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清华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定位与角色的国际比较
邢清华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通过系统地对一些国家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职业院校作为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定位与角色主要表现为:与企业密切合作,及时调整合作模式;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教学与课程适应企业需求;教师的聘任与培养借助企业完成;与企业共同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等等。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定位;角色
德、英、美、澳、日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点,结合自身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校企合作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产生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和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合作,等等。职业院校在这些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如何定位,并且发挥何种作用以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至关重要。
纵览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家主要以企业为主导,英国、美国等国家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法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是学校和企业并重。[1]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成效更为明显。而且,这些国家的职业院校还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社会要求、学生自身的需求等及时对合作模式进行调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德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为“双元制”,“双元”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学生既要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要在企业接受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企业是“双元制”职业培训的主体与核心,能够自觉地承担从招生到毕业以及具体培训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并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在“双元制”体系下,职业院校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与所应起到的作用就是积极配合企业,主动服务于企业,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通过提供培训来履行合作的职责。职业学校传授学生职业教育和普通课程,关注职业培训的需求。在有关法律的规定下,一些职业学校也可以提供职业进修培训,学生每周有一至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三至四天在企业实习。职业学校需要设立面向各有关职业的专业课程,学生要掌握“在职业学校中所教授的课程教材,这在职业培训中很重要。”[2]
日本的产学合作是学习美国的产物,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更与德国类似。企业是办学的主体,培训要服务于企业需求。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职业院校的教学紧贴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而且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3]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属于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它实施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先在企业工作一年,对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和认识;再回到学校完成2-3年课程,使实践联系理论;然后再到企业工作1年,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由于这种模式形式上有点像两块面包中间夹一块肉的“三明治”,因此被称为“三明治”教育(sandwich program)。
美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多种培养模式,常见的合作形式有合同制教学、合作教育、注册学徒、职业实习、服务学习、技术准备教育,等等。其中合作教育,即我国所说的半工半读,是美国校企之间合作影响最大和最为成功的合作模式。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推出让一部分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合作教育”。其中职业院校是主体,学校从项目计划的制定到项目的实施,从学生组织管理到与雇主进行沟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与企业进行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与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相似。政府通过制定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和出台相关规定,例如职业证书制度,来引导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合作教育。在美国的合作教育中,教育机构和雇主要根据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许多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紧贴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并通过专业设置来体现。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对各个专业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最终共同确定。
德国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是学科体系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科学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职业群的概括建立宽口径专业,能覆盖相当数量社会职业的培训职业。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只有约350个专业,却覆盖了全德两万多个社会职业中的一万多个。例如,德国大工业领域机械行业只开设6个专业,却能满足大工业经济发展所有行业对机械技术工人的要求。[4]并且,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都是企业直接参与和学校共同完成的。每个专业都成立专业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构成,负责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调整。英国的“三明治”校企合作模式强调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立专业,并由用人单位提出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具体要求,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落实这些要求并获得有关机构的认可。美国的企业常常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出建议,参与学校董事会和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帮助学校了解工作的要求和企业界的水平。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其专业设置与就业制度和就业岗位紧密联系,根据全国行业组织对人才数量及能力要求的预测,由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审核确定开设专业,以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动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教学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开发,认为要将教学和课程与企业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突出实践性,充分发挥教学与课程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双元制”体系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更多地承担着咨询者、组织者的角色,起参谋、引导的作用。学校课程中有三分之一是公共课,科目主要有社会研究、经济学、外语、宗教等;有三分之二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以研讨为主,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来自企业、面向企业。课程开发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出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目标定向活动课程等,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丹麦,企业雇主和员工代表会成为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职业学校中所提供的职业培训选修课程须获得当地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的认可。职业院校的教学经常围绕职业领域的某个主题展开,学校课程的开展也经常在企业不远的地方进行。[5]
英国职业院校的“三明治”教学计划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业环境中学习,并伴有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等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英国在“三明治”课程模式上,又出现了主要应用于多科技术学院的“厚三明治”课程模式和应用于高等工艺学院的“薄三明治”课程模式。
在教学中,美国的合作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以哲学为基础,学习者在有意义的活动中通过积极地参与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2)将学生看作为积极的学习者和知识的生产者;(3)运用情境学习,将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等教学策略;(4)与外界建立正式的伙伴关系来满足学校的需要。[6]职业院校强调课程设置要适应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技术性课程的比例不断上升。例如,美国基础与技术课之比在38:62,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在53:47。课程教学内容从职业需要出发来安排,强调实用,突出职业性。[7]并且,职业院校能够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还积极参与设计新课程,帮助当地学校制定有关保健、电子、计算机等许多课程计划,使学校的课程计划更适应地方的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地方特色。
澳大利亚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沟通、体育与娱乐、企业管理、艺术设计、社区服务与卫生、园艺、土地管理、英语、旅游与好客、工程建筑,等等。[8]课程的调整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课程的开发以行业顾问委员会制定的经国家培训局批准后颁发的培训包为依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广泛参与,使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与开发更具有灵活性、规范性、市场性。[9]教学内容不仅强调“必须、够用”,还注重“会用”,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多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项目教学等反映企业需求、联系企业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日本的技术教育从开始就以项目方法为基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经验教学法。日本的技术教育课程典型地被分为教师授课与实践课程两部分。[10]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教学内容也强调实用性,课时比例上突出实践教学,一般理论授课与实验实习之比为1:1,或者是实验实习课时大于理论授课课时。最近,新型的项目活动已经被开发,并且试图与不同技术领域和授课内容相融合。
职业院校中教师的聘任与培养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最终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数量相对不多等弊端,国外很多职业院校要求教师要在企业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回到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并且聘请企业中的一些技术人员、专家到学校任教,与职业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有关专业的最新知识与技能。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德国职业院校虽然没有明确的“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提法,但确实重视教师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德国规定凡要成为应用科学大学或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除要有博士学位外,还要有至少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每位教师还要到企业去了解、研究,以熟悉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11]德国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除了专职教师以外,教学工作特别是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等。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来自企业第一线的教师往往最受学生欢迎。
在强调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丹麦,职业教师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支持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帮助学生最终和企业订立合同成为受训者等方面。即使在学校中有一些部门专门负责学生的就业,但是搜集职业信息,帮助学生定向也是丹麦职业教师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职业教师熟悉劳动力市场。[12]
英国职业院校有一半左右的教师直接来自工商企业和专业岗位,他们在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与企业界的人际交往网络,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美国企业界技术人员主要通过职业院校设立的工业顾问委员会、人力调查办公室等机构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最主要的实施机构,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任、续聘的条件以及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社区学院还建立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最为常见。有的学院规定每学期或每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发评价表,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同事及管理者也要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另外,教师本人还需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对于教师工作的改进、培训、报酬和晋升都有参考作用。
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也提出要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规定教师必须有4级或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4-5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工作经历。同时,一些职业学院还有严格的教师年度考评体系,对个人专业发展成绩突出的教师,政府和学院都有相关的激励政策,如有机会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等。[13]
荷兰允许企业中的培训师逐渐发展他们自身的技能,并且不会影响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直到他们获得在职业院校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资格才能到职业院校任教。这一措施更加注重先前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资格认可,依靠已得到确认的和透明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素养。这样可以加强职业院校和培训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荷兰通过对专业训练的实训地点进行安排的鼓励,帮助职业教育教师获得最新的知识,尤其是在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中。[14]通过这种安排,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
职业学校的教学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之处就在于它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这是由职业教育以企业生产第一线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决定的。由此可知,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国家更是对校企合作中的实践性教学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得职业院校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能够与企业充分合作,共同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德国的“双元制”是企业占主导地位,所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中占有辅助性和配合性的地位。德国规定学生要在高等院校或者学院进行理论阶段的学习,在培训企业中进行实际训练阶段的学习,两者相互交替。并且,要规范培训中的实践训练,学生、雇员或者是无报酬的受训者的合同签定等问题。[15]德国企业不仅引导着职业教育的校内实践性教学,而且主导着职业教育的校外实践性教学。校内实验与实训课强调的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淡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而校外实践主要是指职业院校要求学生至少有几个月的企业内预习实习经历,学校专门安排与学生今后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或管理部门实习的时段,学生还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去企业参观考察。
美国的合作教育中,职业院校也十分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规定进行轮换的每一个“工”和“读”学期的时间长度要大致相当,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的要求,使企业接受学员工作成为其训练职工和选择新职工的人力资源计划的一部分。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学生每年必须在企业实习2-6个月,学院都建立有实力雄厚的、与生产现场相一致的实践基地,很多培训课程都是在工作现场完成的。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健康发展,科研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也很难得到长久发展。通过科研合作,不仅职业院校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及教学水平,企业在相应的领域也会有很大进步。国外许多学校都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到科研中来,使科研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部分。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其科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企业合作,同时为企业服务,通过科研把校企双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日本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企业界为职业教育募集资金,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供学校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而学校则接受企业界的科研委托项目,双方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达到双赢。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与研究德、英、美、澳、日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中职业院校的定位与角色,认识到职业院校作为校企合作中重要的一方,要从合作模式、专业设置、教学与课程、教师的聘任与培养、实践性教学、科研等这些方面来不断提升自己,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各自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借鉴他国的有效经验,取长补短,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在我国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深入发展的现阶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1]Nevriye Yazcayir,Esed Yagci.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Eu nations and Turkey[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09(1):138-142.
[2]Germany’s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a glance[R].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2003.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0-72.
[4]袁丽英.从中德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访国家教育部职教中心所所长助理姜大源[J].职教通讯,2002(5):9-12.
[5]Philipp Grollmann, Susanne Gottlieb, Sabine Kurz. Cooper Philipp Grollmann, Susanne Gottlieb, Sabine Kurz. Cooperationbetween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 Danishprospects[J].IBT Forschungsberichte,2003(13).
[6]Kerka Sandra.New Directions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J].ERIC,1999(209).
[7]高有华,程磊.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革新的转折[J].成人教育,2009(10):89-90.
[8]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EB/OL].http://www.australialiveworkplay.com/vocational-education-in-australia,2008-08-01.
[9]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31-32.
[10]Shoji Murata,Sam Stern.Technology Education in Japan[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1993(1).
[11]Reinhold Nickolaus,Stephan Abele.Teacher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schools in Germany[J].Development of Systems for Vocational Teacher Qualification Improvement,2009(17).
[12]Philipp Grollmann, Susanne Gottlieb, Sabine Kurz. Cooperationbetween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 Danishprospects[J].IBT Forschungsberichte,2003(13).
[13]Kathrin Hoeckel,Simon Field,Troy R.Justesen,Moonhee Kim.Learning for Jobs 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M].OECD,2008.
[14]Hippach-Schneider,Martina Krause,Christian Woll.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ermany[R].Belgium: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2007.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Rol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Xing Qing-hua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Systematically compar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some countries,finding that as an important party i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he main performances for the orientation and role of foreig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clos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and adjust cooperation mode in time;professional setting keep abreast of the market demand;teaching and courses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employing and cultivating teachers with help of enterprise;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with enterprises;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tc.
vocational college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orientation;role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A080003)。
邢清华,女,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G710
A
1674-7747(2011)15-0035-05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