜缓慢持续出血,引起血肿扩大[2],逐渐出现局灶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由于发病后临床表现各异,症状不重,又无明确外伤史,神经系统查无定位体征,而临床医师又缺乏对此病的警惕,往往在门诊首诊被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老年痴呆、脑卒中、抑郁症等,疗效不好才查CT确诊,因而延误了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头痛患者,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明显的,特别是老年患者,无论有无头外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应尽可能行头CT检查,以排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1]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1.

[2]王拥军,方绍明,高慰然,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病学,1999,1:29~30.

猜你喜欢
硬膜头颅外伤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油菜花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