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策略 让课堂“增效提质”

2011-02-21 01:58朱春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课例思维课堂

朱春莉

(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浙江 宁波 315000)

优化提问策略 让课堂“增效提质”

朱春莉

(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浙江 宁波 31500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的可靠保证。然而,在当前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现象大量存在,它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不断优化提问策略,力图让课堂“增效提质”。

课堂提问;优化;增效提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反馈教学,而且还能启迪思维,刺激学生提出与发现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然而,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清课堂提问的意义,对怎样提问才能有效引导教学对话、引发学生质疑、析疑未做深入的思考。因此,在看似热闹有序的课堂提问背后充满了无序和低效。下面笔者尝试从精心设问、巧妙导答、自主提问三个层次入手,优化提问策略,让课堂“增效提质”。

一、精心设问——有效提问的基础

1.有的放矢,层层深入

有效的课堂问题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的,并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做到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分散和综合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经历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

【课例】:《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学片断

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成果”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英国“鲁本斯”家族在棉纺织工场的发展过程中陆续遇到的三大问题。问题①:生产的棉纺织品跟不上市场需求,手工生产效率低怎么办?(目的要引出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问题②:如何解决机器生产的动力不稳定问题?(目的引出动力革命——蒸汽机)。问题③: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何快速把产品运到英国各地乃至世界?(目的引出交通运输革新)这三大问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知识疑难点,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各项发明之间的顺序性和逻辑性,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2.适时适度,留有余地

首先,设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次,设问要难易适度,要有广度、梯度、开放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设计要以中等学生为基点,同时,为了适合优等生、学困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深化或简化。再次,设问要适量,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例】:《飞屋环游记——北纬30度之行》教学片断

2009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赵老师的这节课选择了用“日记”和“祖孙”问答的方式呈现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和特点。例如,在第一则“环游埃及”日记中,教师抓住“阳光炙烤”、“防晒霜”、“饮用水”等关键词引出埃及的气候特点后,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在如此干旱的地方会出现早期文明呢?”这样的问题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在“环游”结束后,赵老师进一步提问,“美国密西西比河也是在30°N,为什么没有形成令人震撼的古老文明呢?”“中国文明为何能延续至今,不曾中断?”这样的设问带有很强的探究性、启发性,在老师的资料提示和适时等待中,学生们进一步建构了知识体系,拓展了逻辑思维。

3.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常规的设问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充分顾及学生好奇、好强、好玩的心理特点进行设问,学生就会感到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因此,教师在设问时,要从多种课程资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内容新颖,设问方式多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喜闻乐答。

二、巧妙导答——有效提问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提出后,全班同学鸦雀无声或者答非所问,预设的提问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重视问而忽视答,缺乏有效的引导提示,造成学生思维的“短路”。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便会成功。教师有问有导、善问善导,是优化课堂提问策略的重要环节。

1.及时点拨,定向引导

学生的思维常常呈现发散状态,回答提问时会失之偏颇、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引思考的方向,使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课例】:《北京人的足迹》教学片断

提问“北京人这些原始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你们怎么评价他们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学生回答“很好,很平等”。我反问,“看来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在几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你们现在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吗?”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就自然领悟到自己思维的偏颇,有的学生立即补充,“虽然比较平等,但生产非常落后,人们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所以不是理想的社会。”

2.变换角度,巧妙迁移

由于学习程度的差异性,对有些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变换一个角度,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用比喻或类比来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迁移,帮助学生接通思路,得出正确答案。

【课例】:《挑战与回应》教学片断

提问,“面对西欧国家的文明洗礼和野蛮掠夺双重挑战下,亚非拉国家会有什么回应?”等待许久还是没人回应,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转换角度问道,“如果你被人欺负了,你会怎么做?”通俗幽默的语言,接通了学生“短路”的思维。

3.分解问题,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有时学生对提问的难点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可能是由于问题过大、过难的原因。这时,教师可以把问题集中性较强的内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化大为小,降低问题的难度和坡度,然后各个击破,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课例】:《新文化运动》教学片断

提问:陈独秀等这些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在当时的中国大张旗鼓地宣扬新思想呢?结果一片沉寂。意识到问题的综合性,我立即把它分解成了3个子问题:①请结合史料,说说当时的北洋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②结合春节“对联”,说说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③如何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经过分解提问,学生就能理解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专制、愚昧的现状而发起的这场新文化运动。

三、自主提问——有效提问的落脚点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鼓励学生提问比教师设问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提问应打破教师的垄断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单向交流方式为“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的多向交流方式。因此,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是有效提问的落脚点。

1.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一上课就处于紧张、焦虑、提心吊胆的状态中,哪里还敢提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问题,善待“插嘴”,鼓励质疑问难,这样学生才会“敢问”,才能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问。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够做到自觉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空间,使学生在有问可提的领域中思索。创设问题情境应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知识和培养其思维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入情入境,形成“想问”的内驱力。

3.传授自主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必须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第一,引导学生模仿质疑。教师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出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常规性提问。即“是什么(背景、内容)”“为什么(原因、意义、理由、作用)”“怎么样(措施、建议、对策)”,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第三,鼓励学生随机提问。它是针对师生的讲解、提问、答问,进行分析、比较而随机提出的问题。第四,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提问形式,如自问自答、自问他答、互问互答、生问师答等等。总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提问提供必要的“脚手架”。

【课例】:《甲午战争》教学片断

环节一:情境铺垫,引发质疑。我首先出示文章——《冰心的遗憾》片断。“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这样的情境设置,瞬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我趁机向学生提问,“读完这段文章后,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们纷纷提出,“冰心的遗憾是什么?冰心为什么气?为什么恨?甲午战争是怎样发生的?《马关条约》规定了哪些内容?它的签订到底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等等。环节二:自主问答,合作析疑。我以图片和史料为载体,要求每一小组选择相关基础问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但有疑惑处,也可向老师提问解答。这样的问题教学如同在水池中投入一颗颗石子,使课堂这片水池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导答,并通过教师的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示范,引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要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这点星星之火,去充分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这正是我们“减负增效”的最终目标。

[1]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鲁献蓉.对新的课堂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

[4]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M].长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5]唐永康.浅谈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J].科教文汇,2008(31).

李雪虹)

猜你喜欢
课例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