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1-02-20 22:19杨燕珠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技工师资队伍院校

杨燕珠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100)

技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杨燕珠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100)

目前技工教育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技工院校持续发展存在多种障碍,其中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国家关于加大技工教育发展步伐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提出技工院校应从科学规划、完善制度、扩大渠道、创新培训、加大投入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真正使技工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技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结构;专任教师;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广州技工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公办、民办技工院校28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0.7万人,占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1/5强,技工教育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技工院校在招生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克服规模与资源、规模与质量的矛盾等问题,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调结构、抓质量、促发展”的战略要求,于2009年11~12月对广州市属高级技工学校、部分民办学校及多个分教点进行了教学督导。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影响广州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的障碍有多个,其中师资队伍在数量、学历、年龄、职称、技能等级的结构及教学能力等方面与目前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与全国一流技工院校的发展水平有一定距离,与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关于加大技工教育发展步伐的要求相差较远。

技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突出问题

职称结构不平衡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能反映出教师总体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近年来,各校通过公开招聘、专门引进、加强培训、提高待遇等途径使师资队伍中的中、高级职称比例发生了变化,但全市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及技师、高级技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均未达40%①。同时,也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学校较低,部分民办学校和分教点问题更突出,教师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占了绝大多数。此外,专业的分布也不均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大部分是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过低。

学历层次未完全达标,结构单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中职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但目前全市技校教师学历达标率约为75%,硕士以上学历的不多,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屈指可数。据调查,全市技校教师中90%以上是单学历教师,多重学历教师的比例很低。随着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将不断调整,多重学历教师少将增大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难度,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很不适应。

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 近年来,国家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逐年提高,吸引了众多青年投身职教事业。均衡的年龄结构应该呈正态曲线分布,30~50岁应是教师的最佳年龄区,是教师主体。但目前师资年龄结构呈哑铃状,两头大中间小,各校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60%~65%。青年教师几乎都从普通高校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不安于现状,受物质诱惑大,对工作缺乏专注、投入、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对教育的耐心有一定欠缺;(2)年轻教师虽然勇于挑重担,但对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缺乏了解,他们往往按照普通高校学科体系组织教学,缺少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体验,职业教育能力不强。

教师队伍来源单一 从调查情况看,技工院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有四个:(1)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聘用;(2)从其他学校调入;(3)从企业调入;(4)留校学生或其他。其中,高校毕业生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最高,约占总数70%,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不多,约占总数10%,这与技工院校需要那种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一体化素质教师的要求差距较大。

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 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所在。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但目前各校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缺乏,缺少名师,这些不足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技工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开展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有关技术疑难问题的能力,既要能在教学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技能,还要有新项目开发、技术攻关以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能力。从前面现状分析来看,目前技校的师资能力和水平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改善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营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氛围 一方面,学校领导要重视。技工院校的领导要加强对技工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既要主动学习,也要自觉接受培训,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思想、教学模式,为实现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思想和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提升。面对新的职教形势,广大教师要自觉学习,充分认识目前种种制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既要了解学校存在的不足,也要分析个人自身的缺陷,从而达成共识并化作行动,不仅要把师资队伍建设看成是个人发展的需求,更要认识到是学校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必须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师实际,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一要准确把握现状。学校既要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现状如数量、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性别以及实践经验、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态度等全面掌握,又要对学校的专业及教师个体进行针对性分析。专业分析是指对专业教师的数量、质量,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教师分析是指对教师个体的个性、特长爱好、知识及能力结构、身心素质、家庭环境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教师培训的目的、内容、形式、时间、数量等。二要制定好短期和长期的师资培养规划。师资培养需要一套好的规划,短期的1~3年,长期的3~8年较合适。教师要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个人规划激发其发展的内驱力,从而有计划地行动。学校对教师培养也要做出规划,包括制定校、系二级的规划,着重以下几方面培养: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科研能力等。要通过制定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把握师资发展方向。三要做好资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更是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特别要做好每年的师资培养资金规划,而且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以此作为师资培养的有力支撑。

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制度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技工院校应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促进管理,应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管理规定》、《一体化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遴选标准与办法》、《师德标兵遴选标准与办法》、《精品课程遴选与管理办法》、《教师评价考核制度》等制度的建设,以促进师资发展。激励的最大作用是激发教师的潜力。一要加强精神鼓励,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开设技工教育形势发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二要落实物质奖励,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和学术研究,对提升学历和获得教研成果的教师要大力奖励,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要给予一定的津贴。三要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氛围。

采取多渠道进行培训 技工院校教师,尤其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可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校本培训是师资队伍培训的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也是目前较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一方面,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1)岗前培训。近年来,技工院校新进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来任教,技工院校可利用本校资源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讲座、参观校园使教师了解学校历史、学科教学和实训教学特点,了解所承担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2)实行导师制。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和工作能力有欠缺的教师可实行“导师制”,由学校选派一名导师与他们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共同研讨,通过导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在帮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教学技能方面能得到迅速提高,在职业意识、职业人格方面也会受到导师的影响,对导师而言,帮带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3)专项培训。学校每学期均应有计划地开展专项培训,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各系组织。这些培训如师德培训、一体化教学优质课培训、优秀教案编写培训、精品课建设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培训等,通过培训让教师及时掌握新形势、新技术,准确把握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真正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包括:(1)利用校内实训中心资源进行培训。学校可利用校内现有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挑选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一体化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2)让教师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可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实训室的建设实践,这样既可节约成本,同时又能使教师得到锻炼。(3)通过技能竞赛来培训。学校每学期均可组织全校性的或由各系组织的教师业务能力比武,在仔细研究技术文件、反复进行实操和互相切磋过程中提高业务素质、打造和谐的学习研究型组织。在校外培训方面,为弥补校内培训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注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一方面,要发挥高校的作用。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物质基础雄厚、专业门类齐全、师资优良,技工院校一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高学历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二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高校去进修提高,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外同类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本校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作用。近年来,各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注重校企合作且取得了较大突破。具体措施包括:(1)安排教师进行专项实践。目前各校教师的工作量都较重,学校可安排短时间的专项企业实践,使教师通过实践了解、熟悉本专业对应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自觉地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外,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改革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向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2)安排教师顶岗实习。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每年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等工作,同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

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针对教师队伍来源单一的问题,各校应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1)从大专院校引进人才。各校应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协作,一方面,可从高等院校高薪聘请高素质的教师来校任教或任客座教授,培养学科带头人,以此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引进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或毕业生投身于技工教育。(2)从社会其他行业引进。对于一些专业操作性强的紧缺教师,各校可从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引进,让一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技工教育教师队伍中来,将会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起到实质性作用。(3)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各校的师资较紧缺,均聘请了兼职教师,他们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了专业教师特别是一体化教师的不足。他们与行业、企业界的关系密切,可以帮助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同时还可以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专业的优化调整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对于技工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校应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方法和手段保持兼职教师的稳定性。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质量之源。各校要充分认识目前发展的“瓶颈”,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好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安排教师进修培训,深入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真正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只有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始终坚持“用共同使命维系人、用学校精神塑造人、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挖掘潜能管理人”的原则,才会培养出高绩效的教师团队,才会增强教师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教学改革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下去,技工院校发展才有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技工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广东省技师学院设置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40%,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占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45%以上。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6.

[2]赵志群.关于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及其专门化问题的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3]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OL].(2008-10-09).[2010-10-21].http://www.chinajob.gov.cn/ TrainingSkillAccrenitaTion/content/2008-11/11/content_104647.htm.

[4]刘营,汪欢.基于SWOT分析的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战略[J].职教通讯,2011,(3).

[5]王秋梅.建设广东技工教育强省的建议和措施[OL].(2009-10-09).[2010-10-21].http://www.gdmj.org.cn/plus/view. php?aid=1381.

[6]唐娜静.论技术院校师资队伍的隐忧及其对策[OL].(2009-07-06).[2010-12-20].http://pxblog.hbte.com.cn/pxblog/u3/ 97117/archives/2009/534459.html.

G715

A

1672-5727(2011)12-0068-02

杨燕珠(1965—),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技工师资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从技工到英雄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