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文化的内涵解读

2011-02-20 01:27董显辉
职教通讯 2011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文化

董显辉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职业文化的内涵解读

董显辉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一个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社会职业不同,则有不同的职业文化,但不管何种职业文化都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对普适性职业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全面把握职业文化素养的内涵,并用以教育引导欲从业者和从业者。

职业文化;概念;特点;功能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头、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2]对国家如此,那么对从业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是拥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且现代社会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高、更全面、更严格。一个人要从职业中获取幸福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职业文化素养得到了重视,为此,笔者将探析职业文化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功能,以期较为全面把握职业文化素养的性质。

一、职业文化的发生历史

职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子文化,要了解职业文化我们先要知晓文化的概念。据统计,当今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260多种。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同样长的历史,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一词有相同的意思。在中国典籍中“文”、“化”的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所编《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3]这句话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天人关系,人在天下生存,由人组成的社会称为“天下”。“人文”和“化成”的主体是“天下”,即人类或人群的社会,“文”与“化”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教化之意,意思是指自然的人脱离野蛮状态变得文雅起来。“文化”一词合用出现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见中国传统词汇中“文化”的定义:礼乐制度的文治和迁善的教化,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教化的目的是为了被教化者的心性、修养,重点是人的精神方面。西方“文化”一词最早产生于拉丁文“cultura”,是动词“colere”的派生词,其含义是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是指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以及植物的栽培。[4]从上述中西文化概念可以看出,文化逐渐由对大地进行加工而赋予对新生命的“耕作”这种初始观念,引申到对人的内在自然的肉体和精神的训练、培养、教育,尤其是知识的获取、道德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形成,以及体魄的强化和锻炼。其中还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社会准则和习惯的能力,也包括勉励人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文化的定义:“文化由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取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5]可见,文化是产生于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在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生产文化。人们从生产活动中稳定地获取主要的生活来源并且获得精神的满足,如果这种生产活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那么它就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一旦从事一个职业时间久了,并且从事该职业的人群多了,职业文化也就渐渐地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出现不同的文化,即出现不同的职业文化,因此,职业文化是随职业的出现而出现的,随不同职业而细分。

二、职业文化的概念判定

在生产中所蕴涵的文化,可以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行为形态和制度形态存在,而职业文化是随生产活动过程细分而出现的,但是职业是抽象名词,因此,职业文化不以物质形态出现,而是以精神、行为和制度形态出现。唐骏等认为:职业文化,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以职业人为主体,以社会职业为基本的内涵,以追求职业主体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而构建的文化体系。这个概念仅仅指出精神的形态。[6]王文兵等定义为:“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7]笔者认为,王文兵等所使用的“职业文化”这一范畴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体现了上述的三种形态,强调现代职业之间及职业内部的制度与组织规则,强调职员之间及与职业单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准则。

“职业文化”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概念经常被用于某一具体职业,如教师、医务人员的职业文化,等等。每一项职业都包含有自身的职业文化,且愈是悠久的职业,其中积淀的文化就愈丰富与厚重,如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形成了自己职业的偶像、行规、习俗甚至行业用语等。许多应用性专业学科的教育,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在传递本专业的职业文化内容。广义的“职业文化”指在多种现代性职业中形成的具有普适意义的职业文化。这种涵盖大部分现代性职业的文化的形成至少基于这样三点:(1)现代性的职业有共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基础;(2)现代职业有别于传统行业的高度一致性;(3)全球化使现代制度跨越政治与国度边界。目前以农业、小手工业经济为基础的传统职业文化向以工商业经济、知识经济与法制、科层制为规则的现代职业文化的转换在中国还没有最后完成。强调这种普适现代职业的一致性,就使得职业文化能够成为一门普适于各个专业亦即各种现代性职业的内容。因而,广义的职业文化指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现代性职业为基础的普通职业文化,它具有普适的意义。[8]

三、普适意义的职业文化内容解析

职业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具有普适意义的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用于调整人们在职业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从事某个职业的要求,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个体人格的体现。涂尔干说:“公民道德也依据国家而变化,不过,既然每个人都是国家的臣仆,也必然有其义务,无论何地,这些义务在基本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如忠诚和服务的义务)。”[9]不管何种职业的员工要做到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孔子也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0]也就是说,用制度法令确保企业的运行,人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是制度一开始不是很完备的,因此,人们可以钻制度法令的空子,可以做出不合乎道德而制度未明确规范的事情,这样人们就不会懂得廉耻。而如果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教化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有羞耻之心,形成一种道德观念,当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时,人们就会有惭愧之心,会受到良心与社会舆论的谴责,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背道德的行为的发生。有了职业道德,为官者则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能抵制金钱美色的诱惑;为商者则不搞假冒伪劣,不欺诈百姓,不短斤少两;为法者则不徇私舞弊,不贪赃枉法。

2.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职业精神是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立业等五个方面,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弘扬职业精神,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才智。马克思·韦伯说:“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它是一种对职业活动内容的义务,每个人都应感到、而且也确实感到了这种义务。”[9]他认为职业是上帝的旨意,是天职,就应该尽责。

3.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从业者在利益、信念、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自觉的新型纪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说明了纪律的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一事无成。从业者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能够把职业纪律由外在的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约束力。从根本上说,职业纪律可以保障从业者的自由和人权,保障从业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职业纪律虽然有强制性的一面,但更有为从业者的内心信念所支持、自觉遵守的一面,而且是主要的一面,从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自觉的意志表示和服从职业的要求,这两种因素的统一构成了职业纪律的基础。

4.职业礼仪。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是礼仪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性的写照。礼仪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职业礼仪的培养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并且内在修养的提炼是提高职业礼仪的最根本的源泉。工作时注意自己的仪态,不仅是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

四、职业文化的特征表述

(一)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职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将不会容易改变。这种稳定性是因为职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员工的认知和行为不会同时发生变化,往往带有滞后性。职业文化改变时,通常最容易改变的外在的符号层要素——制度文化,然后是行为文化,最后才是内在的理念要素——精神文化。稳定性表明职业文化的深层次的文化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数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职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就表明它具有时间性,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职业文化具有变化性,即动态性。

(二)个异性和群体性的统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任何两个不同的职业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这种个异性,是由不同职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不完全相同、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不完全相同等因素决定的。职业文化的个异性是职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这种个异性要求职业文化建设要从职业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在遵循职业文化发展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要注重特殊性。职业文化是群体文化,表现为不同的职业群体意识,表现为维护职业群体利益及规范的文化制度,具有很强的集团性,因此,一个员工不能胡作非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受群体文化存在方式的约束。

(三)有形性和无形性的统一

职业文化特别是理念层次的文化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时员工很难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往往只有环境发生变化,才能比较明显感受到和体会到原来职业文化的环境。对制度文化来说,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制度作出改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四)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狭义的职业文化是集团文化或称团体文化,少与外界发生物态交流、互通有无,处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状态,不同团体之间职业文化具有相对的对立性,但是职业文化是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是变动的,职业文化一定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狭义的职业文化只有与时代发展保持平衡时,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五)自觉性和强制性的统一

职业文化中的职业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文化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文化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五、职业文化的功能定位

(一)对员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职业文化包含目标文化,即追求的目标。“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目标的组织同样是没有希望的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和愿景,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11]在制定职业文化目标时,把员工个人目标蕴涵其中,能够使职业道德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二)对员工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功能

“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9]这说明职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职业文化的规范作用从本质上说,是对相同职业文化环境下的人建立起一套约束人的标准,每个生活于期间的人都必须遵守这种标准。对一个组织来说,制定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职业文化通过特有的规范体系,使人们认识到在特定的职业位置上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使个人的活动与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因为职业文化能使信念在员工心中形成定势,形成心理自治机制,所以这种机制可以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心理的冲突,削弱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三)激发员工搞好本职工作的功能

职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的过程,在组织中形成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让员工心理和精神得到了满足,一旦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他们的内在动机又会转换为外在的搞好职业文化建设的行动,为职业文化多做贡献,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并自觉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发展而勇于奉献和奋力拼搏,并且员工在自己的文化中感受到日益进步所带来的舒适感。

(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黏合”功能

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是通过物质、情感和思想三条纽带来完成的。“在所有政治中,许多个体都拥有共同的观念、利益、情感和职业,他们感到彼此相互吸引,相互追求,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情不自禁地依附于这个整体,与其休戚与共,用行动去报答它”。[9]涂尔干的这番话表明,对超出个体范围所依附的整体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被组织成员认同,从思想、情感上把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职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文化认同中的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与风俗习惯所产生的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12]

职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职业生活已经成为职业人活动的主要领域,而伴随职业产生的职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理念,是影响职业主体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职业主体竞争力的一个要件,因此,职业文化对职业主体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职业个体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因此,职业文化也事关社会秩序,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在目前这种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中,理解职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用其来引导社会、教育从业或欲从业人员显得非常必要。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中国教育报,2007-10-25(1).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_11.htm.

[3]李军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

[4]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4-5.

[5]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

[6]唐骏,唐博.论职业文化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09(10):70-72.

[7]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71.

[8]李敏智.从职业文化谈就业教育学科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8-150.

[9][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6,13,21.

[10]陈广逵.《论语》通释、解读与点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8.

[1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6.

[12]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60.

Unscrambling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Culture

Dong Xian-hui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n employee not only possesses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uperb professional skill,but also has good professional culture.Different vocations have different vocational cultures,but whatever vocational cultures are,some connotation is common.In order to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culture to guide potential employees and employees,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vocational culture.

vocational culture;concept of vocational culture;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ulture;function of vocational culture

董显辉,男,2010级博士研究生,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英语教学法。

G710

A

1674-7747(2011)15-0005-04

[责任编辑 曹稳]

猜你喜欢
职业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PHONEY WAR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谁远谁近?
我爱的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