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国 李亚云
(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商州 726000;2.陕西省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对黄炎培“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研究与思考
董爱国1李亚云2
(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商州 726000;2.陕西省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敬业乐群”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黄炎培号召人们在“为己谋生”的同时高举“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旗帜。这一思想对现实社会中的从业者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敬业乐群;职业道德
调查显示:在校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偏弱;注重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利己倾向;偏重物质利益,趋于功利化、世俗化;讲实惠,公众意识比较淡薄。从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在此形势下,亟需高举黄炎培的“利居众后,责在人先”这面旗帜。因此,对黄炎培的“敬业乐群”思想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敬业乐群”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黄炎培人才观的核心内容,并被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早在近百年前,黄炎培针对当时严重的教育弊端,尖锐地指出:“今之学子,往往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毕业的学生心气过高,或“以职业为苦”,或“以职业为贱”,缺乏吃苦耐劳和敬业乐业的精神,“求事者纷纷而合格者绝少”,使职业界备感人才之缺乏,致使“青年毕业于学校,失业于社会者比比皆是”,“满地皆高等游民”,更谈不上服务他人、社会和国家了。通过对美国、菲律宾等国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研究一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游氓”,黄炎培明确提出“语义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义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他想“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以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最终“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认为,学生“来学时既无就业之诚,学完之后安有乐业之日?”职业教育应“一方授与学生以谋生的知能,一方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求群”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他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最高之信仰”,“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强调“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因此,黄炎培提出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观。
所谓“敬业”是指对“所学之学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职业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职守,有为从事职业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追求;“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合作互助的精神,黄炎培认为“有生必有群”,“求群”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求群乃爱群,爱群就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他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制定和完善训育标准,将“敬业乐群”具体化: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等。
从上述黄炎培的思想中可以看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培养个体“为己谋生”的技能,在满足个体“求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了解我与群的关系”,要“给人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塑造个体“为群服务”的精神,满足其“求群”的需求,进而实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他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做人,敬业乐群,使学生最终能做到谋生与做人并重。黄炎培还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道德为保障,只有“敬业”才能“乐群”,只有理解、热爱自己的职业,才有可能忠于职守,发扬合作互助的精神。从培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入手,树立学生和谐的人际观、高尚的人格与乐群的道德观,是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之一。只有“敬业乐群”,才能“使有业者乐业”,使他们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虽然过于理想化,但他一直将其贯穿于自己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集中体现为“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规范,这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高举“敬业乐群”这面理想的思想旗帜,主观意图是以资产阶级的道德观、职业观和价值观打破“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等无形的 “职业教育之礁”。为此,他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是要求学生具有“铁的纪律,金的人格”。而“欲全人格,行动必须非常严谨,操守必须非常竣洁”,因为“人格一经毁坏,其人见弃于群众,哪有功名事业可言?”
二是落实“敬业乐群”的基本规范,不仅仅是制定标准,严格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道德陶冶。校训、校歌、校园环境、文体活动等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教育与教养并重,教员身教重于言教,应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倡导个体发展与社会群体效益增进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乐群”宗旨。
三是强调“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个性之发展”。“因职业的各个不同,与人之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不相同,其他分别种类,谁则宜某种,谁则不宜某种”,“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不相当,相差很大。就个人论起来:相当,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不晓得有多少怨苦”。如果“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那么从业者就会敬业乐业,“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乐群精神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是提出“劳工神圣”,主张“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最高之信仰”。他认为“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人不可无业矣,更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敢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中的理念,既注重低层次的“谋生”,又注重高层次的“敬业”,实现了“谋生”与“敬业”的统一,这些论断不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帮助那些轻视职业教育、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技之长,还需要爱岗敬业、胸怀社会、服务他人的职业素质。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全局观念、服从意识,敷衍了事,滥竽充数,最后只能失业,成为游走于大千世界的三等游民。个人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的常性上的,人的常性之一就是“自私”。人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追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金钱、物质、名誉、地位的追求更是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但人的这一常性是可以加以引导的,如果受到错误的引导,私欲恶性膨胀;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则能舍小我而为大家,存小私而为大公,因此,对学生进行“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杨叔子院士曾经讲过:“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而事实上占整个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受当今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人文教育严重匮乏,有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都在围绕市场转动。重应用轻基础、重技能轻素质、重技术训练轻文化熏陶,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将高职学生向“工具人”方向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选择上功利化倾向严重,重视专业课学习和技能训练,轻视人文课程,业余时间忙着“考级”、“考证”,没有时间选修人文课程,使人文教育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人文素质极度欠缺,重金钱、轻知识,以至于自私自利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相互之间的人文关怀渐弱,他们对国家和集体缺少起码的情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淡薄,个体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价值观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可能被扭曲。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职业院校要重新定位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重视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础条件。在黄炎培看来,学生就业质量的低下,主要在于技能不纯熟及职业道德缺失。为此,他提出了“敬业乐群”的主张。黄炎培强调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纯熟的技能外,还要具备纯洁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要重视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德”与“能”的平衡上,职业教育一直更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的“谋生”功能被夸大了,职业道德教育被弱化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人格内涵的缺陷,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是“会做事不会做人”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不管有多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不能干好本职工作的。有人对六百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青年就业人员的重要需求就是职业道德。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基于此,职业院校要重新认识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除了要加强硬实力构建,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外,还应重视软实力建设,加强对学生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教工作者应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 黄炎培说:“施教者对于教育,应有极端的联络”,“教员宜慎选”。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可我们当今的职教工作者却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认为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短期内即可展示教学效果,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体现是缓慢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就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误区而言,这种忽视学生的个体性格、兴趣爱好,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使职业教育 “谋生”与“乐业”相分离,流于“制器”,而非“育人”。有学者曾指出,把人当作工具的教育理论是最致命、最危险、最错误的理论之一,因为真正的人不一定完美,但一定要有思想、有灵性,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高尚的乐群乐业情操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除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为群服务,任何职业都不能离开为群服务,这种为群的社会性必然包含一定的职业道德,任何从业人员都要树立为群服务的思想。黄炎培说:“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可当今的学生毕业后,“志气日高,欲望日增。不适于指挥而反艰于待遇”。他们跳来跳去频频换岗的行为,显示出职业道德的缺失。福州软件园某一企业老板被频繁地 “招工——走人——再招工”搞得几乎失去了信心,他感叹道:毕业生的敬业精神甚至比专业技能还重要!对用人单位而言,强化“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是提高岗位稳定率的关键;对学生而言,在将来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乐群乐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的观念很有现实意义。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养成“敬业乐群”的职业品格 黄炎培说:“办职业教育必须深入某种职业环境。如农必于农村,工必于工厂”。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的陶冶,重视谋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戒“娇养之风、游情之习、浮夸之气”。职业教育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在教育实践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担任一定岗位的技术工作,造就过硬的技能水平,又要引导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职业体验,激发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纪律,在把自己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满足感,并在实践学习中学会协调融洽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并欣赏他人,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将了解到的社会对职业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养成“敬业乐群”的职业品格。
总之,黄炎培的“敬业乐群”教育思想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敬业乐群”思想无疑是一面明净的镜子。如果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社会特定时期对职业人才表层的规格需求考虑,忽视人文教育,淡化“敬业乐群”思想,只会驱使人们去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纵使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很难使从业者敬业乐业的。因此,借鉴黄炎培“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规范,高举“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严肃的职业责任心,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严格的职业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周伟华,洪震.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0,(27):81-83.
[2]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鹏,杨金卫.人文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人生价值观关系之探讨[J].职教论坛,2010,(25):71.
[4]王湘,刘平清,杨叔子.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N].广州日报,2004-10-17.
[5]胡明星.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3,(34):52.
[6]王薇.黄炎培“乐业”思想对提升高职就业质量的启示[J].职教通讯,2005,(11):92.
[7]施祖军.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23):55.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8
A
1672-5727(2011)12-0178-03
董爱国(1971—),女,陕西洛南人,硕士,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