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2-21 09:07张佳郑洁李婷
职教论坛 2011年30期
关键词:新生代劳动力农民工

□张佳 郑洁 李婷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佳 郑洁 李婷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现阶段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信息不畅,内容针对性不强,管理缺乏整合,就业功能体现不足等问题,为此,从微观角度提出重视“三个结合”,加强培训宣传;加强“三个认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做好“三个联动”,加强管理的有序性;实现“三个对接”,促进就业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对策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亚群体。他们处于改革开放力度逐步加大、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构建的时代背景下,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务工年龄“年轻化”、外出动机“多元化”、身份认同“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职业期望“高移化”、职业转换“高频化”的典型特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仅达到36.9%[1],就业后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少,他们的人力资本偏低、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低下,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社会认同度差、劳动强度大、报酬低和升职潜力小的岗位。这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境况的改善,放大了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冲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当前在全国不断蔓延的“青工荒”折射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技工荒”以及“教育荒”问题。事实证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民创业、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这也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十分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将其作为就业工作重点,摆到突出位置,先后列入国家对省、市、县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和民生工程项目。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农民工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同级财政补贴范围,建立培训基本补贴制度,实施省级统筹培训资金,培训投入逐步增加,培训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逐步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扶贫办等部门实施了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工青妇组织也开展了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地区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农民工培训,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从组成主体看,我国农民工培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新型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从2004年开始实施,侧重点是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移,实现就近就地转产转岗就业;同时对拟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二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进城求职和拟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此外,扶贫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也自行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培训。

然而现阶段对农民工开展的多为常规培训,主要是对离乡农民工、在岗农民工进行一些面点、保安、驾驶等专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常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特点的培训内容显得缺少,比如,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创业能力、市场经营知识培训;为心理压力大、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疏导、交往礼仪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训等。而恰恰这些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培训信息未能有效传达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本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目前仍然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并不真正了解职业教育培训到底是什么,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例如,在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8.8%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阳光培训工程;四川省雅安市在2007年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8%的被调查者是从邻居和朋友那里获得培训信息的,人们不知道阳光培训工程的存在[2]。同样厦门总工会在对农民工培训的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政府、工会举办的教育培训,他们反映不知道或不知从哪得知[3]。

2011年1月30日笔者在火车上和5位外出打工两年的年轻人谈起国家可免费培训农民工的信息时,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技能培训这回事。1月31日和2月10笔者分别在天津和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内78名20多岁的青年调查访谈后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技能培训的信息,有些人虽听说过技能培训,但不知道要符合哪些条件、要去哪报名。惠民信息到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耳中,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信息的传播存在盲区。据一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职业学校介绍,新生代农民工分布较分散,而宣传力量有限,难以保证免费技能培训信息无缝覆盖。此外,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较少读书看报,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培训信息的有效传达。据了解,由于信息不畅,新生代农民工即便从某些渠道零星获知一些培训信息,也由于对信息掌握不全面,或是对信息理解存在偏差,担心培训要收费、培训后仍难找工作等原因,不愿意参加培训。由于培训信息未能有效传达,导致许多本来有条件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希望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因不知情而失去了一次接受培训的宝贵机会,既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能力的提高,使惠民政策的价值打了折扣。

(二)培训内容针对性不突出

苏州市汇思人力资源研究所发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非物质”因素研究》中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打工者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这些特点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的价值判断及选择,除薪资收入外,他们择业时受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工作环境是否安全、融洽及城市的宜居程度等‘非物质’因素影响明显”。在行业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已不满足于枯燥、单调的生产线工作,喜欢像更多的发展机会的销售工作和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体面的办公文秘工作;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满足于靠薪资解决生存需要,他们更关注高品质的生活,渴望关怀、渴望爱、渴望得到尊重,也更希望获得不断成长的机会[4]。然而笔者从在秦皇岛等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是发现,登记招聘的餐饮服务员、建筑工人等基础劳动力岗位数千个,而前来求职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多是瞄着收入中等、相对轻松的岗位,供需不对接的状况普遍存在。以北京为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占需求比重较大,供求缺口仍旧较大,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两大职业仍是市场需求的主体,二者占总需求的75.89%[5]。调查中数位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很多年轻农民工不再像过去的那批人那么吃苦耐劳了,他们都急于求成,频繁跳槽,没思考自己是否胜任,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容易好高骛远;同时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上海作为重要的人口导入区,目前有400多万农民工。来自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的最新调查显示,该区来沪求职人员中35岁以下的已占到75.2%。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者超过38%。在求职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培训、保障制度等。[6]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在培训中开展意志品质教育、吃苦耐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据了解,现阶段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城市就业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无论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尚缺少这方面的内容。部分农民工培训机构发现,缺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更务实的培训,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的技能和心理上都很难与现实“合拍”,同时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关键。

(三)培训多头管理亟需整合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和资金管理两方面。就行政管理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有关行业和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以黑龙江省为例,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外出创业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民在本地创业的相关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共青团、妇联、残联、扶贫等培训项目应按此分类,由相关负责部门配合实施[7]。然而有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在实际中,组织管理还未理顺,与此相关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力差,还没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结果导致对农民的培训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多头管理,盲目性、无序性非常突出。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涉及的行业和工种众多,仅靠少数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同时,培训资金多头管理的现象也非常突出。据调查,涉及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除财政外,农办、农业、扶贫、林业、水利、科技、工青妇、残联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和培训渠道。由此带来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门利益倾向严重的问题,而且每个部门的培训资金标准和使用方式各自为政,在一程度上造成培训市场的混乱和被培训者的迷茫,同时增大了组织运行成本,造成了一定的体制性流失,致使财政性资金的整合和引导作用受到削弱[8]。

(四)促进就业功能体现不足

现阶段,有些培训机构为培训而培训,只图完成任务,抓收入,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成本来充实培训内容。甚至有个别培训机构为达到考核标准,不惜弄虚作假,虚报就业单位来蒙骗各级管理机构。其结果导致,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并未得到本质性的提高,仍找不到合适工作,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培训工作没有很好地与用工企业对接,培训后工作落不到实,也挫伤了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9]。

调查发现,政府组织的就业前各种培训培训就业率仅为28%。农民工对政府培训的满意率为23.1%[10]。调查问及“培训是否对您日后的生活、工作有帮助时”,有20%的人认为培训对他们来说“没有感觉或根本没有帮助”,在你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选项中,有44%的人认为“听不懂培训的内容,培训对我没有什么帮助”。根据该课题组的调查,有17.6%的人认为培训不值得,还有28.6%的人说不清楚[12]。以海南省示范试点班培训为例,一期91名学员中,就业率只有30%,远远低于原先设定的80%。这让举办单位感到十分尴尬。据介绍,示范试点班的学员主要来自海南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原本订单式培训,即先确定工作岗位再进行培训,就业率应相对稳定,特别是作为培训示范班,测算就业率至少可在80%以上。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91个学员中,3人中途退学,38人表示自己找工作,9人说要回家继续读书,8人回到农村务农,只有33人愿意参加推荐就业。如此算下来,就业率只有30%,与办班的初衷相差甚远[11]。另据扬州大学的朱强、陈妍霖在昆山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民工认为参加培训后对自身就业及其他切身利益的影响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12]。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三个结合”,加强培训宣传

以县为单位,个乡镇建立起劳务工作站,在重点村社聘请了专(兼)职劳务联络员,加大劳务政策宣传力度,印发宣传资料。同时,在县广播电视台开播劳务政策讲座,发布劳务信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劳务信息,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技能培训宣传。县培训基地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再就业的相关政策,了解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发送招生简章、务工信息、务工常识等资料及农民工维权卡。在宣传过程中,认真收集第一手资料,让技能培训与农民工就业工作更贴近实际,为我们今后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结合务工引导培训进行技能培训宣传。由于务工引导培训现场进行技能培训的宣传更能突出成效。因此需要县培训基地教师向农民工耐心讲解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就能增强就业择业能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技能技巧的渴望,使他们希望自己尽快拥有硬技能,用自己的双手让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3.结合具体工种进行技能培训宣传。根据县培训基地所开设具体工种,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进行开展宣传,让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4.结合有关真实的图片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宣传,让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在宣传过程中,把已参训的各专业学员的学习、就业等情况拍摄出来张贴在专栏板上,让广大群众浏览,增加宣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加强“三个认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青工荒”对企业来说是危机,但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却是契机。沿海地区处于产业换代升级阶段,需要的普通劳动力越来越少,而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技术型劳动力供给滞后于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形成技术劳动力需求缺口。

1.充分认识“青工荒”现象其实质是一种“结构荒”、“教育荒”。认识到有—定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技能型、高素质岗位人才缺乏,很多企业即使开出了较高的工酬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需要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或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培训机会来解决;认识到大量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的岗位需求量也很大,可以通过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工资水平来缓解供求紧张关系。

2.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结构,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内容。政府和培训机构要改变等人订购的做法,要深入实际,及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和市场的需求,使培训与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直接挂钩,实现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把培训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结合点上。因此,政府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结构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内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实行“订单式”、“模块式”教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培训机构就培训什么人才、供应什么人才。为此,培训机构还应构建专业群,拓宽专业面,每一个专业群应包含数个常设专业和若干个短训专业,使专业服务面进一步扩大,要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制定各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办法。

3.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背景,使培训内容因人而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生群体,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表现为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因此,考虑到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接收能力,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应以技术型、操作型为主,而不要太过理论化和复杂化,教学形式要直观、浅显。最后,培训者还必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和生活以及心理,针对他们的现实需求,进行操作技术、安全、文化、社会、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现实教育,以求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三)做好“三个联动”,加强管理的有序性

当前对于“青工荒”来说,政府的职能也正在受着严格的考验,以往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更多关注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程度的需求,对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民工荒”的出现,告诉政府和企业不能单靠自身片面的推测进行培训,应该及时根据劳动力形势,制定相应政策,应掌握更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尽快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纳入全局考虑,维护劳动力市场供求稳定。

1.各级地方政府通过上下联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领导管理,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领导岗位责任制。同时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资源分配额度,并确定目标责任,作为考察和评价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获得制度保证。

2.各级政府部门应和城乡不同所有制企业横向联动,普遍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重点解决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实行以就业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统筹、部门合作、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培训质量和就业效率,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为当地社会的共同责任。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要城乡联动,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输出地政府应重点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的引导式培训,以及按照劳动部《劳动预备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并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进城务工的青少年培训工作。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在对待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定位上,应该从管理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应把新生代农民工当作是“市民”和“公民”,而不是“外来人口”,改革目前排斥、漠视的做法为扶持、帮助的政策,使新生代农民工有和城市工人同样的接受培训的权利和机会。

(四)实现“三个对接”,促进就业程度

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工作平台的作用,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管理纳入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与就业信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信息化管理水平。

1.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与配套公共就业服务对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加快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大厅开设新生代农民工专门服务窗口,为新生代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鼓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减免费服务。对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服务机构,各级政府要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经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达到用人单位上岗要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用人单位或协议接收单位要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作为申领培训补贴的依据。

2.实现区域劳务合作对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进一步完善省际劳务合作和省内对口劳务帮扶机制,加强输入与输出地在联动组织农民工培训输送就业的合作。将“百万工程”与“农民工培训计划”对接起来,完善培训输出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对接机制,探索推行“1+1”培训就业模式,即对培训技能要求高和中级以上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由培训输出基地组织1-3个月的基本技能培训,再到就业安置基地上岗强化培训,经考核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两类基地可分别申请劳务输出培训补贴和农民工培训补贴,着力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中级以上技能人才。加快推进输出、输入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联接和远程可视见工系统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劳务派遣工作,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培训就业比例。

3.实现培训机构与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对接。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一样,是在一个动态流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实现合理配置的。农业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建立全国性人才需求、就业岗位的信息平台。用人单位先将需要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录入数据库,再由政府汇总分类,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公开。然后整合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农民(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资源,依托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再由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些信息及时告知各农民工,实现有效培训,快速就业。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R].北京:国家统计局,2010-03-19.

[2]赵乐东,李军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03).

[3]喻茂兰,殷江波.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的调研与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7(09).

[4]邵群.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特点 择业偏爱销售文秘[N].姑苏晚报,2010-06-12.

[5]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工作小组.劳动力市场动态-2009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R].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02-26.

[6]新生代农民工入学“深造”沪上首届农民工初级工商管理EBA 开 班 [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 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53196.html,2010-10-26.

[7]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实施方 案 的 通 知 [EB/OL].http://www.hlj.gov.cn/wjfg/system/2010/07/13/010082905.shtml,2010-07-06.

[8]沈年耀.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7(05).

[9]李北川.渝北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EB/OL].http://www.cqybdx.gov.cn/ll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3,2010-06-08.

[10]赵树凯,赵晨,邓志明.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EB/OL].http://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 =33019,2011-03-10.

[11]赖志凯,邓建华.海南:农民工培训遇尴尬[N].工人日报.2004-10-22.

[12]朱强,陈妍霖.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昆山调查报告 [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

张佳(1985-),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0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郑洁(1987-),女,河南新乡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李婷(1988-),女,山西吕梁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及其实现研究”,课题编号:GJA104017,主持人:赵宝柱。

G725

A

1001-7518(2011)30-0044-05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新生代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