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飞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吴军飞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非语言交际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非语言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措施。
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人际交往可以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种渠道进行。语言交际包括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两个方面。“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L A Samovar等,1981)。
语言符号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A Mehrabian)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传播信息达到相互理解=语调 (38%)+表情(55%)+语言(7%)。由此可见,高达93%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传播的。
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二者在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行为如果缺乏非语言行为的配合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非语言行为只有在一定的语境或情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否则我们将无法准确解读其表达的信息。
不同学者对交际的定义及交际类型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但是,西方学者一般把非语言交际行为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类。体态语主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态语言、礼节动作等;副语言主要包括语调、语音、速率、声音补白、停顿、沉默和笑声等;客体语主要包括皮肤修饰、衣着化妆、个人用品等;环境语包括人际空间距离、时间信息、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等。
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含义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在人际交往中愈来愈凸显出重要性。一方面,职业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强调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除了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外,职业行为规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企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对其自身职业化的追求,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员工,尤其是窗口服务员工的礼仪规范要求,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礼仪规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规定。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在非语言行为中尤为明显。因此,不管是个人职业化,还是跨文化交际,都要求我们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这种非语言交际能力已经超越了个人交际的层次和意义。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及影响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萨莫瓦等人看来有这样几个特点: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①不管是在同一文化环境还是在跨文化环境中,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对非语言交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将决定人们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认知,以及对非语言交际行为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从学校教学看,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交际而轻视非语言交际 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已逐步意识到培养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各种人际沟通、商务沟通、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等课程也陆续开设。但是,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看,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尚未在高职中普遍开设,一般只在就业岗位具有服务性的专业中开设,而且教学也比较注重语言沟通,尤其是口头语言沟通方面的训练,非语言沟通方面的训练较少,主要集中在形体礼仪方面。学者们对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关于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文章就更少,对于大学生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从学生表现看,高职学生对非语言信息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有些学生浓妆艳抹、头发颜色染得很另类;有些学生缺乏时间观念,上课迟到、早退;有些学生在教室内用早餐,课桌内、地上乱扔垃圾;有些学生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打打闹闹;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摆弄手机。这些非语言行为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由此可见,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这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更能暴露出学生的素质缺陷。
从职业训练看,高职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存在重“仪”轻“礼”的现象 提高客户满意度是现代企业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体现在服务性行业中就是要向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求员工能践行体现客户至上意识的服务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很多就业岗位带有较强服务性质、直接面向客户的专业一般都会开设礼仪课程,能快速与职业行为规范接轨。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进行礼仪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也要防止一个倾向,即过度强调“仪”的训练而忽视“礼”的教育和引导。由于“仪”的训练效果是可视的,“礼”的教育是内化于心的,因此,我们往往把大量时间放在“仪”的训练上,而忽视不能直接出成果的“礼”的教育。
从文化差异看,高职学生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尤其是高职院校中的涉外专业学生。但是,如果我们对对方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从目前高职涉外专业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相关调查看,缺乏跨文化交际氛围、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学生自己不重视、教师教学不当等都是高职学生对非语言交际方面知识知之甚少、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待提高的原因。
突出非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人际沟通教学效果 人际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各专业普遍开设人际沟通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不能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应教授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训练。
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非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能部分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非语言信息的重视。首先,必须通过优秀学风、校风的建设,营造非语言交际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做人、工作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专题的文明礼仪活动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讲座等来告诉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规划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明晓“礼”对“仪”的统领作用,提升职业领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荀子在其《修身》篇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的作用。尽管现代社会的“礼”已超越了政治和阶级的含义,但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仍然存在。“仪”是“礼”的外在表现,“礼”是“仪”的抽象和统帅。只有“礼于心”,才能“仪于外”。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职业领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先教育其关于“礼”的相关知识,使“礼”内化于心,然后再来进行职业的“仪”方面的相关训练。
熟知各国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文化冲突问题是沟通的主要障碍。而且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冲突远比语言交际要强烈得多。浙江的中小企业很多,而且有很多是外贸企业,因此,对浙江高职学生,尤其是一些涉外专业的学生进行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知识的教育或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跨文化交际氛围的创设。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注释:
①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1]杜家骥.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1-8.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8.
[3]黄俐.论高职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J].经营管理者,2009,(13):291.
[4]黄竹英,黄劼.商务沟通(第1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55.
[5]刘晓平.浅论高职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142.
[6]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61.
[7]谢枢,林漫森,吴嵘.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167.
G715
A
1672-5727(2011)12-0144-02
吴军飞(1978—),女,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