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生
教育生态理论下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程太生
教育生态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生态,来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路径,是职业教育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教育生态理论,对如何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生态理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存在着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根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链条。”生态学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社会科学交叉融汇,己经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1]1976年,美国教育家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为教育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它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一门学科。旨在为创造一个最优化的教育生态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断提高教育效益,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成长。而作为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教育生态系统,它是教育生态最高、最复杂的层次。
整个人类组成全球教育大生态系统。在教育生态的大系统中,又包含了若干不同层次、特点和功能的子系统。例如,按照教育水平划分,包括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中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后教育系统;按照教育类型划分,包括普教系统、职教系统、成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等。这些都是宏观的教育生态系统,它们既包括教育本身的系统,也包括环境系统。而一所学校特别是大学,通常都是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据此,从宏观上看,职业院校生态系统隶属于高等教育系统和职教系统,是二者的结合部分。而从微观上看,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所以,职业院校生态系统的存在是有可能的,并且是符合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
(一)生态智慧:国外职业院校生态发展经验的启迪
一个国家要攀登科技的顶峰,需要培养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型人才,这是传统教育即大学本科教育的职责所在,而整体国民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更需要培养大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靠职业教育来实现。这两类人才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没有基础研究型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没有生产一线的实用人才,企业在市场中就没有竞争能力。越是发达的国家,对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就越重视,越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发展职业教育,表现在立法方面尤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了《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由学校到就业法案》,加大了联邦职业教育专项拨款力度。德国在1997年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计划》,修改和完善了职业培训条例,等值承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历资格,以增强职教的吸引力。
(二)制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树立教育整体的生态观念,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基础。在世界许多国家,高职院校已经改变了对口进行狭隘的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人才的初衷,职业教育的观念有了重大变化。集中体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中,大会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2]职业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应该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2.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职业教育被看作是人的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而不是终结性的教育,建立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内部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和吸引力,是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根本的问题即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变终结性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的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机会,大力扭转中职教育入口大、出口小的局面。
(三)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把生态管理策略融入学校微观管理层面,致力于教学改革,一直都是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一,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扩大高职教育的专业涵盖面。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需要,特别是工商界对就业人员“宽专多能”的要求,高职教育不再是为一种工作作准备,而是越来越为通用技能做准备。与此相适应的是,各个国家的职业资格种类正在相应地减少。德国的职业资格种类由20世纪70年代的600个减少到377个,并要求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者熟悉7至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瑞典的职业资格只有24个专业范围;意大利的职业资格的专业范围只有9个,极大地突破了窄面向的实用主义的职业教育模式。第二,变革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收集和选择信息及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等,以增加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灵活多域,特别是与全球一体化密切相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新课程、新技术内容。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学徒制培训是实现产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可以很好地增加就业机会,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1997年荷兰经济研究所应欧盟委员会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一份题为《学徒制在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中的作用:学徒制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性》的报告,认为学徒制培训对改善青年人的就业前景起着关键作用。[3]典型的学徒制培训有几个要素: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社会合伙人(企业主和工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以指导和监督;学徒工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
(四)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管理模式
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协调系统的外部生态环境,是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客观地说,近年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教育内部,而是来自经济部门和就业部门。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的密切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探究我国职业院校系统出现生态问题的缘由的同时,从国外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中找寻积淀深厚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意识,使我们在考量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时意识到,不但应在制度、经济、技术层面重视职业院校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应加强职业院校的生态意识,用一种生态的观念来引领我国职业院校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树立职业院校良性发展的生态观念
生态学的边缘效应认为,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物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较多不同的生物种类,且特别活跃,由于种群密度较大,生产力相应地也比较高。边缘效应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生态系统之中,教育生态系统也有边缘效应,如,交叉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诸多生命力旺盛的新学科,诸如人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教育生态学等,这也是生态学能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茁壮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在解决职业院校发展问题时,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即以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职业院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树立为职业院校提供基础性的社会生态的意识,运用政策法规、宏观调控等方式,切实转变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传统观念,在全社会倡导现代文明的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因为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是更新旧观念、肯定新事物最有力的手段。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近几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呈现今天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的,但是,要想进一步破除残存的鄙薄职业教育的旧观念,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快如关于高职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召开各种职教会议,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
其次,地方政府要积极扶持本地的职业院校的发展。支持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通过政策加以引导,鼓励国有民办、民有民办、中外合作等形式,使职业院校更多地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化的办学之路。其地方财政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支持,建立科学灵活的经费投入机制。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通过放权和提供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来吸引高水平高技能的潜在师资,以此来鼓励职业院校的发展,形成浓厚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最后,舆论媒体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来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及意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系统,二者是并行的教育体系,改变单纯崇尚“学术教育”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正确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发展职业教育应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
(二)建设职业院校生态成长的战略环境
职业院校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要使其实现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合理定位其发展方向。各职业院校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正确选择和把握,对于其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达成最优化和最佳模式,实现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生态学的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在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其分析研究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问题,对于指导职业院校的科学定位不仅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各职业院校应该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整体观来指导自己的发展定位,因为作为个体存在的职业院校是构成职业院校生态系统的基础,如果其脱离了整个职业院校生态系统,其就不再具有系统的特性和功能,而各院校之间相互联系、协同发展,就能促进整个职业院校生态系统的性质及其功能的发挥,其自身也就能获得较好的发展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越强,系统就越像一个无结构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一个要素的身份参加到更大的系统中去。职业院校是处于就业最前沿的教育子系统,对社会职业的变化也是最为敏感的,而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许多职业岗位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可能成为教育的恒定目标和稳固基础,因此,职业院校系统不仅应该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努力打好“职业性”这张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就业预备,还要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让学生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
(三)依据教育生态链法则,保证充足的教育资源
生态学认为,在生态系统中存在诸多食物生态链,如我国民间流传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美国科学家林德曼首先提出了“食物链”这一概念,认为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方式而彼此联系起来的食物营养供求序列。由于诸多的食物链共存于生态系统中,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直线关系,而是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一种生物往往以多种食物为食,同一种食物也常常被多种生物取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物网。它能够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产生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其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非常重要,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基石性作用。
职业院校生态系统中也有教育生态链,与自然界的食物生态链不同的是,它不仅有基于能量流传递摄取的关系,也有知识流和信息流的富集关系。如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期间就是一个知识流富集的过程,而通常来说,随着知识流的富集,各个教育阶段所需的能量流也会随之不断增加,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即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会高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教育成本也相应高于初等教育,这也是教育发展历史的规律所在。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子系统,理应获得更多的教育投入,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由于其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特别是其“职业性”的塑造,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和对学生实施技能培训,因此政府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以保证这个系统的动态平衡。
[1]Malt by Edward(英)著,康乐,韩兴国译.生态系统管理(科学与社会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理论述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3]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程太生(1959-),男,山西太谷人,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G710
A
1001—7518(2011)01-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