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学生博客写作特点之探析
卢红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博客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非常迅速,其中,在校大学生是博客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支。通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的问卷调查,在了解高职大学生博客写作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高职学生博客写作所具有的随意自由性、互动共享性以及泡沫化等特点。
高职学生;博客写作;特点
博客的英文词语是 Blog,源于Weblog(网络日志)。不同的学者对“博客”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在整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发展趋势,可对“博客”作出以下定义:博客是个人或组织新型的网络出版、交流工具。它是一个网站,不同的博客站点可通过链接建立联系。博客的内容由众多个性化表达的帖子组成,不同的帖子按照时间先后倒序排列,帖子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影音、图片或链接,或多种形式的结合。
博客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2OO2年正式登陆我国。虽然博客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算长,但它的发展和应用却非常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以下简称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截至2007年底,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平均每名博主1.55个。《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 2010年7月发布)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使用博客的用户规模扩大到2.31亿。
据统计,中国的博客群体以15~24岁的青年为主,而在校大学生是这个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支。2010年12月份,笔者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该校2009级和2010级学生展开随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问卷228份,回收率91.2%,有效问卷 20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9%。在了解高职学生博客写作现状的基础上,可得出高职学生进行博客写作所具有的特点。
博客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不受束缚的随意性。作为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时差)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博客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途径,使博主(Blogger)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任意”发布信息,自由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真正实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博客写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相当的随意性。从写作内容看,有的自我倾诉,有的思乡怀亲,有的狂热追星,有的转贴他人文章,有的记录成长历程,有的评论时政热点,有的进行文学创作等,堪称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文本叙述语言呈现草根性、网络化特征,其中不乏“我是美女我怕谁”的芙蓉姐姐式的嘶喊,以及“美眉(美女)”、“东东 (东西)”、“5460(我思念你)”等网络流行语的高频率使用。从写作形式看,博主们的网络日志多以图文并茂甚至只是图片的形式呈现,纯文本写作占全部博文的比例只有34.2%,而且大多是300字左右的豆腐块文章。这一图文互补的书写特征,折射出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当代高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取向。而在以文字表述为主的博客文本中也彻底打破了传统行文的“篇章”概念,结构灵活随意,文章结构、遣词造句、修辞方式以至标点符号、排版方式都比纸媒更加新颖、独特,彰显个性。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博客集中体现了言论、表达、出版和交流的自由。虽然博客写作由于过于自由随意而遭人诟病,被质疑缺少传统文学那样广阔的生活视野与深刻的生活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博客的出现使埋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学种子得以自由地破土而出。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文学爱好者基本上都会注册博客,并把自己的博客作为突破传统发表渠道的一个平台。例如,有的学生把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挂在自家的博客网站上以供他人浏览和“灌水”。在网络写作环境下,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虚拟空间。与传统的出版物无异,在这里每个人都可随心所欲地创作,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可能。这种直面读者的、无功利的自由书写,更加符合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
在以前,传统媒体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博客突破了上述限制,成为最新的个人出版形式,使得个人的文章、言论能够以个人主页、个人博客、网络评论反馈等方式自由地发布,通过链接和搜索传播到更大的范围。博客倡导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共享,博客空间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具有互联网络的开放性。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个人的链接地址不可能被所有的人获知,当博主将自己博客的链接地址告知其他人的时候,就形成了典型的人际传播过程。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交换“共享”精神内容(意义)的活动。博客成为人际传播的沟通工具,一方面,可作为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又能和众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共享。
调查显示,虽然高职学生博客的点击量远不及一些名人博客,但近七成开博的学生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都设置有十个以上的好友链接,以及众多的随意链接。这充分说明,作为新世纪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高职学生的写作行为并非封闭式的自言自语,而是强烈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仅需要自我倾诉空间,更需要交流沟通平台。
调查显示,在拥有博客的高职学生中,认为他们的博客“主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学生占到73.5%,有61.7%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人对自己博客的关注与留言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博客写作的积极性”。博客写作是一个双向性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高职学生作为作者和读者(以及评论者)身份是经常交替的。一方面,作为作者,通过超级链接可以让他人浏览自己的空间日志,也可以得到好友甚至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对自己博客的反馈评论;另一方面,作为读者(以及评论者),通过超级链接可以浏览他人的博客并在上面留言,从而彼此之间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广泛互动的写作机制,并对博客的后续写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博客写作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已较为普遍。调查显示,68.3%的学生在网上注册过博客,还有少量被调查者拥有多个博客空间。
虽然博客的“零准入”使得开博人数激增,但调查显示,在“近半年来,你平均多长时间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这一问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有54.3%的学生选择了“不定期”,29.3%的学生选择了“一周”,12.7%的学生选择了“一个月”,只有3.7%的学生选择了“每天”。从中可以看出,虽然高职学生拥有博客的比例大大高于全国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但高职学生的博客写作明显具有非稳定性和非连续性,大多数学生对待自己博客的认真度较低。其中,有近七成属于“睡眠博客”,只有三成的“活跃博客”定期(每天或每周)更换或续写内容。仅有不到一半的博客空间为有效博客空间 (平均一个月内至少更新过一次),从而使高职大学生的博客写作呈现出富含数字泡沫的“虚假繁荣”。这一特点与《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10年7月发布)中提及的“博客应用的用户绝对规模虽然在增加,但使用率却略微下浮”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博客书写呈现出随意自由性、互动共享性、泡沫化等特点。作为一种真正属于大众的共享媒体,博客为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生机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适时地了解、培养、激发高职学生的博客写作兴趣,加强引导与规范工作,才能使高职学生的博客写作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1]汪名彦.博客用户写作动机与写作行为的关系研究[C].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集,2O0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EB/OL].(2007-l2-26).http://tech.qq.com/a/2007 1226/000234.htm.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O10-07-15).http://www. 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 100708.pdf.
[4]方东兴,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景象社会.居伊·德波.文化研究(第3辑)[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59.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5.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G715
A
1672-5727(2011)12-0150-02
卢红敏(1976—),女,河南濮阳人,文学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