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玮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浅析盛宣怀的职业教育活动
段玮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盛宣怀除了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一定作用。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强调“实业教育”:教学内容上注重实用和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设置上注重实际需要,学生就业上注重解决人才的出路。这对现实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盛宣怀;职业教育;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后,近代职业教育在西方兴起,并推动了西方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很兴盛,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中国古代并不重视职业教育,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一个原因之一。在洋务运动开始的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开办职业教育,盛宣怀就是这一运动中的积极倡导和实践者。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菘,号愚斋,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臣,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参与了许多洋务活动,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实业教育家,先后创办了天津中西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等一大批近代新式学校,并在国内尝试举办职业技术教育,这也与他的洋务事业有关。所以,盛宣怀进行洋务运动的实践已经体现出其职业教育思想。
盛宣怀处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各个方面侵略中国,靠的就是它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盛宣怀从甲午战争失败事实中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新式学堂、培养新型高级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本维新以来,按照西方,广开学堂书院,不特陆军海军将弁皆取才于学堂,即今外部出使诸员,亦皆取材于律例科矣,制造枪炮开矿路诸工,亦皆取材于机器工程科地学化学科矣。仅十年余,灿然大备。”而“中国智能之士,何地蔑有;但选将才于人广众之中,拔使才干诗文帖括之内,至于制造工艺皆取材于不通文理不解测算之匠徒,而欲与各国契长较短,断乎不能。”因此,他大声疾呼:“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1]
自19世纪70年代起,盛宣怀先后兴办或经营了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新式企业,急需有懂得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与之相适应。而当时中国传统的读书、做官的科举制度又不能向社会提供这些新式人才。于是,人才的匮乏成为盛宣怀兴办实业乃至整个洋务运动的“瓶颈”。[2]如在湖北勘探办厂时,盛宣怀高新聘请的外籍工程师不懂地理、化学,结果一事无成。后来他不得不另聘矿师,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这使他认识到:完全依靠洋人办洋务是行不通的——洋务企业每年的盈利不是非常多,雇佣洋人需要支付大量的薪金;洋人根本不愿意真心为中国做事,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起来,所以工作效率很低;洋人往往垄断技术、盘踞要位,而且不愿意把技艺传授给中国人,使中国人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尴尬地位。[3]所以,盛宣怀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注重培养相关的人才。
盛宣怀举办职业教育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洋务企业的发展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在他看来,提倡“实业教育”,就是要教育联系实际,为实业服务,“所教有用之学,皆得学成而各尽其用”[4],这可以看作是盛宣怀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从其洋务运动的实践中也体现出其内涵和特点。
1.盛宣怀在兴办洋务企业时,创办附设于企业的具有学堂形式的训练班和正规的专门性、职业性学校,其目的是针对自己兴办的洋务企业、为自己的实业发展培养人才。在1888年架设津沽电线时设立天津电报学堂进行短期培训;在兴办汉阳铁厂时设立附属学堂进行专门的技术人才培养;1901年,奏请设立商务学堂,以“振起商战,足国足民”;[5]主持轮船招商局时,1911年,创办了商船学校。尤其是后来创办的正规的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不但在学制、课程等方面注重实用,也系统地教授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技术。这些都是我国近代企业教育的萌芽,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2.盛宣怀在注重国内教育时,还积极倡导留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其目的仍是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一齐人傅,不如置诸庄狱”。他考虑到当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比中国先进很多,想为中国培养自己的职业技术人才,于是不惜重资派遣一批又一批学生出国深造。这些学生被派遣到那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先进国家中,“躬验自治,专门肄习,乃能窥西学之精,用其所长,补我之短”[6],学习质量定能优于国内,水平较高,因“其学科则注重工商实业”,“学成回华任以路、矿、铁厂、银行各要政,渐可不借材异地,授柄外人。目前虽靡费巨资,将来可收实用”。[6]
1.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盛宣怀非常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他受过洋人技术垄断和效率低下之苦,才痛下决心自己培养本国的技术人才。新学堂学习的就是西方的先进知识,所以在创办新学堂的时候,他毅然摒弃了我国传统学校的办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明确规定“不做八股试帖,专做策论,以备考试实在学问经济”。各门除规定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开设实践性课程。其中工程学“专教演习工程机器”,还要学习测量、桥梁房顶、开洞挖地等多门实践性课程;电学规定还要学习电房演试、电报操作等实践性课程;矿务学还要学习矿务房演试、测量矿苗等实践性课程;机器学规定还要学习绘机器图、机器房演示等实践性课程。[7]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标准就是看在后来的实际工作能否熟练操作和运用,如果不合格的话还要回学堂重新学习。
2.专业设置注重实际需要,强调多元。盛宣怀开设的职业教育专业大多是根据他的洋务企业的实际需要,这也是他发展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如,他在湖北经营矿务,就开设矿务学堂;在天津经营电报,就开设电报专业,培养电报操作人才;主持轮船招商局,就创办商船学校(1911年);主持修筑铁路,就开设铁路专科。这些学堂大多是培养理工科人才的,但是企业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能忽视文科人才的作用,因此,他也很重视文科职业教育的发展:由最初想把南洋公学(1896年)办成一所以文科为主兼及理财,以培养内政、外交等政治官员为主的学校,到后来根据“商战”的需要,改成上海商务学堂(1901年),后又改成以工科为主的学校;由于需要和西方打交道,需要外语翻译人才,又先后创办了东文学校(1901年)和铁路法文速成学校(1905年);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资源,为使自己的教育事业发展下去,他又“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南洋师范学校(1897年)创立起来,从而培养了大量教师。
3.注重解决人才的出路,强调适用。盛宣怀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培养的技术人才大多数都会到他的洋务企业工作,他也很努力为这些人才拓宽就业的渠道,尽量网罗人才。1905年,因卢汉铁路“向用法文”,需要法文人才,就创办了铁路法文速成学堂,“凡卢汉、正太、汴洛各路需要车务人员,皆可取材于此。”[6]而且,学业优秀者还可以被派遣到国外留学,留学归来后会继续聘用他们:“或任京师大学堂教员,或充北洋译员,或办两广学务;此外各省府县学堂教员所在多有。”[6]因当时科举制尚未废除,科举出仕才被读书人视为正途,学生难免忧心前程,不能专心致学,“且有来而复去者”。所以,盛宣怀在创办学校时,就规定对学生一定要给予较高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保证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如在办商务学堂时,他就对未来毕业生做了“优与出路”的保证:“商学卒业,不过二、三年,本大臣即当分别擢用,优与出路,决不负各该生数年响学之苦心。”[6]此外,盛宣怀还多次上书,要求给予新式学堂的学生正途。
盛宣怀的职业教育活动有他那个时代的特色,但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仍有重要启示,值得职业院校借鉴。
职业教育是以实用为主,落脚点一定要放在实际运用上。现代职业教育的实习方面还是太少,往往跟实际生产需要脱节,有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重新学习,根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例如,现在的“大学生技校回炉”现象,不合格人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也会降低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信心,最终会制约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只有让学生深入实践,才能很好地提高其技能水平。
设置专业要注意现实性,即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学校自己的办学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实际,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来进行,同时,审视学校自身,在资金、人员等方面是否合适。开设专业时也要有前瞻性,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不断调整、更新,甚至要停办预测没有前途、可能要淘汰的专业,这样就可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从而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近几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都不是很高,在这种人才过剩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学校就需要拓宽各种途径促使学生多元化就业,为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学校可以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而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有机融合,既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实践应用性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就业问题。
现在来看,盛宣怀的职业教育活动不免过于功利性和简单,但在那个时代,他已经走在了前列,不仅保障了他的洋务事业,也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为后来的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盛宣怀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他使中国的职业教育逐步走上正轨,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1]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42.
[2]董柏林.盛宣怀:实学育才,实用为先[J].教育与职业,2008(28):102.
[3]夏东元.盛宣怀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8:48-71.
[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7.
[5]《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8.
[6]盛宣怀.愚斋存稿[M].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
[7]周国平.盛宣怀教育宗旨与方针简论[J].民办教育研究,2007(3):101.
Study on Sheng Xuanhuai’s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Duan Wei-we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Sheng Xuanhuai contributed to bo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latter-day China.H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can be seen form his activities in China’s westernization movement.He emphasized industrial education.For example,be practical in teaching,specialities and working-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be multivariant;be suitable.It can give us great value of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Sheng Xuanhuai;vocational education;westernization movement
段玮玮,女,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9
A
1674-7747(2011)15-0059-03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