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γ疣体根部注射治疗甲周疣疗效观察

2011-07-28 08:16:50丁治云袁淑慧陈燕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5期
关键词:寻常疣干扰素皮损

丁治云,袁淑慧,杨 莉,陈燕辉

1.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3;2.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甲周疣是生长在足趾部、甲周或甲下的寻常疣,可使指甲甲床破坏、指甲变形,多发生于青少年手指、手背、足缘等处。常规采用局部冷冻、CO2激光烧灼、刮除等方法治疗,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痕。笔者采用干扰素γ疣体根部注射治疗甲周疣,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寻常疣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中,男 27例,女 22例;平均 29岁(5~50岁);病程 5个月~7年;皮损数目:1个皮损44例,2~5个皮损5例,共72枚。对照组中,男 26例,女 23例;平均 27岁(12~35岁);病程2个月~6年;皮疹数目:1个皮损52例,2~6个皮损7例,共64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数目及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的诊断标准诊断甲周疣。

1.3 入选与排除标准

1.3.1 入选标准

①症状典型,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疣体根部位于甲周;③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④健康状况良好者。

1.3.2 排除标准

①对本实验药物任何成分过敏者;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拟妊娠的妇女。

1.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试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者;②依从性差,试验过程中不能按规定剂量、时间和疗程用药者;③自行合用对试验治疗有影响的其他药物的受试者;④因严重不良事件或出现研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必须停止试验者作为试验脱落者;⑤无不良反应,但因其他原因(中途失访、患者要求退出研究、并发其他疾病、死亡等)而中断治疗者作为脱落者。剔除和脱落者不计入有效率及痊愈率统计。

1.4 方法

1.4.1 试验药物

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γ(伽玛)(药品规格:100万IU,粉针,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2%利多卡因注射液;液氮(由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液氮服务中心提供)。

1.4.2 治疗方法

1.4.2.1 治疗组 重组人干扰素γ100万IU(粉针)+2%利多卡因注射液0.3~1.0 ml,根据皮损大小及数目多少确定利多卡因的用量,以尽可能将1支干扰素γ的量全部注入皮损内及基底部。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若未治愈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8次,每周观察皮损变化,皮损痊愈即停止治疗,用1%碘伏常规消毒选择好的疣及周围皮肤,从疣体边缘快速进针,并推注少许药物,稍停顿,使麻醉药产生局麻作用后再边进针边推注药物,使疣体及基底部均匀地注入药物,至疣体变淡停止注射,注射后注意防止局部感染。

1.4.2.2 对照组 采用压冻法,即充分暴露皮损,根据皮损大小制作棉签,蘸取液氮轻压于皮疹上3~10 s,至皮损及其周围1 mm处皮肤完全结冰变白后移去棉签,皮疹缓慢解冻为一个冻融周期,每一皮损连续2~3个冻融周期。若冷冻后结痂脱落,而疣体未完全脱落者可重复冷冻,直至疣体完全脱落,3个月内最多冷冻次数为4次,于每次结痂脱落后观察疗效。两组均于第3个月后判定疗效,第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疣体全部脱落消失;显效:疣体消褪70%以上;无效:皮损肉眼减少<30%。复发:痊愈后半年内又有新的皮损出现。有效为痊愈加显效。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8例患者均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治疗组无脱落患者,对照组脱落6例,不影响统计结果。其余92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注射1次显效者10例,2次显效者40例,3次痊愈25例,显效15例,4次痊愈31例,显效17例,5次痊愈36例,显效12例,6次痊愈43例,显效5例,7次痊愈47例,显效2例,有效率为100.00%,8次痊愈48例,显效1例。第3个月痊愈48例,显效1例,痊愈率为97.96%。对照组第1次冷冻显效20例,第2次显效23例,第3次显效31例,第4次显效33例,痊愈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1.40%,痊愈率为4.65%;两组有效率及痊愈率间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

局部注射干扰素γ者注射部位有疼痛感,拔针后消失,有6例于第1次注射后24 h内出现低热、乏力,经休息、多饮水后24 h内自行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冷冻患者所有皮损均出现水疱反应,水疱较大者抽取疱液,并包扎换药直至疱干涸,皮损处疼痛时间为2~7 d,平均3 d。

2.3 两组随访情况

痊愈患者第6个月后随访情况: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08%。对照组1例患者复发后自行消退。因治疗组患者痊愈率高,复发率低,而对照组痊愈率低,痊愈例数少,故未作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良性表皮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手指、手背、足缘等处[1]。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易发此病。已知HPV是一种DNA病毒,宿主细胞是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并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2]。常规采用刮除、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均存在复发率高、损伤大等局限性,尤其是患者皮损较多、较大时,创面多、痛苦大。

甲周疣既发生于甲周的寻常疣,因其位于甲板及甲母质周围,普通冷冻及激光治疗易损伤甲母质,致使指甲变形及瘢痕形成,影响美观;且受发病部位影响,采用一般的刮除、冷冻、激光等方法需要治疗次数多,复发率很高,反复的治疗会进一步加重瘢痕形成,痛苦大。我科采取冷冻治疗3个月内痊愈率仅为4.65%。近年来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寻常疣,但对甲缘者效果较差[3]。采用干扰素皮损内注射治疗寻常疣屡见报道,一般均用重组人干扰素α类,而重组人干扰素γ则应用较少。我科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γ皮损及基底部注射治疗甲周疣,取得满意疗效,有效率为100.00%,痊愈率为97.96%,和常规冷冻方法相比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有显著提高,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预后无瘢痕。

干扰素γ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减轻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的作用[4],它的抗病毒能力比IFNα/β低10~100倍,但作为免疫调节因素则比IFNα/β活跃100~10 000倍[5],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疣体血管和细胞的增殖等方面达到祛除疣体的目的,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也是选择干扰素γ的重要原因,且应用粉针剂,尽量将1支的药量全部注入到皮损部位,充分发挥治疗作用。此方法和传统冷冻方法相比,治愈率显著提高,且复发率低,而痛苦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后无瘢痕,易于被患者接受,适合临床推广。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2]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03.

[3]常金凤.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寻常疣[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3):187-188.

[4]张明谏,王其芳,宁恩弟,等.干扰素γ对烧伤增生性瘢痕色度值变化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2):263.

[5]Pece JL,Russell SW,Le Blanc P,et 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various classes of mouse interferon on macrophage activation for tumor cell killing[J].J Immunol,1985,(134):977.

猜你喜欢
寻常疣干扰素皮损
火针治疗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特别健康(2017年12期)2017-07-20 03:57:04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特别健康(2017年3期)2017-04-20 06:29:38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19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