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林
(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湖南 常德 415700)
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刘双林
(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湖南 常德 415700)
元认知能力不仅与个体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个体学习能力的增长,其元认知水平也会逐渐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元认知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意识;元认知培养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cvcll)根据自己及他人的多方面研究,于1976年完成著作《认知发展》,其中对元认知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依此界定,元认知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结构、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认知主体、认知材料和任务以及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知的体验和不知的体验,其内容可简单也可复杂,经历的时间可长也可短,也不论这种体验出现在认知活动的任何阶段;(3)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的地对其进行调节,从而加速达到预定目的。于是,它包括认知活动前的计划制订、认知活动中的实际控制,认知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检查、认知活动结果检查后的补救措施,等等。在这三个方面中,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基本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知识的目的和核心,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元认知。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活动的心理成分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如需要、情感、意志等,对学习活动起发动、维持、加强或阻止的任用;另一类是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即通常说的认知结构,它是先前学习的结果,又是后来学习的工具。实际上,认知结构的构成有五个要素,即认知形式、认知策略和方法、知识经验及其结构、认知风格、元认知。元认知是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它既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了解、评价、监视和调节,又对认知结构中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评价和调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造成学习基础水平相同但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方面,而是在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元认知方面的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虽然有关学科内容的知识水平并不低,但由于元认知水平较低,往往在学习上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因此,可以认定元认知是学习能力的关键成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往往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师生努力因素或学生智商高低。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智商的高低,也不仅仅在于努力的程度,最重要地在于人的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和是否学会了学习,其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元认知使学生从盲目的摸索学习变为策略性的高效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人类个体发展的角度考察,元认知的出现远在其它认知能力出现之后,这是因为元认知的发展必须以主体在长时期的认知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一个学生如果具有元认知能力,就表明该生在认知活动中不仅关注了认知活动指向的客体,同时,也关注了自身及正在从事的认知过程。如果我们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尽管如此,元认知仍高居于一般认知策略之上,对认知策略起统摄、控制作用,是认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达到认知目标和方向的自我调节和监控的内在机制。
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如元记忆、元理解、元学习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元认知能力结构进行了揭示。根据董奇、田勇的研究,元认知学习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方面八个维度。(1)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包含计划性、准备性(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计划安排和为学习活动作好准备)。(2)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包含意识性、方法性、执行性(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清楚学习目标、对象和任务;讲究策略,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包括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学习者在学习后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思考和总结学习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当然,这里所指的学习活动,既可理解为一个较长时间内的活动,也可以当作是一个较短时间内进行的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元认知能力结构包括四个方面:(1)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2)能根据自身因素及任务性质,选择达到目标的适当的学习方法;(3)能从学习结果中获取反馈信息并以此来评价所用方法的有效性,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4)善于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之,一个具有元认知能力的人,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本身要认识元认知的重要性,树立并强化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意识,把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教师一方面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陈旧观念,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另一方面,还要改变以往那种单纯感知、记忆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分析各种学习变量,并且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从注重结论的记忆改变为注重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及效果的分析与总结。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采用开设学习指导课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明了培养自身的元认知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在校时的学习效率,而且在现代知识激增、更新加速的社会,还将终身受益。
过去,教师只注重努力因素提高对学习的作用,视“苦学”为学生成才的唯一途径,忽视学习中的技术因素,更忽视元认知作为学习技术基础的重要性。而现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1)要把元认知指导、培养学习能力规定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要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自觉地传授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各科学习中去,使学生不断地接受元认知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习中的技术成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既理解、领会、掌握知识技能,又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3)教学环节交替要自然,要有逻辑性,多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熟练技能的机会,每堂课结束时,不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而且还要回顾当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做一个评价、总结,以便学生逐渐树立目标意识和学习过程意识,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例如,湖南省桃源师范附属小学,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育实验中,对学生提出了“五个认识”,即认识自己已有知识水平,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和目标,认识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五个能够”,即能够制定学习计划,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做自我评价,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五个掌握”,即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反馈与调节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掌握思维的方法,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学生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实验证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已有研究证明,元认知与思维品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元认知的改变必然引起思维品质的改变。元认知与思维品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完整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是思维整体结构的外在形式,而元认知则是思维整体结构的内在组织形式。也就是说,思维品质代表的是表层结构,元认知代表的是深层结构。在人的思维的五大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元认知处于支配地位,对其它四个系统起控制、协调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定向、控制、检查、调节等方面,无论是目标的确定与修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操作加工策略的选用与更换,产品结果的检查与信息反馈,都需要监控系统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发出协调与行动指令。由此可见,加强元认知的培训是改善儿童智力、培养思维品质的关键。
当然,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是一个关系到深化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在思维品质培养中渗透对学生元认知的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认识思维活动的特点和规律;(2)引导学生了解影响自身思维活动效果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变化;(3)结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学科思维策略的培养和训练;(4)培养学生规划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渗透元认知意识。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复述、精制、组织等思维策略,达到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多次教导青少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习老师、科学家成功的经验,而且“更重要地是学习他们失败的经验,看他们碰到困难遭到挫折时如何对待、如何解决,这种经验最为宝贵。”他还说:“比如一个中学生向数学老师问一道难题,第二天数学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看起来,教师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还是差一点,就是教师没有把寻求这个答案所经历的艰苦过程告诉学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讲,这就是华先生对青少年在学习中要重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高见。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促进儿童智力、思维能力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但内容和方法又各异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训练计划和方法。尽管这些培养训练计划和方法侧重点不同,培养的内容和手段也有区别,实质上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抓住了元认知这个关键。
每当学习活动结束,教师都要组织指导学生就该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对学习获取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多角度检验。从而通过元认知,一方面了解学习计划是否实现,学习目的是否达到,学习方法、手段是否有效,是否有值得改进的方面,等等,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及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判定自己对课题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策略的运用水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教师在平时还可利用主题班会、优秀学习方法报告会、座谈会、优秀学习方法专刊等,介绍中外名人学习方法,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各学科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咨询工作,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认知困惑,有计划地开导、解释和训练,帮助学生疏通学习心理障碍,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提高元认知能力。当然,咨询形式有个别的,也有全体的,要视情况而定。
刘双林,男,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师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1)24-0044-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