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赵胜男
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工艺的功用最大,它通过手、脑合力工作,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它是人类职业中古老、神圣的教育方法之一。所以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无论是代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体现着人类的情感、智慧和创造精神。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美术。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品,它们是黑龙江浓厚的文化所打造出来的。工艺品的发展趋势必然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发展相结合,离开文化的研究,没有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是没有市场的。因此,对文化的研究是工艺品设计开发的必由之路。我们将黑龙江特有的地域、民俗、历史文化融入到工艺品的设计之中,必将对黑龙江工艺品的发展起到文化上的提升。
黑龙江地处我国的最北方,自古以来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例如:女真族的铜镜,蒙古族的毛纺毡毯,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刺绣,满族的青瓷,海伦剪纸,蒙古族的玉器,赫哲族的鱼皮鱼骨制品,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桦木、桦树皮制品,蒙古、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皮革工艺品等等。另外如林甸的芦苇工艺,方正的挂笺,宁安的满族刺绣,阿城的仿古青铜、板皮雕,肇源的布贴画,哈尔滨的布塑、木雕、麦秸画、泥塑、陶艺和铜浮雕,勃利的黑陶,呼兰的通草蝴蝶等等,都是制作精美,特色鲜明。衣俊卿在《黑龙江文化蓝皮书——08年黑龙江文化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民族风格、民俗风情、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等角度观察,我省许多工艺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刘恒甫也曾说过:“北方民间艺术是宏大的群体艺术,不仅包容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更包含着北方汉民的精巧之作。然而,不论哪一种门类,都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相适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粗犷、泼辣、古朴、向上的品质,都张扬着如同‘车轱辘菜’那般‘压不死、辗不烂’的生命活力和无限生机。”也正是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底蕴造就了黑龙江的民间工艺品文化。
长期以来,为适应龙江地域的需要,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经过认真的技艺加工,或细腻华贵、惟妙惟肖,或概括抽象、意趣无穷,或粗犷有力、形象生动或精雕细刻、感染力强,因材而作,因需而制。特别是经过长期反复的制作工艺,使这些工艺品无论在造型形式还是内容表现上,都显得概括洗练,明确生动。以黑龙江鱼皮工艺品为例,黑龙江流域沃野千里,盛产淡水鱼类,其中蝗鱼、蛙鱼最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赫哲族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适应自然环境,濒河流居住,主要依靠捕鱼为生,食用鱼肉,穿用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尤其是用鱼皮做衣服,成为了赫哲族人民的一大特点。《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时至今日,穿鱼皮服装已经成为历史,但赫哲鱼皮工艺品则成为迅速崛起的文化产业。赫哲族人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鱼皮工艺品的图案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吸收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具有黑龙江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也体现出强劲的文化发展潜力,正在提升我省软实力,使民间工艺品成为我省重要的文化和产业资源。虽然黑龙江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但是还需要我们大力开展黑龙江文化资源民间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与研究。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古人勤劳智慧,用双手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世界闻名的工艺品,满足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未来数年,中国优秀的工艺品将真正走进国际视野,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兴旺。当下,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相比其他省的工艺品品牌的建设还相对落后,没有相应品牌形象的树立,存在相互克隆、千篇一律、样式泛滥等现象,这制约了我省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因此,努力打造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发展工艺品的文化品牌建设,便成了当务之急。对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的忧虑,是我们在自省后文化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必然体现,也是我们对工艺品本体及其赖以滋养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关注,更是对本土民间工艺品所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的深刻关怀。
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品牌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0B045。
[1] 卢梭.爱弥儿.阿姆斯特丹出版.1762
[2] 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民间手工艺.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3] 刘恒甫.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如何拓展市场空间形成产业优势.2007
[4] 衣俊卿.黑龙江文化蓝皮书——08年黑龙江文化发展报告.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