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谢 猛
现在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一点不假.“三怕”在学生中很风行,学生无形中耳濡目染这些,结果只能是越来越怕,尤其怕写作文。新教材内容丰富庞杂,新课程五花八门,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学校抓得紧,专门用来写作的时间少之又少。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似乎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培养出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下面我就从写作议论文角度,具体地从就例说理这一常见论证方法谈谈议论文教学中的心得。
文贵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天成之文,行而能远之文,一定是文质兼备的。议论文更是如此,言之有物更显突出,否则便会陷入空洞说教,泛泛而谈,严重削弱高考发展等级之丰富性,阅卷老师读来也索然无味,味同嚼蜡。议论要言之有物,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不断地举例子。然而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是:提出一个论点,举一个或几个论据,事情续完就无话可说,草草收尾。结果因为缺少了论证过程,使论据和论点游离,或者以论据代替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提出论据后如何分析说理呢?下面以案例来解读:
1.例后解说法
举例之后解说例中体现观点的成分,使事例紧扣观点,从而发挥论证观点的作用。
例如:一学生围绕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写的优秀作文《易安的绿肥红瘦》中的一段: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可见李清照善于观察外部环境,因而亲近外部环境。
当时看到此处时,我相当高兴。学生想到运用诗词典故来佐证文章宗旨,已相当出色,可是下面该生却没有生发开去,没有做较为具体细致的议论,只一点题句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现象在日常批阅作文中很常见,往往是一大段叙述一个事例,最后来一句总结。这种行文,叙述语较多,如果字数不足,学生会再举一例,再做一结,便以成文。如此行文,不仅结构异常简单,还大大削弱了议论文文体特征。于是,我修改如下: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我把改后的段落投影给学生,探问学生如何?好在哪里?我只给他们打出了“例后要议”四个字。还告诉他们学会适当借助“因此、然而、可见”等前后连贯分析的关联词。
2.反向假设法
举例之后从反面假设,推出与观点相悖的结论,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例如教授作文《谈挫折》中的一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看完,令我也很欣慰,活学活用,例证得当,可是又是一句总结“王勃能直面挫折,达人知命”戛然而止,议论性还没有充分发挥,说理性还没进一步推进。于是我试着给添了两句: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王勃博大深远的情怀,哪能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画卷。
探问学生这个分析议论运用了什么方法,齐答:反向假设。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苏洵《六国论》从“赂秦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后,反向假设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反思写作手法是再好不过了。
3.追因求果法
因果分析是探究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决策时应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可盲目。例如:街亭失守。
三国时的马谡,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先把马谡街亭失守这个结果一笔带出,然后简叙过程,叙中作议,重点突出议论文的议论性特征,而非详细地把事情过程叙完,然后一句总结语了结。应该简洁地摆出结果,紧接着就开始条分缕析,以推究原因得出结论,从而明晰文章宗旨。
又如讲评“谈乐观的姿态”,我给他们写了一段例证:
林肯的一生充满坎坷。9岁丧母,21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6岁未婚妻去世,29岁竞选州长失败……太多的失败萦绕了他的生活,但却没有束缚他的生命,因为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生的理想,那就是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终于在1860年当选总统并连任两届,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之一。他之所以最终能成功,无非是因为他选择了乐观的姿态去面对困难,面对生命的一切磨练。
这个例子很常见也很典型,但学生往往会叙而不会议。下水段落运用了议论文最常见的推本溯源法,通常能灵活运用因果关联词“结果、是因为、之所以”推导结论,希望能给写作议论文异常吃力的同学以很好的借鉴。
4.正反对比法
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或观点)对照来分析。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如评析题为“谈谦虚”作文时有这一段:
确实,凡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虚怀若谷的,他们决不把自己的才能向人夸耀,也决不把自己的成绩作为谈资。他们只是兢兢业业与自己热衷的事业,不断锻炼,提高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他们从不满足,总是在争取更大进步,超过已得的,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学生写得这么好,似乎不好再改了,但又总觉得分析还不够深入,道理阐述还不够充分,于是冒昧添了一段:
可是,一些不学无术、一事无成的人不但不承认不足,反而常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即使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他们也要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视为珍宝,沉湎于此,不思前进。但“骄傲是无知的别名”,他们自吹自擂,把点滴成绩看作莫大的“荣誉”,这种愚蠢可笑的做法不恰恰是无知的表现吗?
学生看完,交流体会,一致认为:运用对比,有力地证明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虚怀若谷的”这一论点,分析更加充分,起到了入木三分之效。
文无定法是在熟悉多种方法并能驾轻就熟形成的状态,常人难以企及。我们中学生大多怕作文,基本写作方法也是模糊不清,又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希望这番实践指导能给学生带来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