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

2011-02-21 02:39:24孙福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5期
关键词:正品炮制柴胡

孙福成

成都印钞公司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

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理法方药四者缺一不可。中药作为临证中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品种、产地、采收、炮制、贮存、配伍、调剂、煎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1 中药品种混乱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现存最早的本草经典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唐本草》载药850种;《本草纲目》载药1 892种;1993年版《中华药海》载药8 488种。由于历代本草对中药的形态、产地、药用部位、植物科属等的记载时有不统一的地方,造成中药品种混乱而影响中药的质量。

1.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是中药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对中药的质量、使用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最大。如白头翁,2005年版《药典》载“毛莨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sis(Bge.)Regel的干燥根”,但在全国以白头翁为中药名的品种有毛莨科、蔷薇科、石竹科等7个科属约30多种植物,形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如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认为“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清代吴其浚则声称“凡草之有白毛者,以翁名之皆可”;也有中药收购部门不严格执行《药典》要求的问题。不同来源的白头翁,其化学成分及含量不同,如均用做白头翁入药,将难以取得正品的疗效。至于目前常用中药别名很多,如辛夷称木笔、胡椒称古月、九节菖蒲称京玄参、大黄称锦纹、蜈蚣称天龙等,由于名称的不规范常给医师和药师造成麻烦,导致用药差错而影响疗效,甚至发生医疗事故。中药应逐渐正本清源、统一名称,做到一药一名,既可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质量,又便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1.2 关于中药“正品”、“地区习用品”、“混淆品”、“伪品”

正品,指《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正品中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常用清热解毒连翘,唐代以前将金丝桃科植物湖南连翘Hypericum ascyron L.作正品,药用部位是“茎连花实”,自宋代以后乃至现今中国药典,则以木犀科植物连翘Rorsythia suspensa为正品,药用干燥果实。现今用之,当以《中国药典》为准。地区习用品是在某一地区有长期应用历史的中药品种,如北京地区习惯使用百合科的铁丝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从整体上看,地区习用品的质量要逊于正品。混淆品是指前面所述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品种混乱情况。伪品则是指不法药商以牟利为目的而以伪乱真的假药,不仅无治疗作用,甚至可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如黑龙江省巴彦县曾把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 Turcz当作柴胡做丸药,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件[1]。

1.3 同一正品的不同品种来源

不同来源的正品中药,其质量和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柴胡,2005年版《药典》收载有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习称北柴胡)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习称南柴胡)。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北柴胡的皂苷含量是南柴胡的4倍,南柴胡的挥发油含量是北柴胡的2~3倍。李延利等[2]的研究表明:南柴胡的解热作用强于北柴胡,因为柴胡中起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而北柴胡的保肝、降低转氨酶(GPT)的作用则明显优于南柴胡,因为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临床应据其特点分别应用方能提高疗效。

2 中药的产地

中药有“道地药材”之说,是由于中药资源(尤其是名贵药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才能优质生长。历代医家对道地药材很重视,认为“凡诸本草、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宋代寇宗奭云:“凡用药必须择徒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如宁夏枸杞粒大肉厚、味甜子少,而河北枸杞肉薄子多、甜味差;川芎产于四川都江堰市,而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引种后,色香味均不如都江堰所产。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道地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药材,如远志,所含皂苷为其主要成分,山西运城所产的含量为11.9%,陕西产的含量为5.46%,两者含量相差2~3倍[3]。因此,要大力发展和使用道地药材。

3 中药的采收

中药以植物药居多,采收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入药部位的不同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适时而合理地进行,方能保证质量。《千金翼方》云:“夫药采收,不知时节,不易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4]如茵陈须在幼苗时采,民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现代研究证明,即使同一品种,如采收时间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如甘草,开花前甘草苷含量约10%,若已开花则含量降为3.0~4.5%;薄荷,如以晴天采者所含挥发油为1计算,则雨后2~3 d为1/4,雨天含量甚微,最好的采收时节以天晴1周后,在上午的11时至下午2时为佳,挥发油含量最高;曼陀罗中的生物碱是早晨叶子含量高而晚上根中含量高[5]。再如动物药鹿茸,从幼角长成鹿茸的过程中质量变化极大,老化后则只能做鹿角入药。因此,要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必须依据药用部位的生长旺盛期不同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适时采收。

4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除去非药用部位以纯洁品质,如枇杷叶去毛、远志去心;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有效,如半夏生品有毒,食之呛喉,甚则声带麻痹,炮制后则无毒;改变或缓和药性使之更适合病情的需要,如地黄生用有凉血,经九蒸九晒制成熟地黄则味甘而苦、性温,滋补肾阴之功全;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以提高疗效,如元胡,生品水煎液含生物碱25.06%,而醋制后水煎液含生物碱达49.33%;增强或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以适用于临床用药需要,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作用向上可兼清上焦火邪,柴胡、香附等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矫正药物的不良气味以便于服用,如动物类药;便于调剂、制剂、贮存,如矿物药的煅制和粉碎。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可以进一步干燥或杀死虫卵,如桑螵蛸,或使与苷类成分共存的酶失去活性,如槐花,以有利于贮存。中药若不依法炮制,则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正如清代张仲岩《休事指南》云:“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同一种中药用同一种辅料,而采用不同的炮制工艺或炮制方法,炮制品不仅外观上有差异,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如元胡,经煮法、炒法、拌法醋制后,测定其水煎液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是醋炒﹥醋拌﹥醋煮;用15%和25%两种不同浓度的醋炮制元胡,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1.709 mg/g和2.135 mg/g,有效成分相差近1/3。金银花经传统的晒干、阴干、蒸晒、硫薰四种方法加工后,分别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氯原酸的含量,结果是阴干>硫薰>蒸晒>晒干[6],氯原酸有较好的消炎抑菌作用(清热解毒),其含量的高低对该药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以中药炮制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研究结果,采用合理的炮制方法或炮制工艺,对中药进行规范化炮制,是提高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5 中药的贮存保管

中药的贮存保管,主要是避免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如果贮存不当,就会造成药物变质现象,如芳香类药物荆芥、薄荷、紫苏等,贮存不合理、保管不得法,就会造成其挥发性成分的损失而影响质量。《千金要方》云:“凡药皆不欲数数晒曝,多见风日,气力则薄歇,宜熟知之。”又云:“诸药未及用者,候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曝之,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封。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7]在贮存时间上宜新则新,宜久则久。某些中药存放越久,其质量越好,如陈皮、吴茱萸、狼毒等。以陈皮为例,其有效成分陈皮苷当年收者为5.07%,贮存4年之后为6.88%,含量有明显的变化[8]。

在中药的贮存过程中,引起霉变、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主要有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指药物的含水量和药物本身的不同化学成分,中药的内含水分以9%~13%为宜,过高则易霉变和虫蛀,如当归、锁阳等,过低又易使某些药物因水分丧失而枯朽酥脆,如明矾、硼砂等。药物本身的化学性成分不同,因而性质各异,有的稳定,有的则易变质,如甘草、当归、川芎、白芷等含淀粉、糖、蛋白质的药物易虫蛀、霉变,因为害虫和霉菌滋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其分解,以获得能量和营养。其他如含盐分的盐附子、咸苁蓉等易吸潮变稀;含色素的红花、金银花等受日光照射易变色;乳香、儿茶、阿胶等树脂、浸膏、动物胶质类受热易软化粘连。外因指温度、湿度、日光、空气、害虫和霉菌等外界因素,中药贮存的温度以15℃以下最佳,湿度以50%~70%为好。当温度在16~35℃,相对湿度60%以上时,害虫和霉菌极易生长繁殖,导致药材虫蛀和霉变。空气则能使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发生氧化,如丹皮、大黄的变色、磁石的失磁等。因此,在贮存过程中,应针对容易引起变质的内外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充分干燥、低温贮存、密闭避光、防虫杀虫等,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选择合理的包装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包装,对保证中药质量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曾俊超等[9]进行了不同包装对川芎质量影响的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川芎挥发油的损失率以复合袋包装最低,为6.45%,其后依次为牛皮纸袋为12.9%,编织袋为20.43%,布袋为23.64%,麻袋为25.21%。由此可见,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包装、贮存养护,可以有效地保证质量。

6 中药的配伍

历代医籍所载方剂,药味多在10味以下,药简而精,量少而专,临床常能取得好的疗效。如果不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对证下药,仅靠辨病拉大网多味药组方,或在不了解药材质量的情况下就盲目增加剂量,不仅浪费药材、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以不一定就能增加疗效,甚至反而会造成药味间的相互干扰,引起药源性疾病。迟本悦等[10]对355张处方中的白术、党参、白芍等30种常用中药的用量进行分析,以《药典》规定的最高用量为标准,发现超量使用的占70%以上,最少超量10~20 g,最多的超量40~50 g。

7 中药的调剂和煎服

中药的正确调配、合理的煎服法也是保证质量和疗效重要的一环。如某医院每日调配中药处方800张左右,经差错统计,差不多每天都有错漏现象,最多时达10余张[11]。中药的不同煎煮时间和煎煮方法对汤液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如大黄中的鞣质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钩藤中的生物碱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人参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45 min前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至60 min后则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提高中药调剂和煎服的质量,对保证中药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8 影响中药质量的其他因素

少数不法商人以牟利为目的,一方面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优,如天麻、人参、西洋参、白花蛇、阿胶等很多药都存在伪劣品;另一方面将大量非药用部位混入药品中或在正品中掺入杂质,如在金银花、红花、菊花中掺沙,冬虫夏草注入水银,将浙贝混入川贝之中,海马肚中掺入大量杂质,炮甲珠中掺入猪蹄甲珠等,严重扰乱中药市场,影响中药质量,对中药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药监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广大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24.

[2]李廷利,都晓伟.南北柴胡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2,(3):34-35.

[3]黄泰康,赵海宝,刘道荣.天然药物地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80.

[4]孙思邈.千金翼方[M].卷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

[5]岳凤先.中药的现代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32.

[6]郭洪滨,宋德花.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氯原酸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1,(3):52-53.

[7]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卷一.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4.

[8]张惠.陈皮不同贮存期有效成分含量则定[J].中成药,1993,15(6):21.

[9]曾俊超,赵玉森,卢先明,等.不同包装对川芎的质量影响[J].四川中医,1997,15(2):17-18.

[10]迟本悦.中医处方超量用药调查[J].中药材,1992,15(2):44-45.

[11]钟洁珍.浅谈设立中药配方核对关的意义[J].中药材,1991,14(12):46-47.

猜你喜欢
正品炮制柴胡
例谈研究单摆问题的关注重点
“赣鄱正品”第二批100个认证品牌名单
江西农业(2021年23期)2022-01-19 06:49:02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18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活力(2019年6期)2019-07-10 01:29:15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50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2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8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8
藁本药材的市场调查及正品与习用品对比研究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