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走向复兴,当代中国工笔画之非常印象

2011-02-20 04:03杨维民
中国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创作

杨维民/文

当传统遭遇当代,面对几千年的精华,艺术家如何是好:是继承还是颠覆?在现代语境中,艺术家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多是否定与颠覆,因为这个观点,导致中国工笔画这个可上溯于战国,成熟于唐宋,式微于清的东方古老画种,近现代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予工笔画创作以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的各类大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笔画作品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分量是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工笔画在20世纪中期发展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工笔画界涌现了以何家英、江宏伟等为代表的在技法、材料和形式上寻求创新的领军人物。“南江北何”不但以自身的创作促进了工笔画的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工笔画创作的生力军,为工笔画在当代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5美术新潮”之后,在当下新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工笔画家进行了有效的艺术实践探索,使当代中国工笔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艺术优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反映新世纪新时期的社会现实与价值观,从而使工笔画摆脱了边缘化的境地,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推动当代中国工笔画艺术创新发展的有生力量是一些有着学院背景的、有胆有识有创新作为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所代表的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趋向不仅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也将是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的一个新热点,所以他们的创作和作品更加值得关注。

刘金贵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工笔教研室主任,这些年他不仅培养了焦洋等一批中国新锐工笔画家,而且自己也创作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新工笔佳作。最近一期的《美术》杂志封面就是他的新近佳作。他的画作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在画面中显得典雅而不失灵动。

陈子在传统工笔画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了重彩手法,以花与人为主体,借助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整体画面细腻幽雅,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

赵洁借助于“鱼”这个传统而又单纯、直接、形象的符号,表达了他对艺术、人生、社会、环境的思索,从而赋予鱼全新的美术理念和文化象征,渗透着细腻古雅的文化韵味,又体现了他对古代与西方传统绘画艺术技法基础的精神领悟、吸收与融合。

罗寒蕾以委婉幽深的笔调、典雅素洁的笔触将现代人物的当下人性典型地刻写,将工笔语言深入挖掘,极少用墨去渲染,将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笔写意工,在达到甚至超越油画的质感表现的工笔肌理里面,体现的仍然是中国画的堂堂气派。

张越作为一个坚持工笔创作的女画家,在画面中用女性那暧昧的眼神和无法言说的体态,展示出空灵、如梦如幻的意味,而这种对都市女性的描绘,正是张越对当代社会的思索与表达。

任欢以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视角解读自然,诠释世界,她把自己骨子里细腻的感受强化出来行诸笔墨,其作品简洁古典、空灵雅逸,表现出女性独特的细腻、灵动、婉约,充满文化传承风格。

饶薇师承江宏伟老师,深得其道,无谓孤寂,耐得寂寞,孜孜不倦沉浸在花鸟绘事。她的作品大都描绘瓜果梨桃与昆虫的微观世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扎实的功底,表现小角落里生命的热闹,让观者惊讶于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同时,还可以体味出一份空灵、悠远的意境。

李宁的工笔人物画是典型的学院派创作画风,她的工笔画从起稿到渲染都一丝不苟,画面肌理厚重,与她刻画的人物饱满相协调。她的作品人物造型是以写生入手来表现写实,以真诚感悟来表达真实,真善美也就跃然纸上。

郝世明将植物、花卉及苇草编织的飞鸟与女性人物并置,描绘了女性的娴雅忧郁,流露出对自然的钟爱,刻画了置身于急剧社会变迁中的当代学院派画家特立独行、恬淡虚无的心态。作品多用绿、褐、白、橘色及米色,呈现低调内敛的自然格调。

杨声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画出了现代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情趣以及他们的感情与向往,隐约间似乎也表现出青年人的迷惘,同时采取平面重叠的空间构成方式,所有组合都因画面的视觉需求而定,可以将俯视的形象与平视的形象平列,亦可将室外的景物置于桌旁榻边。画面的切割也别出心裁,纵横曲直,搭配得当,形成一种游吟诗人似的风格。

吕子扬将岩彩的厚重浓艳与水墨的空灵独特地结合在一起,融入点线面构成元素,使得具象平面化、图案化,将中国传统的重彩画风和东洋彩墨装饰意味相融合,流行与时尚的当代意味十足。

曾健勇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是传统遭遇当代的一个代表性个案,简而言之就是传统技法加以当代图像。他的作品以描绘孩童内心为特点,努力制造一种遥远而又迫近的褪色荧光效果。虽然图像略显模糊,但其张力仍然穿透纸面,呼之欲出。

李军以放大镜式的方法刻画各种宠物狗的形象,摒弃掉背景,突出主体形态的完整性,以物喻人,表现出艺术家对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思索。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突破传统水墨画对宣纸的依赖,为水墨语言的拓展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和观看方式。

李水歌这个年轻的才女画家,以大面积的空白,画以“简单”物象,看似随意无心的堆砌,对自然状态的描绘,实则精心布局,表现出萧索、疏旷、娴静、平和的氛围。

中国工笔画艺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已走出了历史的边缘,在近年的全国美展和大型拍卖会上,当代工笔画的数量之大和质量之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要归功于“南江北何”引领下的一批出自于艺术院校的工笔画佼佼者对于优良传统传承的坚持和勇于创新发展的不懈努力。当然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与复兴,还要归结于近百年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五四”运动也近百年了。这一百年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变革的历史,变革之大之快前所未有。如果说一百年前,中国的工笔画被边缘化是文人水墨写意画占了上风的缘故,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乃至新中国之后,中国的工笔画仍不被看好,仍旧被边缘,则是因为工笔画的历史巅峰时期曾是宋代宫体画,其一成不变的笔墨程式以及传统题材的仕女美人图式都被冠予了封建守旧的文化符号。辛亥革命时期是废科举兴新学之高潮,学校是颠覆传统文化的新文化兴起的摇篮,“五四”运动就是如此潮流汇之的大浪潮。“五四”运动是一次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且感到束缚的文化人和传统讲道理的新文化运动,那么“文化大革命”就是把传统文化彻底打翻在地,没什么道理可讲,再踏上一只脚,如此让其不得翻身的文化革命。历次文化变革都会加速有志于中国画发展者的思辨,新时期有作为的画家很好地处理了传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科学关系,对东西方的传统进行解构,在解构中建构新的艺术表现体系,有效地搭建了新的创作架构。历史是曲折的,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了,旧文人时代已经远去。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今日中国的文化人愈加智慧,当代中国画家已多呈现出理想理性化,艺术科学化。如今艺术学院的学子是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中国工笔画艺术源远流长,其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新人胜出,经典再现。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创作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一墙之隔》创作谈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