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规划研究

2011-02-20 22:19付正祥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体系技能

付正祥 段 琼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规划研究

付正祥 段 琼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存在着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缺乏适应性的问题。教学的科学规划与精细设计方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解构现有课程体系,把准教学各环节,重构高效适宜的教学体系,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细节做到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规划;解构;重构

高职环境工程类专业一直颇具争议。一方面,有“朝阳产业”、“热门专业”的称号,另一方面,则有“说起来热,就业却难”的声音。多年来,出于对环保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高职院校中设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着实不少。从就业现状看,情况虽大有改善,有些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还很大,但却也存在毕业生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

为此,我院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经过近三年的时间,调查环保企事业单位,走访往届毕业生和各类环境从业人员,收集了大量资料。结合十多年的环境专业高职教学经验,课题组分析调查资料和数据信息,了解市场真实需求,解构现有课程体系,梳理教学流程,找出问题根源。最后,形成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体认为,之所以存在毕业生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教学还需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通过梳理高职教学流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要在教学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突出一个“准”字:看准行业用人需求和生源基础素质,找准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设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准师资结构和教学设施,选准技能培训和考核方法。尽管这些方面对许多高职院校而言并不新鲜,但普遍做不到位。这里既有管理的原因,也存在方法问题。下面拟就这些环节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看准行业用人需求和生源基础素质

专业教学需要规划,规划需要有依据。学生就业究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用人市场需求怎样的毕业生,这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之前必须清楚掌握的信息,是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现实中,往往做得不到位,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致使教学计划未紧跟市场变化,针对性不强。只有深入市场、融入行业,克服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避免闭门造车,才能切实把握市场脉搏,准确掌握人才需求信息。

另外,要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思想意识背景和兴趣习惯倾向,特别是新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潮流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以便顺势引导,才能产生共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跟不上节拍,教学决策或教学方法就会缺乏针对性。实践研究表明,硬性地让学生跟随学校和教师的方式去做,不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规律,即使有再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教学效果也很有局限,这是高职教学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生源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起点,用人需求是学校教育的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就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工作内容。能否看准这两点,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力量(人力、物力、财力)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找准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

清楚地把握了专业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就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应科学地确定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制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总纲,绘制教育教学的“蓝图”。这个总纲是未来实施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灵魂,在制定过程中要保证科学准确、精练高效,克服计划中的模糊或设计上的偏差。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而言,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应该与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相区别,要清楚认识到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学科体系的健全,而高职教育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要突出环境监测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突出污染治理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施工、运行调试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强调直接上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中要围绕技能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突出“会用、会做、会学”。

设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确立了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根据专业定位或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确定在教学中需要执行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课程的选定,二是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筛选。

由于环境科学领域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加上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些相关基础性课程,可选课目不下百门。而高职教育学制只有三年,除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已很有限,特别是高职教育强调实践环节,一般要求实践教学时数要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

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专业教研室是一项挑战。要准确设置好课程体系,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很强的针对性,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真正体现出“必需”和“够用”。我们认为,具体操作中关键要做好三点:取舍、重组及融合。某些高职院校设置的物理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等课程,由于理论性强,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困难、枯燥,而且在学生的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是今后用不上的,因此,完全可以考虑不设置,而像建筑、管道、给排水等在环境工程技术上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则应该补充;对于工程制图、建筑工程图、管道工程图、给排水等课程,则可以整合为《环境工程图》课程,在一门课程中对本专业所需用到的主要工程图纸的认识、绘制方法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对于物理化学、电工学、电子学、环境化学等课程,有少部分内容往往是工程中要用到的,则可考虑将所需内容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介绍和讲授,结合讲座、参观、现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其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在教学模式上,关键是要将实际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内容以最直观高效的方式授予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掌握其技术原理和操作要领。多媒体教学现已基本普及,给专业教学在设备展现、工艺视频表达等方面带来很大方便。但有些问题仍然制约了多媒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如某些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只不过是将讲稿做成PPT而已,工艺过程、设备剖析、现场视频等直观表达的课件内容和制作水平还不够高。另外,课堂教学与实物教具、现场参观讲解的有机结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也是高职教学中还应加以重视的。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是统一的,没有差别。学校在学生进校之前就已经为每个人设置好了统一的 “框框”。进校后,学生就被放在这些统一定制的“框框”里,其结果是有的“框框”装不下,有的“框框”装不满。尽管不少学校已经尝试着将“框框”做得不一样,提出“依个体差异实施教学”,但事实上,最后的“框框”变化都不大,对多数学生还很不“合身”。为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两种模式。

一是我院曾经与加拿大合作过的CBE(Capability Based Education)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将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能力以模块的形式分析、提炼并加以确定,作为能力目标,并将各项能力目标所需要的对应课程、教学时间、实训方式等项目分解展开,绘成树状图表,直观展示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内容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详尽的图表可使学生一进学校就知道自己在校期间 “要走的每一条路”以及毕业时所应达到的效果,同时也可让每一位教师清楚自己在实现学生能力目标的过程中所要发挥的作用。这种模式的一大特点在于,学生为了达到能力目标,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容易照顾个体差异,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值得借鉴。

二是“责任导师制”模式,即将每个班的学生根据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水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专业方向上的兴趣分成几个组,同时将专业课教师确定为导师,每位导师负责一个组的学生,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全程负责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指导、实习指导和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调。导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引导。学习期间,每个学生可在导师的帮助下与一家或几家企业建立定点实习关系,并在企业确定至少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在课余或假期可随时去参观、实习、顶岗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而且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研究、企业的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

准确培养师资,精挑教学设备

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点,因为人(教师)的因素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力量。

师资的培养包括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一方面,要保证适当数量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既要依靠学校管理机制上的重视、支持和激励,也需要专业教研室或教师注重学习、加强交流、勤下现场、多多实践,不仅要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交流,也要通过考证、考级等方式促使自己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教学设施包括课堂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设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施除了学校公共的教学用具和视听设备外,环境专业还要具备照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专业设备。实践教学设施是高职教学设施的重点,是体现专业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经验的重要依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有专门的环境监测、水处理实验室和成套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要与学生就业后最可能用到的工艺技术和仪器设备相结合,特别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新工艺技术、新设备及一些典型的技术装备。设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和最大功效。

选准技能培训和考核方法

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技能上,因此,教学中的职业技能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技能培训应该侧重环境监测、环保工艺技术、环境工程领域等方面,具体工种可包括分析检验、环境监测、CAD以及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种、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等,并应适当考虑学生将来参加环评工程师、环境工程师考试可能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具备上岗的基本技能,因此,紧密结合当前工程实际是必要的。

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考试来学习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好考试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引领下摆正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为了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各专业课程的考核都应将基础理论笔试与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而且在技能考核中要以满足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需要为原则。事实上,精心安排和组织的考核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目前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掘。

值得指出的是,在遵循“市场调研→制定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培养师资队伍和健全教学设施→优化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法”的教育教学流程,改进和提高高职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灵活准确地调整和完善流程中的具体内容。要把准市场脉搏,保持高职教育与社会或企业发展变化的紧密联系,促进学校与社会及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人员交流。在教学各环节的执行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动手,甚至可多让学生做一些教师做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走向“前台”是我们应考虑的重点。当然,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国家方针政策、学校管理制度及企业交流合作的支持,只有外部条件积极支持、学校内部开拓创新,高职环境专业的教育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从而培养出对市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G712

A

1672-5727(2011)12-0018-02

付正祥(1969—),男,重庆忠县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段琼(1982—),女,四川西昌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课程体系技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