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初探

2011-02-21 11:25□张
职教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院校政治高职

□张 敏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初探

□张 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随机性大、连续性差、不能很好地形成体系等问题。高职院校不仅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并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把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一个连续性强、阶段性和目的性明确的教育机制。[1]

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不仅有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这一大型的工作,并且这一平台能为这些角色的功能作用的发挥提供可靠的保障。这一平台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只有这一体系建的完善、稳定、全面,这些角色才能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型工作。

一、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

(一)建立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

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和发展需要,应建立以高职院校党委为核心的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

一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即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院团委、基础课教学部(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院办、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就业处、心理咨询室、招生办、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宣传部部长担任;成员由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基础课教学部主任、院办主任、后勤处处长、教务处处长、就业处处长、心理咨询室主任、招生办主任、资产经营公司经理、各院系党总支(支部)书记、学生科科长担任。

二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即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由各系书记、主任及学生工作副主任、学生科长、团支部书记、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各院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2]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实施者,负责具体落实本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执行每年常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即高职院校学生会及学联组织及各类社团组织。由学校及各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学联主席、副主席及各社团负责人组成。

(二)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的职责

高职院校党委是学生事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主要研究和学生事务相关的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等重大问题,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学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责任。高职院校党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引领作用,应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放在学院党委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到学校各项中心任务中去。高职院校党委每年要专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作出总体部署,组织督促检查;要经常听取宣传部、学工部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高职院校行政部门及各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要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各系行政负责人需要对德育和智育全面负责,协调好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关系、学生事务部门和教务部门的关系。增加人才培养在院系工作考核中的比重,系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学生工作。

学生会、学联及学生社团组织在院团委、学工部等的直接领导下,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效能,健全、创新学生各类组织的机构设置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做好学生机构的组织及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运行

(一)决策层的运行

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决策中枢,所有事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都应出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的常设机构---宣传部、学工部、基础课教学部等,负责向决策层的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及建议。

(二)执行层的运行

执行层的运行事关决策层各项决策的落实,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执行层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当前,承担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很多,虽然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就业处等部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部门,但还有一些兼职部门,如后勤处、资产公司、教务处等也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此之多的部门共同来管理一件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致使无人管理,因此,执行层如何运行,也是这一体系能否顺利运转的一个关键。

在高职院校应将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教育、管理、服务三类,如:宣传部、教务处、基础课教学部等可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类部门;学工部、团委、就业处可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类部门;后勤处、资产公司、心理咨询室等可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类部门。将这三类部门在进行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再成立一个统一的学生事务工作部门,直接隶属于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所有事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事务均由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依据分类进行直接管理和协调。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解较细,职责单一,各管理部门间不重叠,分管领导实现了统一,上下一条线,主从分明,左右协调,各司其职,能确保这一体系在执行层面的顺利运行。

(三)监督反馈层的运行

监督反馈层的运行应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决策的监督反馈、执行的监督反馈、效能的监督反馈和评价的监督反馈等。执行监督反馈部门应主要为学校督导室和职业教育研究室,在对校党委做出的决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执行层对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分析,并依此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决策出的问题还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建设性的反馈,若是决策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党委提出反馈意见及建议,若是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及时向主管学生事务工作总部门的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进行建设性的反馈。[3]反馈结束后,再由党委或主管学生事务工作总部门的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依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处理,对偏差进行及时纠正。这样循环往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就能高效有序地运行了。

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教育机制、沟通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等,现主要对沟通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方面进行阐释和说明。

(一)沟通机制

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高职院校内部沟通机制的建立;二是高职院校与社会、家庭之间沟通机制的建立。

1.高职院校内部的沟通机制。高职院校内部的沟通是指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教育类、管理类、服务类等学生事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党委与各类部门分管院领导及主管院领导之间的沟通等。

高职院校内部沟通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院校内部对此项工作的上下、左右之间的协调,沟通顺畅了,能将问题及时解决于萌芽状态,不致于酿成大祸;也有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在内部进行解决,而不致于将内部出现的问题的影响扩张到院外,从而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内部的沟通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环境,容易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和凝聚力。

院(校)内沟通机制的建立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例会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督导室、职业教育研究室均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安排等。第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月评制度,即每月在校园网上开展测评,学生是测评的主体,教育类部门、管理类部门、服务类部门是测评的对象,建立与学生间的沟通渠道。第三,建立党委领导下基层调研制度,深入院系基层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解决,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

2.高职院校外部的沟通机制。高职院校外部的沟通机制主要指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合作企业、社会等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与其他类教育一样是家庭参与、社会参与的一项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又有与其它类教育不同的一面,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合作企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与家庭、社会建立沟通渠道的基础上,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公布主管院领导电话、家校联系手册、院长信箱、班级QQ群、家长监督会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建立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可以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参加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例会,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信任及对学生人性化培养的信念。

建立高职院校与社会沟通的机制,主要是积极开辟校外育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共同致力于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这一系列渠道的开通,赢得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可,从而赢得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可。

建立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沟通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班主任、辅导员下企业的制度,坚持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系统,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动态方面的零对接;三是要在合作企业建立学生党团组织,由企业中指导学生实践的师傅任学生党(团)支部书记,与带队班主任、辅导员搭班对学生实行管理。

(二)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是指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一系列政策及制度支撑。

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依此,本文主要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主体出发提出保障机制的建立途径及内容。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科学的培养建设制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照总体上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并将之纳入高职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中。

2.建立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政治待遇、物质待遇方面均予以倾斜。在专任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坚持要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原则;基层单位负责人一般要有担任一届班主任经历;高职院校在现有班主任工作津贴发放办法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工作津贴进行重新核定与核算,完善发放办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贴,使班主任工作的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并制定班主任能力提升培养计划,使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更为系统和规范。

3.建立辅导员队伍培养建设制度。确定辅导员的上岗资格与条件,严格按照师生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总体编制计划中;进一步改革辅导员的工资结构,确保其收入水平不低于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辅导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将其学历提升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师提升学历及学位的奖励办法中来。

4.建立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制度。高职院校党委每学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按照相关规定配齐团委成员,并确保团委日常工作经费。

(三)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激发各主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机制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坚持重在鼓励的原则,从两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一是从院校的发展规划方面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规划,使从事此项工作的教职工及参与其中的学生、家长、社会、企业,能从中领悟学院对此项工作给予的重视程度,这从信念方面给予了激励;二是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激励措施,如: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辅导员岗贴发放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时核定办法及课时津贴发放办法等物质激励措施,同时还可制定一系列精神层面的激励办法,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职工能从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4]

(四)评价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应当从系统内部评估和系统外部评估两方面来建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多角度和全方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部评价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开展:一是高职院校领导层面的评价,主要是对二级、三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各执行层主体的具体评价,还应包括对整个工作体系、机制的评价;二是同行层面的评价,主要是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职工进行互相间的评价,其评价内容应是最为具体且可操作的;三是学生层面的评价,主要是被教育、被管理、被服务者对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评价,其内容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反映学生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评价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开展:一是建立学生家庭对高职院校的评价系统,二是建立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评价系统,三是建立合作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评价系统。[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职院校针对特殊的办学实际,全面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性地落在实处,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思政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促进思政工作的良性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李建军.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4):11-14.

[2]张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94-98.

[3]吕晓群.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4-45.

[4]程争艳.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101-102.

[5]曹士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5(12-13).

张敏(1977-)女,四川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

课题名称:本文系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中国职教学会6-5,主持人:张敏)成果之一。

G715

A

1001-7518(2011)11-0069-03

责任编辑 谢荣国

猜你喜欢
院校政治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