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也可以上得生动精彩
——浅谈文学概论课的教学

2011-02-20 08:57钟春林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概论文学作品影视

钟春林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文学概论和美学一样,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学生不喜欢,很多教师反映难上。高职高专的一些专业(比如师范教育类的语文教育专业)也有开设文学概论课的,由于学生是3A或3B线的,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来,他们的基础相对差一些,所以学生更是反映文学概论不好学,上课没兴趣,教师也抱怨学生基础差。

其实,只要教师精心备课,创新教学方法,文学概论课也能上得很生动,学生也会喜欢听,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是高职高专也一样。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用反例教学法,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得牢固

举例子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平时上课,很多教师喜欢举例,但大多都是举正面的例子来印证。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用反例来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记得更牢固。

比如,在讲什么是文学这个概念时,我就使用了反例教学法。

我首先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说说文学应具备什么特征,什么是文学。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文学是一门艺术,有的说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有的说文学要有文采,有的说文学要有情感……但是,当我叫学生综合一下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基本要素)是什么时,学生们都回答不出,不会综合。

于是,我给出一幅国画,问学生“是艺术作品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是”;问“是文学吗”,都说“不是”;“为什么呢”,“它不是文字构成的”。到这里,我就强调:“对了,文学是语言艺术,它的构成材料是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就是你们说的文字)和口头语言(口头文学就是用口头语言构成)。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构成材料,如绘画艺术的构成材料是线条和色彩,舞蹈艺术的构成材料是肢体动作。因此,语言是文学的一个要素,文学应该是语言作品。”

接下来,我给出一则通知:

通 知

请各班学习委员于明天上午11:30到506教室开会,会议非常重要,请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教育系学生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

我问学生“这是文学吗”,学生齐声说“不是”,“为什么”,“它是一篇应用文”,“是的,是应用文。应用文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它的语言精确、客观,没有多少感情色彩,它没有抒发什么感情。而文学作品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情感是文学的又一个要素”,这是我强调的。

最后,我播放音乐——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视频音频资料)。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来学校不久,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父母亲人独自在外,这首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问:“这首歌感人吗?”“感人!”“那么这首歌的歌词是文学作品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我说:“我觉得不是,这首歌的歌词太朴实了,就是一封平常的家信,一点也不生动,没有文采,文学语言应该生动有文采,记住,有文采是文学的又一个要素。”

于是,综合起来,得出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富有文采的语言艺术。这样一来,学生对文学的含义的理解非常到位,结合教师讲的例子,他们印象深刻,记忆也非常牢固。理解记忆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趣味性、情感性、审美性

之所以很多同学反映文学概论课比较难学,枯燥无味,一方面是因为该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对头以及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精美的幻灯片,通过多媒体,结合音频视频资料,可以使文学概论课充满乐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大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讲诗歌的特征时,为讲解它的抒情性特征,我播放音频资料《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诗歌朗诵)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音乐),这两首诗都是以四川汶川地震为背景创作的,非常感人,诗歌的抒情性特征非常突出,这使课堂充溢着浓浓的情感,学生在流泪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到了诗歌的抒情性特征。

在讲影视文学时,虽然影视跟影视文学不一样,但影视文学是影视的基础,它们联系密切,所以,我结合影视播放来讲。看电影,学生是很喜欢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在影视播放前后及播放过程中,作必要的提示和理论指导,以彰显影视文学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影视文学和小说的不同。对于蒙太奇结构方式,光讲学生不太明白,结合影视播放来讲,学生一听就懂,如“鲜花绽放”、“利剑穿心”是怎样拍摄成的,以及双线结构的叙事手法等。通过播放美国影片《天生一对》(一对双胞胎的故事,由儿童小说《两个小露特》改编而成),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双线结构叙事方式。通过国产电影《上学路上》,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的含义,弄清了“蒙太奇”的含义[影片镜头(画面)的剪辑与组合,以及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和作用。

另外,通过多媒体,增大了信息量,解决了资料缺乏的难题,举例更方便了。有些文学作品,学生没看过的,我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版的,用幻灯片播出,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分析,如分析小说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分析诗歌的意境。尤其是影视文学(影视剧本),学生以前基本没接触过,我下载下来用幻灯片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影视剧本也像小说一样具有文学价值,可以用来阅读欣赏,但与小说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它是为拍摄影视服务的。我下载了青春偶像题材影片《走向生活》的剧本和2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郁林廉石魂》的剧本给学生在课堂浏览,学生觉得有趣,有电脑的还拷去供自己课外慢慢地详细阅读。

为了增加趣味性,我经常播放音乐、图片。如讲文学风格时,说到婉约风格,自然令人想到李清照的词,我就下载了音乐《月满西楼》(歌词就是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放给大家听。在讲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时,我举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并播放此歌曲。

每一个知识点,我都尽可能用上一些音频、视频资料及一些图片,找一些好看有趣的作品作为例子,使每堂课都不会枯燥,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让学生在审美中学会思考。

三、寓理论于实例,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实例使理论通俗化

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简化、通俗化。在讲意境的特征时,我举杜甫《登高》(前景后情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情中见景式)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景中藏情式)为例,逐个分析,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情景交融”这一意境特征;我举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指出一、三句为虚写,二、四句为实写,使学生理解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特征。

在讲诗歌的特征时,我举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为例,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诗歌的“结构富于跳跃性”这一特征。

再深奥的理论,再难懂的概念,都可以通过作品实例使其通俗化、简单化,关键是要选好例子,例子要典型,要陌生而熟悉,要易于记忆。像“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概念,都可以通过例子来使其通俗化。我在讲课时,把“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跟对学生以前听过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结合起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了“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的含义。

四、文学概论课与文学课及写作课沟通互补,形成合力

文学概论课、文学课(包括外国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和写作课三门课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的知识点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解释、相互印证的。文学概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阅读过足够的文学作品,还要有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文学概论课教学内容中就专门有一块是创作论)。一个文学概论课教师,应该和文学教师、写作教师多交流和沟通,要了解文学课和写作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在文学课和写作课中的学习情况。这样,备起课来才有方向,教学中可以互通有无,才可以提高效率,增强效果。如果一个文学概论课教师既教过儿童文学课,又教过写作课,那他(她)在教学时就可以融会贯通,相互穿插,理论经典,实例丰富,收效显著。我既教过几个学期儿童文学,又教过两个学期文学概论,还教过财经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因此,不管教三门课中的哪一门,我都能理论联系实际,相互沟通,共享资源,使文学课和写作课有理论的指导,通俗有趣而不失深度;使文学概论课有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来充实和印证,理论简单化、通俗化,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中所学一致,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概论文学作品影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