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起,孙 化,张 慧,单 巍,李保灿,郭炳伦,李玉舟,孔凡之,孟令武,高素花,蔡昊东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科,河南商丘 476100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Ⅱ)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多无皮损表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尽管表现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发病部位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但仍有规律可寻,脑神经及脊神经损害较为常见。听神经损害可引起听力障碍,甚至导致听力完全丧失;脊神经损害,高位者可引起四肢活动障碍、脊髓受压变性所致的高位脊髓病损;低位者可引起下肢活动障碍,甚至导致大小便失禁等。因此,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显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总结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特征表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采集到9例MRI表现符合并经病理证实的Ⅱ型神经纤维瘤,分析并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特点。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7年11月~2009年8月的9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影像所见。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18~48岁,平均29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
MRI采用GE公司0.5Tsigna contour MR成像系统。正交头颅线圈,头部MRI序列包括SET1 WI、FSET2及FLAIR,层厚 5 mm,间距 2 mm,行 Sag、Ax、Cor三个轴向扫描,均行增强T1WI,使用先灵公司生产的钆喷酸葡胺。相控阵脊椎线圈,检查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及增强T1WI,层厚4 mm,间距1 mm,行Sag、Cor、Ax三个轴向扫描,所采集病例均行颅脑和全脊柱平扫和增强扫描。
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会提出的NF-2型诊断标准[1],①CT或MRI显示双侧听神经瘤。②直系一级亲属患NF-2以及单侧听神经瘤或至少有以下病变中的两个: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雪旺氏细胞瘤(神经鞘瘤)、青少年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
听力异常9例,颅压增高2例,静脉栓塞1例,无皮损表现9例,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3例,跛行3例。
2.2.1 病灶大小及信号变化 两侧听神经瘤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病灶直径36 mm,有囊变,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最小病灶2 mm,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增强呈均一强化,于瘤体较大病灶之实体部分信号变化一致。
2.2.2 病灶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瘤体愈大愈易发生囊变,本组18 个听神经瘤,其中 2~9 mm 4 个,10~16 mm 6 个,16~36 mm 8个,在>16 mm的病灶中均发现不同程度囊变区,其囊变区随病灶增大而增大,且愈呈多房状。
2.2.3 并发脑脊膜瘤特点 合并脑膜瘤3例,脊膜瘤3例,均为多发,呈类圆形,沿脑膜分布,大小不一,呈略长T1等T2信号,增强均一强化,均见有长短不一的脑膜尾征。
2.2.4 病灶分布特征 合并神经纤维瘤4例,呈结节状,分布呈上下或左右、前后关系,均在一条直线上,其大小几近一致,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实质部分增强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呈多发。依据椎管内外的病变可见呈串珠状强化,其中一例呈堆积的葡萄串状,发生在椎间孔附近这可见椎间孔扩大。
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生在胚胎2~4个月神经元增殖、组织发生和分化阶段,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常并发特征性皮肤斑痣,NF是其中一种。在基因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发现NF的两个不同类型,NF-1型、NF-2型。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NF-1患者的颅内新生物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如星形细胞和神经元;NF-2患者的颅内新生物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覆盖物,如脑膜和雪旺氏细胞。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即双侧听神经瘤,其致病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短臂的1区1带2亚带,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0 000[2]。由于大多数NF-2患者缺乏皮肤及眼部表现,故发病年龄较晚,常见于20~40岁[3],本组病例与之报道相近。
MRI平扫+增强扫描可见发现较小之听神经瘤,尤以增强扫描对病变的检出率较高,肿瘤愈大愈易囊变,符合神经鞘瘤的生长规律,两侧肿瘤可大小不一。沿神经走行分布,有向阻力较小处生长之趋势。听神经瘤的毛细血管无血脑屏障,所以增强易强化,愈小愈均一。可发现1~2 mm而未任何症状的病变,因此增强检查应作为神经纤维瘤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与文献[4-5]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肿瘤愈大占位效果表现愈明显,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均可受压移位或变形,也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脑膜瘤通常为多发,可发生在颅内任何位置,多依附于硬脑膜生长,与硬脑膜宽基相连,增强有脑膜尾征之表现。若生长在脑静脉窦及附近,常引起静脉窦栓塞,引起脑组织淤血水肿。本组病例可见1例出现此种情况。发生在椎管内脊膜瘤,占位表现明显,压迫症状多见,信号变化与脑膜瘤相似。
多发神经纤维瘤,可发生在神经根,也可发生在椎管内,常为多发。本组病例发现肿瘤多发一条直线上,或为上下走向,或为左右走行,或为前后走形,以上下走形最为多见,具有沿神经纤维走行分布之规律。
检查范围应包括颅脑和全脊柱,当患者仅发现一处或两处病变时,及时暂时未发现神经损害征状,也应对颅脑、颅颈交界处以及全脊柱进行平扫扫描和增强扫描,以免遗漏病灶,与 AKESON[6]、马强华[7]等,有相似的观点。
综合上述,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在临床表现上,尤其在MRI表现上具有特征性,双侧听神经受累、伴发脑脊膜瘤、神经纤维瘤以及沿神经纤维分布等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1]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Neurofibromatosis[J].Arch neurol,1988,45(5):575-578.
[2]Baser ME,Revans DG,Gutmann DH.Neurofibromatosis 2[J].Current opinon of Neurology,2003,16(1):27-35.
[3]张淑清,刘连祥,吴晶,等.神经纤维瘤病MR表现[J].实用放射杂志,2003,19(1):12-16.
[4]Aokis,Barkovich AJ,Nishimurak,et al.Neurofibromatosis types land 2:cranial MR findings[J].Radidogy,1989,172(8):527-534.
[5]Eyans DG,Sainio M,Baser ME.Neurofibromatosis type 2[J].Jmde Genet,2000,37(10):897-904.
[6]AkesonP,HoltasS.Radiologicalinvestigationofneurofibromatosis type2[J].Neuroradiology,1994,36(2):107-110.
[7]马强华,杨晓萍,叶建军,等.神经纤维瘤Ⅱ型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